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政部70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0074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政部70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政部70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政部70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政部70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答案】(1)劳动二重性学说,具体内容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

2、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早就分析了价值并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发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了解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创造了价值。当人们提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可以互相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时,他们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运用此学说,论证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

3、的使用价值同时,转移了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新价值,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区分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2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4、,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则划分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

5、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3 地理环境决定论为什么是错误的?【答案】(1)“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

6、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把人看作是自然条件的产物,认为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人口和种族的分布,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发展,都听命于地理环境的支配。这是一种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因为它夸大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用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把外部自然条件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质

7、上,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一种外部因素,它对于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决不能取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地理环境小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一个社会制度的性质是由这个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的制约,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是紧密相关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它把自然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完全归因于自然条件的决定性作用,把社会发展及人的活动单纯地看作是对自然界的适应,把社会发展的动力归因于社会之外的自然界,认为人的体质、心理状态、人口和民

8、族分布、智力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发展,乃至社会问题的多寡和种类、宗教信仰、婚姻家庭形态都受地理环境的控制和支配。这就有失偏颇,没有找到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因,至于脱胎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豪斯霍夫地缘政治学,进一步鼓吹“优等民族”有权占有“生存空间”和建立“新秩序”,将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推到了极致变态的高度。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作用逐渐变小,但其作用将是永远存在的,并且给人类文明打上了深刻的烙印。4 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答案】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1)社

9、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只要把全部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就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就能够发现“各国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即规律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2)社会形态更替中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社会形态更替的过

10、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们的历史选择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革实现的。5 马克思提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马克思

11、是如何从这个视角揭示资本卞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的?【答案】(1)马克思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在看待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上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立场,批判唯心主义的历史人物决定论,他从客观的现实出发从人类生活的实践出发找到了推动人类前进发展的动力,认为决定社会变革的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这个力量,这一矛盾体系是根本力量;(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力具有反作用。正是由于生产力的根本基础作用以及生产关系的影响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展。具体在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其趋势只能是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