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105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跟踪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2019吉林三调)2018年1月网文“中国人口形势雪崩”成为网上热搜。2017年出生人口1 723万人,比国家卫计委(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最低预测少了整整200万,比日本的出生率还低,部分专家甚至推测2100年,中国人口消失一半,下图为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有两处明显人口年龄结构高峰,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A19501960年B19601970年C19701980年 D19801990年2“中国人口形势雪崩”,主要指()A人口现有数量少 B全面两孩政策失效C整体人口极度老化 D人口数量萎缩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

2、,图中2024岁,2529岁和4044岁,4549岁为两处明显的高峰,结合常识妇女生育年龄主要是20左右开始,2024岁,2529岁可能4044岁,4549岁的后代,从而推测,最高峰应是4044岁,4549岁出生的时间19651974年,1971年中国开始全面计划生育,特别是70年代后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故选B。第2题,人口形势雪崩,关键在于未来形势发展,出生数量比预期的少,不是现有数量少;全面两孩受生育成本高、生育观改变等影响,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不能定论失效;长期低出生率结合中国人口结构图可以得出人口老龄化未来会加速发展;民众整体生育意愿走低,如低生育率不能逆转,人口可

3、能消失一半,人口雪崩主要指人口数量变化。故选D。答案:1.B2.D3(2019浙江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类型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乙模式时期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丙模式时期需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丁模式人口增长受到人口制度的制约AB CD解析: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增长减缓阶段(高、低、高)和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因此排列顺序为丁甲乙丙。甲模式属于原始低增长阶段,现在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错误;人口死亡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读图分析

4、可知,此时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正确;丙模式时期人口的出生率较低,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严重,需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丁模式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人口增长极低,受制度的制约较小,错误。因此正确,故答案选B项。答案:B(2019江苏考前全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省人口增长图”。图中线条分别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读图,完成45题。4该省人口增长全面步入“三低模式”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年份是()A1980年 B1984年C1986年 D1990年5目前,该省人口的这种变化,可能会()A增大资源环境压力 B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C加重人口的老龄化 D加快人口的迁移速度解析:第4题,

5、本题组以“我国某省人口增长图”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读图分析可知,从1990年开始,出生率低于1.5%,死亡率低于1%,自然增长率低于1%,进入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故选D项。第5题,该省人口于20世纪90年代步入三低模式,最有可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只会造成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故选C项。答案:4.D5.C(2019怀化一模)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

6、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68题。6图中四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A国B国 C国D国7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A1992年 B2000年C2021年 D2050年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国的劳动力充足B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C国城市化水平低于国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解析:第6题,图中四国中,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老龄化人口比重小,人口支持比最大,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国,D错;国、国人口支持比较低,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属于发达国家,而且国的人口支持比比国更低,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A正确,B错误;是中国,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的支持比近年来下降很快,但是人口老龄化不

7、是最为严重的,C错误,故选A。第7题,根据材料,人口的支持比的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结合前面分析,曲线表示中国,人口支持比在2021年后,比值小于4.8,故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2021年,C对,A、B、D错误。故选C项。第8题,结合前面分析,国的人口支持比很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A错误;国人口老龄化较严重,最为严重的是国,B错误;国人口支持比最高,经济水平最低,比国经济总量小,C正确;国是发达国家,国是发展中国家,D错误。故选C。答案:6.A7.C8.C(2019赣州一模)下图是我国实施二孩人口政策后,2016、2017年新出生婴儿数量基本情况。读图,完成911题。9上图反

8、应2017年较2016年相比新生儿()A总量增加出生率上升B总量减少出生率下降C总量减少出生率上升D总量增加出生率下降10影响一孩新生儿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婚育年龄推迟养育子女成本提高家庭收入上升年龄结构A BC D11图中数据反映出()A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生育率上升B人口年龄结构越来越优化C人口变化受政策影响强于社会经济D政策影响下堆积生育已释放解析:第9题,我国实施二孩人口政策后,根据图中2017年二孩人口数量和比重,计算出总出生人口约1 724万人,减去多孩人口,新生儿总量约1 608万人。2016年计算出生总人口约1 722万人,减去多孩人口,新生儿总量约1 627万人,与2016年

9、相比新生儿总量减少,总人口是持续增加的,所以新生儿出生率下降,B对。A、C、D错。第10题,影响一孩新生儿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受晚婚、晚育观念影响,婚育年龄推迟,对。经济水平提高,养育子女成本提高,对。家庭收入增长不如物价增长快,收入相对减少,错。长期计划生育,人口年龄结构中,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对,C对。第11题,图中数据反映出政策影响下堆积生育已释放,二孩出生数量减少,D对。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观念转变,抑制生育率上升,A错。人口年龄结构越来越老龄化,B错。人口变化受政策影响不一定强于社会经济,C错。答案:9.B10.C11.D二、非选择题12(2018全国省级联考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

10、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据图归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2)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失衡的原因。(3)说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影响。(4)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我国人

11、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解析:(1)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时间段分析。(2)性别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科技发展水平、性别歧视、生育政策等均有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生育观、B超技术的普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3)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4)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可以从思想观念

12、、法制、完善保障事业等多方面落实解决。答案:(1)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19802008年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20002003年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2)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超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为人为选择性别提供了可能;计划生育限制了生育的数量,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一些极度偏僻落后的地区存在女婴瞒报漏

13、报以及溺弃女婴的现象等。(3)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4)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男孩偏好的生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缓解性别比失衡。13(2019福州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P14%时为

14、老年型中期(A2);当14%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2015年,江苏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2000年人口老龄化率/%2010年人口老龄化率/%(1)指出苏北老龄人口类型的变化。(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龄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

15、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可知,20002001年,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为A2型,说明老龄化加剧。(2)本题主要分析南通市优越的大气环境对南通老年人口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气候、空气质量等方面分析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南经济发展较快,从图中得知,苏南人口呈现年轻化,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吸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同时高等教育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口,降低了苏南老龄化水平。(4)本题可以迁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来解答,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体系,弘扬敬老文化等方面分析。答案:(1)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为A2型;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或: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3、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