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75187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明细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调查方法意义: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概念: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如图):意义

2、: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4)性别比例概念: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3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过程注意事项a.随机取样。b样方大小适中。c样方数量不宜太少。(2)标志重捕法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过程注意事项a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b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并不能太醒目。(3)黑光灯诱捕法对于趋光性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

3、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深挖教材(必修3 P61探究T2、T3改编)进行样方法调查时,为何要强调“随机”取样?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应做到“随机取样”。调查时若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1(必修3 P61探究)样方法更适合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填“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

4、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2(必修3 P62与社会的联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的死亡率在不断降低,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题组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B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速率C各种生物的种群性别比率均为11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答案A解析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性成熟延迟则出生率降低,A正确;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B错误;一般种群的性别比率为11,还有雌性数量大于雄性的,或雄性数量大于雌性的情况,C错误;种群

5、密度是种群内数量特征的统计值,D错误。2(2018宁夏银川二中统练)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答案B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也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正确;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

6、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图表述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表述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表述类型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所示类型答案A解析种群数量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我国人口从现状看,出生率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大于死亡率,人口数量仍在上升,应用图所示的增长型表示,A错误;严格控制

7、渔网孔眼大小保护幼鱼,使幼龄个体数量远大于成年、老年个体数,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所示的增长型,B正确;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成为图所示的衰退型,C正确;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其年龄组成为图所示的稳定型,D正确。技法提升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纵坐标表示年龄,横坐标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相对比例)(2)曲线图和柱形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题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8、及选择4(2016全国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

9、度估计值,B错误、C正确、D错误;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A错误。5科技人员在进行草原鼠害调查时,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选定区域要做到随机B该区域鼠约为306只,种群密度过大,需积极防治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若第一次做标记的鼠警惕性增高,则造成调查结果偏高答案B解析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区域要随机选取,A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空间里的个

10、体数,306只能表示该区域的种群数量,材料中并没有给出该区域的面积,因此不能判断鼠密度是否过大,B错误;草原上鼠与牛、羊等都取食草,三者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危及草原畜牧业发展,C正确;被标记的鼠警惕性增高,则第二次捕捉的鼠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偏低,造成调查的结果偏高,D正确。技法提升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样方法的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处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3标志重捕法答题技巧(1)须牢记估算公式:N总。(2)善于快速确认估算值

11、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由于再捕中标记者位于分母上若初捕放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大(如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则估算值偏小;反之,若某些原因致分母减小(如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因标志物致其更易被天敌捕食等),则估算值将偏大。(3)明确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命题新角度性选择对种群数量的影响6孔雀的尾、鹿的叉角等许多次生性征,都是性选择的产物。性选择是由于配偶竞争中生殖成效区别所引起的。雌性抚养后代投入能量多,雄性投入能量少,为接近高投入性别者,低投入性别者之间的

12、竞争也就越激烈。请回答下列问题:(1)推测_性个体才会出现上述次生性征,原因是_。这种现象类似于种间关系中的_。(2)上述机制将会导致一种性别会越发倾向于选择次生性征明显的异性,而另一种性别会产生越发明显的次生性征,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从遗传水平考虑,这种现象对于种群的强大有何意义_。答案(1)雄雌性抚养后代投入很大,倾向于选择更优秀的异性个体,造成雄性要通过争斗展示自己的优秀(合理即可)竞争(2)正反馈消耗更多的能量方可形成更明显的次生性征,因此次生性征越明显的个体,证明其拥有更好的基因,这将导致这些优良基因在后代中的比例提高考点2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1)图中a曲线为“J”型曲

13、线。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数学模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2)图中b曲线为“S”型曲线。形成原因(3)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深挖教材图中B线的形成过程中何时出现了环境阻力?曲线A、B哪条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况?图中阴影部分的含义是什么?提示B线自始至终存在环境阻力,K/2后环境阻力开始加大;此类曲线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就是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2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14、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题组种群增长曲线分析1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答案D解析环境容纳量随温度、气候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正确;图示三种温度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相比,19.8 条件下最小,B正确;24.8 条件下,在第5天时,曲线的斜率最大,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33.6 条件下,种群发展到第4天时,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D错误。技法提升1增长率、增长速率、值的辨析(1)增长率在“J”型曲线中增长率不变;在“S”型曲线中增长率逐渐减小。(2)增长速率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在K/2时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小。(3)值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率。2“J”型、“S”型曲线中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的变化(1)在“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