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5332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名词解释1 教学方法【答案】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二、简答题2 随机访问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1)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2)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

2、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3 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是什么?【答案】“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可以解析为以下三方面:(1)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也就是说,在“体验课程”层面,即具体教育情境的层面,课程与教学指向于人的主体性的提升、指向于人的自由与解放,而对内容的不断变革与改造正是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表现。因此,教师与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与改造内容从而不断建构自己的意义,这正是课程与教学过程本质的反映。(2)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也就是说,教学的中心是“解释”和“知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他们通过创造并解释课程事件,达到内容的不断转化和意义的建构与提升。由此,对教师

3、而言,“学会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会如何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与学生共同创生课程。(3)课程作为教学事件。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不断创造着也解释着课堂事件,在这种创造与解释的过程中内容不断变革,意义不断生成。课程正是这一系列课堂教学事件及由此实现的内容的变革与意义的生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是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事件。 4 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其中的“理智技能”与“认知策略”这两种学习结果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案】认知策略的性质与理智技能不同,理智技能指向学生的外环境,使学生有效处理“外部的”文字、数字、图表、符号等,而认知策略则是在学生处理环境事件过程中控制、调节

4、自己“内部的”状态,使之维持一定的方向和强度。所以,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的各种方法。但是,学生能否解决问题,既取决于是否掌握有关的规则,即取决于理智技能,也取决于学生控制自己内部思维过程的策略。理智技能与认知策略往往是同一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理智技能的同时,也形成了调节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方式。因此,脱离了具体内容的学习,就既不可能习得也不可能运用认知策略。 5 如何理解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答案】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是“实践兴趣”的追求。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特征是绝对回归实践。由于该理论认为任何实践情境都是特殊的,因此,课程开发过程不是普遍性理论或模式的演绎过

5、程,而是主体之间针对具体实践情境的需要而进行的审议过程。这样看来,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在本质上追求的就是“实践兴趣”,亦称“实践理性”,即建立在对意义的“一致性解释”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理解环境的人类的基本兴趣。总之,对问题情境的理解、课程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审议获得一致性的课程决策是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要点。 6 三种课程选择取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案】三种理程选择取向的关系是:不论课程内容是学科知识还是当代社会生活经验,都必须转化为学习者的经验才可能实现其相应的课程目标。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习者的经验的重要性,只不过他们认为学习者的经验只有被塑

6、造为学科知识的水平或适合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才是理想的。课程理论发展史上倡导“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的学者也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科知识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价值,只不过他们认为所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只有经过了学习者自己的主动选择、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人格发展需求的时候,才有意义,否则,这些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不论被学习者接受得多么有效,终究会对学习者的人格发展造成压抑和控制,而不是发展与解放。 7 简述选修制度与个性化教育、个性发展的关系。【答案】个性是“个体拥有的独特性”,指个体最能发挥其自身存在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特性。个性化教育即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选修制度是个性化教育、个性化

7、课程的有机构成,是支撑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学会选择”必然是个性化教育、个性化课程的基本宗旨。所以,构筑个性化教育、个性化课程体系,必须将选修制度视为有机构成。 三、论述题8 论教学过程的本质。【答案】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教学观的根本差异。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渠道的交往过程”是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概

8、括。这个命题包括以下含义: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a. 教师与学生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教师是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地自我表现的权利,学生是主体。b. 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在彼此间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教师与学生持续地交往,形成学习共同体,他们彼此间相互尊重差异,展开自由交往和民主对话,把课堂建构成一个真正的生活世界,洋溢着自由和民主的气氛,每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获得充分发挥,主体和主体之间在持续交往中生成交互主体性。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教育交往的途径很多,囊括了学校、家庭、社区的方方面

9、面。而作为学校教育之基本构成的教学交往,则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这是由学生的“以学为主”的特点决定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的评析a. 评析“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学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是课堂中的“静听者”、服从者。这种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客体的观点是片面的,它从根本上否认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的交往关系,使教学变成了一种控制活动,这样,不仅作为客体的一方被扭曲了,即使是作为主体的一方也被扭曲了。b. 评析“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什么、怎样学

10、、为什么学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本分是绝对地服从儿童的需要,一切围绕儿童转,随时听候儿童的召唤。这种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客体的观点是片面的,它从根本上否认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的交往关系,使教学变成了一种控制活动,这样,不仅作为客体的一方被扭曲了,即使是作为主体的一方也被扭曲了。c. 评析“学生特殊客体论”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有这样一种观点: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客体,但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客体,他拥有自觉的能动性。这种观点简称为“学生特殊客体论”。这种观点与教师中心论相比有所进步,但并未脱离教师中心论的窠臼,因为学生尽管具有自觉能动性,尽管是特殊的,但当他被置于客体地位的时候,他的自觉能动性不过表现在怎样做客体方面。d. 评析“主导主体论”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这样一种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种观点简称为“主导主体论”。这种观点明确地承认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以往观点相比有重大进步。但这种观点一会承认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会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有自相矛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