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三特色透练8文化常识(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99826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三特色透练8文化常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三特色透练8文化常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三特色透练8文化常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三特色透练8文化常识(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三特色透练8文化常识(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三特色透练8文化常识(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三特色透练8文化常识(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常识基础训练1(2018全国卷)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结合屈原列传相关内容可知,“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知府”是明朝才正式有的官职名,宋朝时府的长官叫“知府事”。所以“令尹是知府的简称”错误。2(2017全国卷)下列对

2、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古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说法不准确,皇帝“近侍”职位不一定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很大。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

3、礼时所取,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子没有取字的权利。B“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黎元、氓等。C“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D“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语言现象,指尊长的名字应当“避讳”,不能直呼,要用委婉方式称呼。“公讳之焕”中的“讳”就是名的意思,意思是说“梅公的名字叫之焕”。 答案A解析“女子没有取字的权利”说法错误。部分古代女子有名有字,穷苦百姓家女子一般没有字。例如:蔡琰,字文姬,又字

4、昭姬。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节”是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B“尚书省”是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C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D“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左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答案D解析“左迁”应为贬谪。5下列对词

5、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很多,例如:践统、践位、践国、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C“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D“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答案A解析“践政”“践莅”指当政、在任;“践事”指供职、充役;“践袭”指蹈袭、沿用。6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在秦汉时是通晓史事、掌管

6、书籍文典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C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D户曹,掌管民户、农桑等活动的官署名称;“曹”指的是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答案B解析“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7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也称大比。B会试,明清两代秀才每三年在京城参加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

7、。C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D“讣闻”又叫“讣告”,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讣”原指报丧、告丧,也指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告”是让人知晓。答案B解析会试是明清两代举人每三年在京城参加的考试,国子监监生也可应考。8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只能在承亲父母的丧事时,“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守丧人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即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这是为国夺取了孝亲之情

8、,称“夺情”。B“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各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C“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一般不准为官。D“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答案A解析“只能在承亲父母的丧事”错,是“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9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B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

9、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中有“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C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上元”“广德”都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D古时的计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人定、鸡鸣、黄昏、食时等。按时间先后顺序,“人定”在“黄昏”之前。答案D解析“人定”在“黄昏”之后。10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中的称谓还有朔、望等。B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C“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10、“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狄、南蛮、北戎。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答案C解析西方、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西戎、北狄。语段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四年,署理浙江巡抚,寻实授。十年,元丁父忧去职,十二年,服阕,授兵部侍郎,复命为浙江巡抚。累迁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出为漕运总督。腾越边外野人时入内地劫掠,而保山等处边民曰傈僳,以垦山射猎为生,可用,乃募傈僳三百户屯种山地,以御野人,

11、野人畏威,渐有降附者。 (节选自清史稿阮元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署理”指某官职出现空缺,由其他人暂时代理。阮元先代理浙江巡抚,后正式担任此职。B“服阕”指古人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阮元因丁父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任兵部侍郎。C“漕运”指从水道运输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它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D“傈僳”指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大多分布在云南和四川一带,以狩猎、农耕为生。答案C解析“漕运”是从水道运输粮食。参考译文阮元,字伯元,是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考中进士,嘉庆四年,阮元代理浙江巡抚,不久正式担任此职。嘉庆十年,阮元遭逢父亲丧事而离职守孝。

12、嘉庆十二年,阮元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后来)再次受命担任浙江巡抚。多次升迁后担任内阁学士,(又)调任工部侍郎,(后来)调出京城担任漕运总督。腾越边境以外的土人时常进入内地抢劫掠夺,而保山等地有傈僳族边民,他们以开垦荒山和打猎为生,官府可以将他们用起来,于是招募了三百户傈僳边民集中开荒种地,借用他们来抵御境外土人的袭扰,境外土人害怕这种威势,渐渐地就有了来投降归附的人。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刘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名,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侪辈已翕然称之。时丁大全方为台属,劾奏丞相董槐,将夺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阙上书,言朝廷进退大臣,须当以礼。又谏游幸疏曰:天下无道

13、,人主以逸乐而忘忧勤。陛下春秋尚少,作而不法,后嗣何观?会丁父忧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节选自宋史刘黻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B“伏阙”,即拜伏于宫阙下。多指臣下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C“春秋”,指年龄,“春秋尚少”与“富于春秋”,都是指年纪尚少,年轻。D“服除”,即脱去孝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五个月,穿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九个月。答案D解析说法颠倒。应为: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九个月,穿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五个月。参考译文刘黻,字声伯,是

14、乐清(今属浙江)人。很早就有好的名声,三十四岁时,他在淳祐十年应试进入太学,同辈人已经一致称赞他。当时丁大全正在做台属,上书弹劾丞相董槐,打算夺取董槐的相位。刘黻率领太学同舍直接向皇帝上书,说朝廷任免大臣,应当依照礼仪。(刘黻)又上奏了谏游幸疏,说:天下无道,国君因为安逸享乐而忘记为国事而忧劳。皇上年纪还轻,做事如果不合法度,后世子孙们将会怎么看呢?碰巧,刘黻遭遇父亲的丧事离职,服丧归来,被授予集英殿修撰。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

15、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吕颐浩罢相,宗尹摄其位。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宗尹言:“太祖收藩镇之权,天下无事百五十年,可谓良法。然国家多难,四方帅守单寡,束手环视,此法之弊。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蕃王室。较之弃地夷狄,岂不相远?”上从其言。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 (节选自宋史范宗尹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B“藩镇”指唐代中后期在边境及重要地区所设置的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前者。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中“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答案C解析“廷对”在本文段中指后者,即科举时代的殿试。参考译文范宗尹,字觉民,是襄阳邓城人。宣和三年,考中进士。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