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58685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 典型【答案】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2 文学心理学【答案】文学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学作品、文学理论)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是文学批评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创作一一作品一一接受过程,这是一个心理转换过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接受

2、,都是特殊的心理行为,因此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建立起文学心理学才能切入这些特殊的心理行为以进行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总是倾向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文学活动。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妙悟”说、“意境”说等,都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内涵。西方文论中亚里斯多德提出的“净化”说、德国学者立普斯等提出的“移情”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直觉”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审美态度”说等,形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传统。 3 诗意裁判【答案】“诗意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恩格斯说自己“从这个卓越的老头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在他的作

3、品里不仅“有1815年到1848年的法国历史”,还有他对这个历史的富有“诗意的裁判”。“诗意的裁判”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有其自身的内涵,意味着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 4 情感把握【答案】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5 原型【答案】原型是文艺创作术语,它是指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

4、意象,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潜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 荣格创立的一种文艺创作理论。这种意象可以是描述性的细节、剧情模式,或角色典型,它能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6 亚里士多德诗学【答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的诗学文献,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巨著,讨论的对象主要是悲剧和史诗。亚里士多德把所有的学科分类为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创制性科学,诗学属于其中的第三类。因此亚里士多德诗学着重于诗的创制,是对怎样创作悲剧和史诗的一种技术性论述。 7 余味【答案】余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术语,形容事物的性情未尽。中国文自古就有以味喻诗的传统,许

5、多文人学士在鉴赏文学艺术时,把味觉艺术引申到诗歌美学领域,以味作譬,阐释艺术美学中抽象玄奥的道理。自陆机文赋以味喻诗文之后,后继者蜂起,渐而形成中国古代文论中以味喻诗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或称之为一种很有影响的文艺理论流派一一滋味说。8 文学活动【答案】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它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人写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写人的,并且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写的,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美国当代文论家M.H. 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

6、和读者。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二、简答题9 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答案】之所以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原因在于:(1)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批评的最高标准即一种方法论和原则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批评的最高标准,作为指导各种具体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思想,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也是为文学批评实践所证明了的。社会主义的文学批评必须

7、加以坚持和发展。(2)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有其基本内涵并相互联系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基本内涵并相互联系的。就美学的观点而言,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最重要的是看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历史的观点而言,在评价文学作品时至少也有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面貌,是否反映了历史过程的进步要求,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涵和趋势:一方面则是作为批评主体的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这才

8、能对作品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确定它在历史中的价值地位和在现实中的意义与作用。(3)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综合地起作用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不是分别在起作用,而是综合地起作用的,即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任何美学观点总是一定历史过程中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观点,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性。而历史的观点,也就是一种发展的观点,在文学批评中,这种历史的观点尽管同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等都不无密切关系,但落脚点终究是文学作品,是对审美对象给予历史的审视和评价。因此,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是辩证地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9、。所以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10简述文心雕龙中“神思论”的主要内容。【答案】“神思”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是对于艺术构思活动的论述。刘姗在这一章主要从神思的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从本质特征来看,神思突破了艺术表象的局限性,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神思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特点“在神与物游”的神思过程中,审美情思具有主导和动力作用,它往往制约着神思的进程,规定着神思的方向,推动着神思的发展。即神思是“情变所孕”。神思具有虚拟性神思过程是艺术表象向审美意象过渡的过程,山艺术表象转化为审美意象。虚构是

10、文学的根本属性之一,想象是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要素。神思具有超越时空、自由驰骋的特征。艺术家思维不受周围事物和时空范围的制约,思维任意腾跃,心灵自由驰鹜。申思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2)从神思的形成方式上来看,贵在虚静就构思方式而言,刘祝提出了“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动静说。这一观点是对陆机文赋中“观占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酝酿文思,贵在虚静,排除杂念,净化心神。就动静的关系而言,静是动的前提,动是静的深入,静是手段,动是目的。在这里首先强调了静在构思中的作用,只有“寂然凝虑”,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即只有心静,构思时才能聚精会神才能突破时空的限制,驰骋丰富的想象力,使思路开阔。其次谈到由静而动的转换,其中“悄焉动容”就是由静而动的开始。由静而动最明显的表现是“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即构思满足了人味觉、听觉的艺术享受;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即构思满足了人视觉的艺术享受。(3)从神思和外物的关系看,神思是物我交融,互相渗透在谈到神思与外物的关系时,刘姗认为艺术构思的突出特点,在于作家之精神与客观之物象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