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题汇编---课时跟踪检测(十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0624258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题汇编---课时跟踪检测(十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题汇编---课时跟踪检测(十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题汇编---课时跟踪检测(十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题汇编---课时跟踪检测(十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题汇编---课时跟踪检测(十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题汇编---课时跟踪检测(十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题汇编---课时跟踪检测(十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题汇编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用35S直接标记的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细菌的解体,促进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D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DNA酶感染烟草烟草将会出现病斑解析:选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35S直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

2、外壳)与细菌分离。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酶能将DNA初步水解成核苷酸,但不能水解RNA,因此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DNA酶感染烟草烟草将会出现病斑。2下列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BR型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选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下列有关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是以T2噬菌体为材料,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将获得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解析:选B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4(2018惠州市调研)某同学重复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搅拌、离心、放射性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35S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存

4、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B用32P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C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D该实验中用含32P的无机盐直接培养噬菌体,从而实现对其DNA的标记解析:选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的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用32P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应存在大量放射性,如果沉淀物中只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未侵入细菌细胞,也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细菌已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5、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场所、原料、能量和酶等均由细菌提供;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未标记的噬菌体。5(2018泰安月考)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以上四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

6、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解析:选D用噬菌体侵染细菌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上清液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细菌(其中含有噬菌体的DNA)。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上清液是没有放射性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未标记的细菌,放射性主要出现在DNA即沉淀物中。用3H标记细菌,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含有放射性的物质是蛋白质和DNA,即放射性位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6(2018淄博检测)将肺炎双球菌中控制荚膜形成的相关

7、基因记做“A”,无此相关基因记做“a”,下列对甲、乙两组转化实验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实验甲: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R型活菌的菌液混合培养实验乙:将加热杀死的R型肺炎双球菌和S型活菌的菌液混合培养A转化前的S型、R型菌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A、aaB甲实验中可检出R型、S型活菌,S型菌由R型菌转化而来C乙实验中只检出S型活菌,因为R型菌的a基因在S型菌体内不能表达D转化前的S型菌和转化后形成的S型菌的遗传物质相同解析:选B由于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因此转化前的S型、R型菌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a;S型菌中的转化因子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R型菌的基因在S型菌体内能表达

8、,但被S型菌的性状所掩盖,因此乙实验中只检测出S型活菌;转化后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转化前、后的S型菌的遗传物质不相同。7.在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小鼠体内S型菌、R型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段R型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部分R型菌不断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清除Bbc段R型菌数量上升是S型菌大量转化成R型菌所致CS型活菌是由R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产生的D该实验可以证明“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DNA解析:选A由于R型菌无毒,ab段S型活菌数量少,对小鼠的免疫系统破坏力小,因此,a

9、b段R型菌数量减少,是部分R型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清除所致。bc段R型菌数量上升的原因是R型菌转化产生了较多的S型活菌,S型活菌破坏了小鼠的免疫系统,致使R型菌在小鼠体内大量增殖。S型活菌是由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内产生的。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无法证明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8(2018长沙模拟)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可引起动物致死性肺炎,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现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出了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无荚膜细菌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图中结果错误的是

10、()解析:选D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的物质中,只有DNA才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使小鼠致死。DNA酶会使DNA水解,致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不能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小鼠应表现正常。9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可用含35S标记的完全培养基直接培养以标记蛋白质外壳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可以利用大肠杆菌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成分C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T2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DT2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否进入大肠杆菌,可用32P标记的实验组确定解析:选B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

11、,即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成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T2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T2噬菌体(外壳)分布于上清液中,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用32P标记的实验组只能确定DNA是否进入了大肠杆菌。10某实验小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发现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B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体内C离心时转速太低,

12、菌体和上清液分离不充分D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大肠杆菌分离解析:选D如果培养时间太长,则有可能噬菌体已经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现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的现象;如果培养时间过短,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低;如果离心时转速太低,部分菌体仍悬浮在上清液中,也会出现上述现象;搅拌不充分时,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大肠杆菌分离,因此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几乎都集中在下层的沉淀物中,则下层放射性强度会与理论值接近或者大于理论值。11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

13、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解析:选D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若仅繁殖一代,则所有子代噬菌体均具放射性,若繁殖多代,则子代噬菌体多数不具放射性。12(2018淄博模拟)如图为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2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在培养基中加

14、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2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解析:选C大肠杆菌可吸收培养基中所加入的3H尿嘧啶来合成RNA,进而完成RNA的标记;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是相应生物DNA转录产生的;图示结果的原因是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水解细菌DNA,并利用其水解产物来合成噬菌体DNA,故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而细菌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第0 min时,噬菌体尚未感染细菌,因此与DNA杂交的RNA只来自大肠杆菌的转录。二、非选择题13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一系列体内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感受态R型细菌与S型细菌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实验1:R型细菌小鼠存活实验2:S型细菌小鼠死亡分离出S型细菌实验3:S型细菌加热小鼠存活实验4:S型细菌加热R型细菌小鼠死亡图1(1)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无青霉素抗性的细菌与青霉素接触,易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_。(2)在实验4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_型细菌。(3)除了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以观察菌落特征外,据图1可知,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区分R型和S型细菌?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