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二第5课河渠书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1944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二第5课河渠书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专题二第5课河渠书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专题二第5课河渠书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专题二第5课河渠书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专题二第5课河渠书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专题二第5课河渠书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专题二第5课河渠书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ppt(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河渠书 一部治水史 专题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 史记 的体例 素养目标导航 文本素养落实 素养积淀提升 素养目标导航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 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 2 思维 认识司马迁写此书的用意及体现出的科学精神 3 文化 认识我国古代水利治理对国计民生的意义 学法点拨 史记 中的 八书 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河渠书 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全文通过河道的开凿 治理等25件史 实 阐述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同学们可能会因为它是写水利的 学之 较难 又是自读文章而忽视它 甚至不去读它 这都是不可取的 要知道 司马迁 写此文是做过大量的 长期的实

2、地考察和研究的 不仅真实性强 而且投入了极大 的热情和兴趣 甚至满腔悲愤 因为他对治水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 同学们学习此文 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水利知识 认识到人们变水害为水 利的伟大斗争 其中的成功和经验 其中的失败和教训 进而认识到水利在中国历 史上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它关系到国计民生 甚至国运 还可以认识到司马迁对 水利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 体会到他的科学调查精神及文字后的民生情怀 本文难 难在作者写了大量的古地名和山川名称 它们令我们陌生 除此之外 本文文字流畅 活跃着大量常见的文言词语 可读性很强 是提高我们文言文阅 读能力的好文章 诗美晨读 河复 并序 苏 轼 煕宁十年秋

3、河决澶渊 注巨野 入淮泗 自巨魏以北皆绝流而济 楚大被其 害 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 七十余日不退 吏民疲于守御 十月十三日 澶州大风 终日 既止 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 闻之喜甚 庶几可塞乎 乃作河复诗 歌之道 路 以致民愿 而迎神休 盖守土者之志也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 河决瓠子二十年 巨野东倾淮泗满 楚人恣食黄河 鳣 万里沙回封禅罢 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 未许人力穷 薪刍 万计随流下 吾君盛德如唐尧 百神受职河神骄 帝 造风师下约束 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 冻收微渌 神功不用淇园竹 楚人种麦满河淤 仰看浮槎栖古木 注 作者此年改任徐州 四月到任 七月就遇到这一场巨大的水患 计自七 月十七日黄河决

4、堤 八月二十一日水到了徐州城下 至十月五日水退 在这些日子 里 他率领徐州的官吏 士卒 人民 大力地防守 抢救了徐州全城的生命财产 神休 神赐喜庆 这次河决见 河渠书 课文第11段 指汉武帝封禅 治理 黄河事见 河渠书 课文11 12段 河公 水神 薪刍 柴草 帝 天帝 渌 绿水 槎 木船 写大水初退后的景象 抬头看见船儿搁在老树的枝杈上 赏析 苏轼任徐州太守 治理黄河水患是其著名政绩 本诗记叙了他治理黄河 的经过 表达了苏轼心系百姓的民生情怀 最值得注意的是 本诗写黄河水灾 没 有实写当时的情况 而是从西汉汉武帝的黄河决口之害写起 这种以虚带 衬 实的 写法很巧妙 既点明了黄河为害由来已久

5、又巧妙地写出了眼前的黄河决口之害 文本素养落实 一 基础梳理 1 通假字 1 然河菑衍溢 害中国也尤甚 2 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 3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4 九川既疏 九泽既洒 5 百姓飨其利 6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 欲罢之 7 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 8 其奉邑食鄃 语言积累与梳理 同 灾 灾害 同 导 疏导 疏通 同 斯 分开 同 酾 分流 疏导 同 享 享受 同 疲 疲惫 同 傍 依靠 沿着 同 俸 俸禄 9 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 10 用注填阏之水 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 11 北渡污兮浚流难 12 佗小渠披山通道者 不可胜言 同 以 以上 下 同 淤 淤泥 同 纡 纡曲回转 同 他

6、其他 2 一词多义 1 数 难以行平地 数为败 以万亿计 然莫足数也 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 数岁 河移徙 2 更 岁百余万石 更砥柱之限 于是帝尧乃求人 更得舜 3 登 岁因以数不登 舜登用 屡次 计算 经历 过 另外 丰收 进用 4 稍 予越人 令少府以为稍入 其后漕稍多 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微小 逐渐 渐 技艺 几 3 虚词归纳 1 以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于是关中为沃野 无凶年 秦以富强 连词 来 连词 因此 2 于 于楚 西方则通渠汉水 云梦之野 便于砥柱之漕 介词 在 介词 比 4 古今异义词 1 以别九州 古义 今义 2 害中国也尤甚 古义 今义 我国上古行政区划 中国的代称 中

7、原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3 漕从山东西 古义 今义 4 便于砥柱之漕 古义 今义 崤山以东的地方 山东省 比 方便 比较容易 做某事 5 说说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 并解释一下 1 此损漕省卒 而益肥关中之地 2 令齐人水工徐伯表 3 至河三百余里 径 易漕 度可令三月罢 4 今溉田之 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 使动用法 使 肥沃 名词作动词 用表测量 名词作形容词 道直少曲折 使动用法 使 变成田地 6 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 穿二江成都之中 2 秦以为然 卒使就渠 3 甚哉 水之为利害也 4 谷从渭上 与关中无异 省略句 省略句 主谓倒装句 固定句式 无异 和 相同 7 翻译下面的句子

8、1 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 水湍悍 难以行平地 数为败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译文 2 甚哉 水之为利害也 译文 3 江河之决皆天事 未易以人力为强塞 塞之未必应天 译文 因此 禹以为黄河上游地势高 水流湍急汹涌 难以在平地上顺利通过 多 水的为利为害太大了 江河决口都是上天的事 不容易用人力强加堵塞 堵塞了也未必符合天意 次泛滥冲毁堤岸 于是分开两渠来疏引黄河水流 二 常识识记 1 书 书 是 史记 的五种体例之一 它分门别类地记述了历代历法 礼乐 封禅 水利 经济等典章制度 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 史记 很重要的组成部 分 史记 共有 八书 依次为 礼书 乐书 律书 历书 天官书 封禅书

9、 河渠书 和 平准书 2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 官名 秦代始置 负责监察百官 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 管理国家重 要图册 典籍 代朝廷起草诏命 文书等 西汉沿置 御史大夫与丞相 太尉合称 三公 秩中二千石 明朝洪武年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3 奉邑 奉 同 俸 指俸禄 春秋以前的俸禄以田邑为主 战国时以实物为主 奉邑 即皇帝赐给官吏作为世禄的采邑 汉代赐封官吏采邑 只是把某城邑的租赋给他作 俸禄 天子另派人管理该城邑的民事等行政事务 故称奉邑 思维发展与文化理解 通读 导图引路 概览全文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 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 古代大禹治水 抑水害 功施三代 揭

10、弊 警 朝 深读 任务驱动 深度学习 微任务活动一 古代治水工程及其效果 1 甚哉 水之为利害也 利害 二字是此 书 的关键 说说文中是如何阐 发这一观点的 答案 河渠书 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在叙述中 作者强调了水 对人类的危害 同时也用大量笔墨叙述人们治理水患的经过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 最后 以太史公评论的方式为全书结论 甚哉 水之为利害也 2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治水工程 有怎样的效果 试填写下面的表格 治水工程效 果 大禹治水 西门豹兴水利 郑国渠的开凿 元光年间瓠子决口 郑大农开凿漕渠 河东守番系议绕砥柱开漕运 御史张汤议穿褒斜道以漕 庄熊罴议穿洛溉卤地 天子使人塞瓠子决

11、口 诸夏艾安 功施于三代 富魏之河内 关中无凶年 秦以富强 田蚡及望气用数者以为天意 益肥关中之地 河移徙 渠不利 水湍多石 不能漕 水颓挖井渠 未得其饶 梁 楚之地复宁 无水灾 微任务活动二 探究 河渠书 的目的和精神 1 司马迁为什么刻意记载两汉初期兴修水利的政绩 答案 正是因为 水之为利害也 既有 利 也有 害 人类只要尊重客观规 律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完全可以做到兴水利而避水害 司马迁刻意记载了西汉 初期兴修水利 利国利民的一些主要政绩 如 修建渭水漕渠 建设河东渠田 始 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 修建灌溉工程等 目的是与汉代后期一些不如 人意的水利项目做对比 对统治者起警示作

12、用 2 水之为害 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 请结合文章 说说有哪些 人为 因 素 答案 1 豪门的阻挠 如武安侯田蚡出于私利 请皇帝把黄河决口之事不必放在 心上 2 气数迷信思想的干扰 把黄河决口问题看作是天意 3 汉武帝治理黄河过度耗费人力和财力 3 请探究 河渠书 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答案 司马迁为写 河渠书 曾做过大量 长期的实际考察和研究 所以 写来 不但真实性强 而且许多地方切中肯綮 如写井渠的开凿 是由于 岸善崩 褒斜道的失败是由于 水湍石 等 都正确反映了该地区的土壤 地形特征 为 写禹迹 他曾沿江 淮 河三大河流最易出事的地段实地踏勘 而后悟出禹为何 不径挽黄河东行入海 反而将它

13、引向东北流入渤海湾的原因 他认为这是由于自 朔方至龙门一段 地势高 水流急 孟津以东地势渐低 落差太大 易生水灾 所以把它引入鲁西北的高地 以减小水势 这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出的问题 司马 迁不但提出来 还给了正确的解答 其科学思想不容低估 延读 疑难探究 思维提升 有人认为 礼乐增减 律历改易 兵法权谋 山川鬼神 天和人的关系 趁其衰 败适时实行变革 这是司马迁在 史记 中作八书的根本原因 请你结合本篇文 章作简要分析 答案 以 书 述典章制度 以 表 排列大事 从而网罗古今 包括百代 打 破了以年月为起讫 如 春秋 为编年史 以地域为划分 如 国语 为国别史 的 局限 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

14、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 成为正史的典范 历来 人们称 史记 是纪传体史书 强调本纪 世家和列传的重要性 其实 作为全 书的组成部分 表 书都有纪 传不能代替的独立的价值 严格地说 史记 应是纪传志书体 是一种综合体史书 素养积淀提升 点击素材 大禹治水改 堵 为 疏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孟子说 禹疏九河 瀹 济漯而注诸海 决汝汉 排淮泗而注之江 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大禹治水时总 结了其父鲧以 堵 的方法治水而失败的教训 采取疏浚的方法治理洪水 终于取 得成功 就是因为大禹顺应了自然规律 导溪水而入江河 导江河而入大海 才使 洪水不再四处泛滥 让龙蛇入渊 鸟兽上山 穴居 巢居的老百姓回到便于种植庄

15、稼的地方安居乐业 促进了农业生产 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 在中华大地上第一 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素材运用 运用示例 人与自然是平等的 是并列的 是整个自然界中的共生物 人 与自然 都是生命 应该是互相观照的 当意识到这一点时 人才能感受到 天然 的钻石 琥珀 珍珠 是自然的珍贵 连绵起伏的群山 是自然的雄伟 烟波浩淼 的江海 是自然的壮阔 广阔无际的沙漠 是自然的贫瘠 甚至对于人自己 欣赏 那人性未开的小孩子 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纯粹 自然的价值 就在于自然 是群山 让人脱离了低眉弄眼而抬起了双眼 是山泉 以叮咚的清响 呼唤人的清纯 是 野地的青草 告诉人们回归自然的普通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

16、存的环境 人类唯有遵循自然的规律 在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 利用自然 才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 所有不遵循自然的规 律而破坏自然的行径都是错误的 想要征服自然也是徒劳的 美文悦读 郑国渠 两千二百年的水利活化石 2 200多年前的 潜伏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 一跃从西戎小国上升为实力不俗的西部强国 遂起了 包举 宇内 囊括四海 并吞八荒 的野心 至秦昭王时 秦国东进吞并中原之势已不可阻挡 战国后期 秦 齐 楚 燕 赵 魏 韩七雄中 要属韩国最为孱弱 与此同时 弱 小的韩国又是秦国函谷关以东的第一个邻国 地域在今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带 可谓 首当其冲 面对咄咄逼人的强秦 韩国君臣如惊弓之鸟 惶惶不可终日 为了挽救亡国 的命运 走投无路的韩桓惠王想出了一个非常拙劣的计策 疲秦之计 他派著名 的水利工程师郑国为间谍 以帮助秦国兴修水利为名 诱使秦国把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 财力投入到水利建设上 耗竭秦国实力 使其无力发动兼并战争 郑国来到秦国后 并没有直接去见秦国的当权者 而是化装成一名普通的老百 姓 踏遍了关中的山川河流 观察了地形地势 酝酿了一个引泾修渠灌溉渭北的庞 大计划 之后 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