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3143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一、辨析题1 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答案】错误。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般是认为现代教育是伴随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的进程的教育。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2 人是教育的产物。【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人是教育的产物”是一种外烁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

2、动作用。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3 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这种观点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作是一种不可分的单一能力,认为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得到加强。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己确认,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多种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那么这种忽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而去一味地追求普遍的、一般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便只能是一种幻想。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进行专门训练还是结合学科知

3、识进行训练,目前尚有争议,较多的研究结果支持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 4 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答案】错误。(1)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这种职业关系同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因为师生长期相处衍生出某种私人关系。现代社会提倡的是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关键既不在于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在于以学生为中心。(2)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虽然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冲击和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传统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践证明这种师生关系会在教育上导致对学生的放任,对教师

4、主导作用的削弱。(3)“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把教育实践的要求等同于师生关系的要求,根据现代社会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得出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也同样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结论,失之简单、机械。 二、简答题5 明代科举考试有什么特点?【答案】明代科举考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考试科目的特点重进士科。明代,荐举有贤良方正、孝梯力田等诸科。洪武十八年后,恢复科举,定进士为惟一科目,无论乡试、会试和殿试,均为进士科。(2)考试文体的特点创设八股。试文格式呆板,更加注重形式。八股文,又称八比文、制义、制艺、时艺、时文。因为明代科举考试,题目必须从论语大学中庸盂子中出,故又称“四书”文。

5、考生答题须按经依传,代圣人立言,导致教育呆板,思想僵化,学校完全成为科举的附庸。(3)进士之后的择录馆选庶常。明代不同于唐、宋、元三代科举制度的一个特点是:中试后的二、三甲进士可再参加由翰林院主持的“馆选庶常”。“庶常”又名之日,庶吉士。明制规定,新科进士须将平日所作文字,如论、策、诗、赋、序、记等巧篇以上,送礼部选考,中者方为庶吉十。(4)授官程序的特点观政进士。宋、元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进士中试后均直接授子官职,明代有所不同,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这也是其授官程序上的一个特点。所谓“观政进士”,是指进士在中试之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配到中央一些行政、军事机关去观察政治、军事事务,

6、熟悉情况,一段时间之后,方实授官职。 6 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现实意义何在?【答案】陈鹤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他主张中国儿童教育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采取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儿童的朋友; 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他的“活教育”理论是其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而“活教育”的目的对当今教育工作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把“活教育”的目的规定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甚至提出“要做世界人”。陈鹤琴这一思想的出发点在于:旧教育只重视读读书,“活教育”则重视做人。特别是当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

7、机的时期,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一个符合现代中国的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要具备健全的身体。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中国人身体素质不好,一向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因此具备健全的身体,更为重要。要有建设的能力。当时中国凡百俱废,急切需要的是各种建设,而过去的教育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所以“活教育”则重视建设的能力,以便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要有创造的能力。陈鹤琴认为中国人本来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是近几百年来因循苟且不知创造。时至今日,非常履需培养儿童这种创造能力。他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要善于启

8、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要有合作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人个性强,往往各自为政,在团体活动中,常缺乏合作的态度。所以对十儿童要从小就训练他们能合作团结,才能使他们配做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翁。要有服务的精神。陈鹤琴指出: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知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2)“活教育”的现实意义抗战期间,陈鹤琴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体现了他热爱祖国,体现了他具有“世界的眼光”的精神。抗战胜利之后,他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

9、人”。他提出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他的“活教育”目的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世界的眼光,对后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目的的制定要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陈鹤琴在构建中国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中,并没有盲目地模仿外国的先进经验,而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有选择有鉴别地加以吸收,不再以模仿为基本手段。他的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原则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为前提和基础,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教育活动要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当时传统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的“活教育”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他采用各种

10、活动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做”。他指出教师小应将儿童禁锢在学校、局限于课堂上而应该鼓励儿童在探索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世界。教育活动要重视教育实验的地位。陈鹤琴一贯重视教育实验,他通过在鼓楼幼稚园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中国化幼儿园途径。学习陈鹤琴重视教育实验的重要经验,把陈鹤琴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付诸实践并加以发展完善,这对当今的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7 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答案】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课题的价值;(2)相关文献综述(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论证(内容框架的科学性);(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合理性);(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8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哪一本著作? 如何理解其含义?【答案】(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中的子张。一、辨析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