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651570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圆柱的体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思想方法(转化),因此,教学新课前,复习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转化做好了铺垫。课上,出示课件: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生通过观察,作出猜测:(1)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猜测是否准确呢?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迁移想:圆柱体能转化成什么几何形体,然后让学生用教具验证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过程,并讨论思考:这个圆柱体与转化后的长方体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

2、高。有一种推导过程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一学生回答,长方体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宽是底面半径,高不变。所以圆柱体积=底面周长的一半底面半径高。我没有否定她的回答,接着又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发现长方体与圆柱之间的联系,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把圆柱体积的也转化成底面积乘以高。这样有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创造性的建立了数学模型而且发现圆柱体的转换成长方体的规律,掌握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转化。为了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进行分层练习,拓展知识,发散思维。如:已知圆柱底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怎样

3、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侧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积和体积,怎样求高;已知圆柱体积和高,怎样求底面积等。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1、演示圆柱的体积的时候,因为学生手中没有学具,教师教具的局限性,演示时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2、在圆柱体经过切割、拼接之后转化为近似长方体的时候,应多给后进生留有观察、讨论的时间,他们的思维反应能力比其他学生较慢,应给于他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后进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使全班同学共同进步。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公式的应用,还要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圆锥教学札记教学圆锥体体积后,我静静思考,这节课有收获了什么,又有哪些不足.具体

4、如下:一、本节课多处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索获取新知,如1、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圆锥的高,从而找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2、动手剪开圆锥的侧面,验证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3、学生通过做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3,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4、测量学具有关数据,计算体积等。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二、本节课的基本教学顺序是:激疑猜想验证应用。如,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关系,然后实验验证。教给学生大胆猜想,并用科学方法验证的数学方法。又如:学习了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两个练习,1、计算学具的体积;2、课件出示:学校操场有一堆沙子,现在想知道它的体积,该怎样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兴趣。三、本节课中我多次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使一些抽象的、不容易演示的内容形象化。如:平面图形旋转成圆柱体和圆锥体,圆锥体高的演示和画法,测量沙子的高和底面周长等。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很好的突破了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学生在计算时有问题还,错误率比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