2017年苏州大学医学部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3678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苏州大学医学部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苏州大学医学部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苏州大学医学部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苏州大学医学部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一、名词解释1 思孟学派【答案】思孟学派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一个学派,“思孟”指子思(孔子之孙孔伋)和孟柯,孟柯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荀子评先秦诸子有“子思倡之,孟柯和之”之说。礼记中的中庸篇为子思遗著,阐发孔子的中庸之道。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倡天赋人性论,主张教育应循天性之自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步骤,认为依此步骤坚持不懈,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修养的“成

2、功”。孟柯明确提出“性善”说,谓“仁义礼智”乃人心所固有,教育的作用即在存心养性,使处于萌芽状态的仁义礼智“四端”得到充分发展。相信教育有方,则“人皆可以为尧舜”。宋代朱熹取大,为从元代开始科举考试之主要根据。明代更尊子学中庸论语孟子编著四书集注,孟子为“亚圣”,思孟学派因此被奉为儒学正宗,影响深远。 思为“述圣” 2 三经新义,王雾、吕惠卿撰毛诗义【答案】三经新义是经学教材,为宋代王安石撰周官新义尚书义之合称,是熙宁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王安石在周官新义序中说明,它训释周,意在“立政造事”礼。熙宁八年即1075年颁于学校,成为法定教材,并用以取士,统一经义,以“一道德”。四库全书总目说:“新经

3、毛诗义凡二十卷,尚书义凡十三卷,今并佚,周,今本周官新义礼新义即周官新义本二十二卷。明万历中,重编内阁书目,尚载其名”,共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 辑自永乐大典 3 儒家八派,【答案】儒家八派指战国时期儒家分化而成的八个派别,又称“八儒”韩非子。显学:“孔墨之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子张即领孙师,漆雕氏即漆雕开,为孔子弟子。子,长期讲学于思即孔极,孔子之孙。孟氏即孟辆,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孙氏即荀况(又称孙卿)稠下学宫。以上五派的代表人物是明确的,其余三派指谁,则尚难判定。颜氏,或曰当是颜渊,最著

4、者为颜渊。梁启超则说:“孔门颜氏有数人(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氏弟子共有八人)然颜渊先孔子卒,是否有弟子传其学,无可考,此文颜氏之儒不知出谁何也”。仲良氏亦无可考,或谓即陈良。孟子滕文公上载:“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乐正氏一说指曾子弟子乐正子春,一说指孟子弟子乐正克,八派中影响最大者为“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 4 浩然之气【答案】浩然之气是指盛大刚直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指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般来说,“气”多指人的意念或情绪,是不同于理智的心理因素。孟子认为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不待外求。后世理解为一种崇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纯由内心“集义所

5、生”高的道德情操的精神境界,孟子把养气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养气主要是培养意念和情感。孟子强调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认为理智清醒可以控制不健康的情绪情感,健康的情绪情感可以帮助保持清醒的理智; 相反,理智混乱很难保持健康的情绪情感,不健康的J 清绪情感也会扰乱正常的理智。 5 “壬戌学制”【答案】“壬戌学制”是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提到的学制系统,是,亦称“新学制”年为旧历壬戌年,故称壬戌学制。为区别于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新学制以下列七条标准为依据: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地方伸缩余地。新学

6、制在学校系统总说明中提出:学制分期大致以儿童身心发展为根据,采取纵横活动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顾及学生个性及智能,高等、中等教育之编课采用选科制,初等教育之升级采用弹性制。壬戌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一种,即“六三三四”制,规定初等教育6年(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 中等教育6年(初级和高级中学各3年,师范学校6年,其中后期师范3年); 高等教育36年(大学46年,专门学校3年以,入学年龄为6岁。学制附则还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限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上)尽量发展; 对于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

7、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前一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综合成果。但学制的主要缺点是在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制上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因而在实行中困难很大,本欲加强的方面,如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反而被削弱。 6 工读教育思潮【答案】五四运动时期的工读教育思潮有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工学并进、工学兼营、工读互助、手脑并用等多种提法。它主张通过读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实现改造不合理社会的目的。工读教育思潮的提倡者有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有无政府主义者李石曾、王光祈,还有一些寻求改良社会道路的青年。提倡工读的人还组织过一些工读团体进行实验。工读教育思潮特别是其中的勤工俭学思想,

8、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简答题7 明代科举考试有什么特点?【答案】明代科举考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考试科目的特点重进士科。明代,荐举有贤良方正、孝梯力田等诸科。洪武十八年后,恢复科举,定进士为惟一科目,无论乡试、会试和殿试,均为进士科。(2)考试文体的特点创设八股。试文格式呆板,更加注重形式。八股文,又称八比文、制义、制艺、时艺、时文。因为明代科举考试,题目必须从论语大学中庸盂子中出,故又称“四书”文。考生答题须按经依传,代圣人立言,导致教育呆板,思想僵化,学校完全成为科举的附庸。(3)进士之后的择录馆选庶常。明代不同于唐、宋、元三代科举制度的一个特点是:中试后的二、三甲进

9、士可再参加由翰林院主持的“馆选庶常”。“庶常”又名之日,庶吉士。明制规定,新科进士须将平日所作文字,如论、策、诗、赋、序、记等巧篇以上,送礼部选考,中者方为庶吉十。(4)授官程序的特点观政进士。宋、元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进士中试后均直接授子官职,明代有所不同,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这也是其授官程序上的一个特点。所谓“观政进士”,是指进士在中试之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配到中央一些行政、军事机关去观察政治、军事事务,熟悉情况,一段时间之后,方实授官职。 8 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 简述该原则的基本内容。【答案】(1)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

10、的一些行为、思维等方面,有些研究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身心和权利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者应当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2)基本内容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如知情权、保密权等。避免给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9 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答案】学生也称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主体。“尊重学生”一个方面表现在要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或者说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1)“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对教师来说,有以下策略: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三是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四是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五是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2)“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学生享有的权力学生具有的权利与其身份密切相关。学生通常具有公民、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学生)和受教育者三重身份。学生作为公民,通常享有的实体性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