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概论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25298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概论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概论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概论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概论考研题库一、辨析题1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但从其革命性质上来看,却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2、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指出,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

3、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不是只有

4、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它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而且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产生的。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5、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4)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又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因此,它虽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3 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加快发展速度为中心。【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效益为中心。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也会产生矛盾。(1)

6、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了,才能取得经济效益; 比例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而经济效益是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2)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我们应当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来。 4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是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

7、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不是确立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2)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956年是我国历史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8、。 二、简答题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社会

9、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

10、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什么?【答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一、辨析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