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49331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简答题1 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儿部分组成?【答案】教育文献综述报告是对教育学科某一课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它反映当前教育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研究的问题这一部分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2)文献检索范

2、围与方法这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这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说明研究问题的研究近况,已经取得哪些成果以及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等。(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

3、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日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2 大学在教育史上有什么意义?【答案】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战国末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礼”的著作汇编,是儒家学派分化后又趋融合的产物。礼记中有不少内容与教育有密切关系,还有一些篇章是直接记述或论述教育的,大学就是其中之一。自程朱之后,大学便从礼记中分立出来,成为“四书”之一,宋元以后的封建教育都以“四书”为基本教材。大学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提出了大学教育的纲领,教育大学中把大学教育的纲领概括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使人们先天

4、的善性得到明复和发扬,这属于性善论的观点。善德既明就目的在于“明明德”,并且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所谓“至善”是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要做“新民”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其实质就是“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这是对封建社会君臣父子等伦理纲常最明确的概括和表述,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基本上就是私”贯彻这条纲领。(2)大学确立了大学教育的程序大学把大学教育的程序概括为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根据大学教育的纲领,完成修己治人的教育目的的一套完整程序或步骤。按照儒家的观点,修己是治人的前提,治人是修己的目的,这就是封建教育的实质

5、。在八条日中,修身是中心环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为了修身,只有完成修身才能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根据各自对格物致知的不同理解,在教育上产生了两人派别。宋明理学主张格万物、知天理; 陆王心学主张格吾心、知心性。一派强调读经书、道问学; 一派强调静省思、尊德性,两派主张对教育发展影响极大,这成为研究宋明以后教育思想的一个关键问题。 3 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它是儒【答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礼记中的大学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通常被

6、称为实现大学之道的“三纲领”。(1)含义,再推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持不变。,就是指把人天生的善性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为学做人的第一步。但是个人的完“明明德”善从来就不是儒家的目标,他们要求凡事都须由己及人,把个人自身的善转化为他人,尤其是民,即推己及人,使人们去其“旧染之污”,也臻于善的境界。众的善,于是高一步的目标是“亲民”,即每个人都应该在其不同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 大学教育的终级目标是“止于至善”,是一个要求由低至高、内涵由简单到复杂、活动由从“明

7、明德”到“亲民”到“止于至善”自身到他人以至群体社会的过程,表现了很高的道德要求、较强的逻辑性和易解性、可行性:人的,“止于至善”需要“明明德”和“亲民”作铺垫,而唯有“止于至善”“亲民”和“明明德”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三纲领虽是二步要求,但又是层层递进、浑然一体的整体要求,舍一不能完成其他。三纲领表达了儒家以教化为手段的仁政、德治思想。(2)意义,“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明德是立身立己,亲民是爱人立人,止于至善是起心动念,利益一切众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对封建社会君臣父子等伦理纲常最明确的概括和表述。两千年的封建教育基本

8、上就是贯彻这一纲领,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一般国民的处世立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概述近代康有为变法主张中的教育思想。【答案】康有为是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维新变法中提出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废八股考试,改试策论,学校普遍开设后,再废科举; 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为了更快更有效地学习西学,他还提出了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等建议。作为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的上述建议直接影响了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通过这些变法主张,可以看出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康有为对教育改革的

9、迫切愿望源于对教育作用的认识。在维新运动中,他无论上书还是呈拆,都常将兴学育才作为维新救国的基本保障加以强调。他从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要解决亡国灭种的危机,根本之策在教民,变法的起点在于“开民智”。变科举,兴学校,是康有为反复强调的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改革传统教育的重要主张。(2)关于“变科举、兴学校”、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思想“变科举、兴学校”是康有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以他为首的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文教领域实行变法维新的基本思想。康有为认为八股取士,导致读书人不研究现实,不研究世界各国情形,也放弃了真正的中国传统学问。这样选拔的官吏不能应变,不能做实事。并指出清政府在军事

10、上失利实源于八股。变科举、废八股,目的在于否定传统的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的制度。兴学校的目的,则在于建立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设计了一个学校系统:在乡间设立小学,时间为8年,7岁以上儿童必须入学。县立中学,儿童14岁入学。中学分初等和高等两个阶段,各2年。中学初等科毕业后可以升入专门学校。专门学校或中学高等科毕业的学生可以升入省府设立的专门高等学校或大学。康有为力图仿照两方建立近代中国学制。(3)派游学、译西书的思想对于人的培养,康有为认为除了兴学校之外,还应派人到资本国家去考察留学,“以通世界之识,养有用人才。”1898年5月,他在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中,力陈派游学,译西书的重要性,他指出,当今的形势,必须是顺应历史潮流,广译西书,以了解欧美、日本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情况。派游学、译西书的思想,对变法维新,发展我国的资本主义有积极作用,对以后留学制度的建立也有较大影响。 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