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4883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目录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一). 2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二). 14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三). 27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四). 41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五). 55一、名词解释1 文翁兴学【答案】文翁兴学是西汉最早兴办地方

2、官学之举。文翁自景帝末为蜀郡(今四川)太守,及武帝设五经博士,因感蜀地偏僻,有蛮夷风,欲激励后进,乃从郡县小吏中,选拔张叔等开明有材者十余人,派遣至京师,受业于博士,或学习律令。减省太守府私人用度,购置土产馈赠博士。数年后,蜀生学成还归,皆予重用,并向朝廷荐举,有官至郡守、刺史者。又兴建官学于成都市中,招收郡治以外四郊属县子弟。学生均免除摇役。其才学高者补为郡、县属吏,次等的亦可获孝梯力田的荣誉称号而享受种种优待。平时常选学生至官衙,就便座协理政务。每出行巡视各属县,多以诸生中明经学、有德行者为随从,使之出入于官府内外,传送教令。吏民见诸生荣耀显达,争欲为之,至有不惜出重金以求入学为弟子者。蜀

3、地于是教化大行,形成好文雅的习俗风尚,集于京师的学者之多,亦小业于文化先进地区。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即为文翁兴学的推广。蜀民为其立祠堂,岁时祭祀小绝。至唐代,其祠堂尚在成都城内。 2 历事制度【答案】历事制度是明朝重要的教学制度和人事制度,即在国子监内,选拔国子监生到京都各衙门历练政事。明统治者为了让这些人熟悉各个机关部门的政事,分派他们去干一些实际的工作,称为“历事”或“习史事”,在历事部门取得的资格或资历就是“实历”。历事生白天在各司练习政务,晚上回监读书休息,将读书学习和做官实践结合起来。换言之,历事制度,就是国子监学生在各部门的实习、见习,它是明初制定的重要人事制度之一,监生“历事

4、”的成绩又往往与被分配官职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监生历事制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实习制度,一方面可补明初官吏之不足,另一方面缩短了监生从学校到任职之间的距离,使监生在入仕之前,基本上具备了处理庶务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尽早发现人才,便于将其中学优才异者遴选进政权机构中去,这就在科举仕进之外,另辟了一条选官任职的途径。通过历事来选拔人才的做法,虽属封建典制,其方法亦有可借鉴之处。3 三经新义,王雾、吕惠卿撰毛诗义【答案】三经新义是经学教材,为宋代王安石撰周官新义尚书义之合称,是熙宁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王安石在周官新义序中说明,它训释周,意在“立政造事”礼。熙宁八年即1075年颁于学校,成为法定教材,

5、并用以取士,统一经义,以“一道德”。四库全书总目说:“新经毛诗义凡二十卷,尚书义凡十三卷,今并佚,周,今本周官新义礼新义即周官新义本二十二卷。明万历中,重编内阁书目,尚载其名”,共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 辑自永乐大典 4 “化性起伪”【答案】“化性起伪”是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学说,意为改造人们恶的天性而兴起人为的善。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种种情欲,如果放纵人之性,必然会导致暴乱,因此他指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人的贵贱、智愚、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同时荀子又把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加以区别。他一方面承认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又指出人不是被动地受环境影响,强调人的

6、主观努力,经过长期的教育和经久的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5 制举【答案】制举是皇帝亲诏临时设置的唯策取士的制度,经历了沿袭传统的间对口试到定型为分科笔试的演变过程,于高宗显庆时完全纳入科举取士体制。制举考录程序较简单,一般不定期,由皇帝临时决定考试科目,应考者自举或被举到京师,在殿庭直接参加考试,登科者可立即授官。唐代制举考试的方式,有别于科举取士的其他考试,凸显了选拔非常人才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唐代制举既是整个科举取十体制的一部分,义自成相对独立的系统,皇帝亲临主考、唯令试策和举选合一,乃是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6 社学【答案】社学是元、明、清三代设立于城乡的地方学校,有官立、私立等多种形式

7、,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元制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农闲时令民子弟入学,以学习孝经、论语、孟子等为内容。明承元制,于洪武八年即1375年下令广为设置,以15岁以下儿童为对象,内容增御制大浩、明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清初亦令各直省府州县广设,每乡一所,以通晓文义,品行谨厚者充任社师。 7 汉代太学【答案】汉代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中央官学。为了培养和选拔精通儒经并能“尊王明伦”的治术人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黔百家,定儒于一尊,于建元五年,即前136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即前124年置博士弟子。西汉博士以名流升任,东汉须经过考试,弟

8、子入学,一由太常于京师地方直接挑选“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 一由郡国选送“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者。汉代太学没有规定修业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授官,汉武帝时一年一考,东汉时改为两年一考。太学作为汉代的最高学府,统治者十分重视,形成了视学的传统。 8 八股文【答案】所谓八股文,(明史选举志二解释说“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八股文还称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它是在宋朝经义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是一种命题作文,有固定的结构。一般而言,每篇八股文的结构由破题、承题、起讲、人手(又称出题、领题等)、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

9、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这四个部分中各有两股,两股的文字繁简、声调缓急,都要对仗,合称八股,八股文之名即是由此而来。作为一种考试文体,八股文形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在产生之初,它对于考试文体的标准化,促进人才选拔的客观公正,应该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然而,八股文的负面影响也同样明显。它禁锢了士人的思想,严重败坏了士风、学风和社会风气。它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危害尤甚。因此,八股文遭到许多有识之士的猛烈抨击。 二、简答题9 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答案】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有:(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的

10、最重要的功能是,使学生学习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所存在的那些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即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学校的课程计划要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因此,学校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学校还要注意“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发现最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最大的潜力。(3)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共同要素”和专心地学习。因为只有强调“努力”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4)强调教

11、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的控制。但是,教师必须具有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的科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并能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作。 10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卞要依据。【答案】(1)课程与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2)学生的需要与特点。(3)教师的教学经验。(4)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条件。(5)教学的其他实际需要和特点。 11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答案】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分,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1)参与式观察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