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0967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过关检测(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的广州民夷冲突中,由夷人肇事的冲突占81.8%,每个冲突都有明晰的事故原因,也并未因此而发展为群体性的抗夷事件。鸦片战争后近10年间,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87.5%,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50%。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冲击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D清政府借民夷冲突维护统治A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的民夷冲突主要是夷人肇事所引起,而鸦片战争后则以华人无故袭击夷人为主,且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说明鸦

2、片战争后随着民族矛盾加深,中国民众不能再像鸦片战争前维持传统有礼有节的对夷态度,故A项正确;19世纪60年代,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近代民族观念应是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利益的内涵,材料中华人无故袭击夷人不能体现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故C项错误;民夷冲突发生后对清政府统治不利,D项与史实不符,错误。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条内容为“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天朝上国”不得不接受耻辱B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约体制C为此后实现长期和平奠定基础D

3、国际平等原则得到了很好贯彻B材料中“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不等于耻辱,故A项错误;宗藩体制体现了华夷关系,而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是近代条约,“大清大皇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故B项正确;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没有长期和平,1856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故D项错误。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子口税制度()A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B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C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 D减轻了民众赋

4、税负担C据材料“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可知减少了本应该缴纳的内地税,减少了政府收入,故A项错误;据材料“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可知外商对于缴纳内地税民族工业占据优势,会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据材料“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可知外商缴纳子口税便利了外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对外商的征税方式而不是对民众征税,故D项错误。4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B

5、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D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B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是扩大在华利益,太平天国领导者拒绝英国的鸦片贸易和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是独立自主思想的体现,不是认清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领导者拒绝英国的鸦片贸易和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是独立自主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封建,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领导者拒绝英国的鸦片贸易和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表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还没有近代的外交意识,故D项错误。5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

6、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D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日本对清采取军事行动是不理智的行为,不能调动民众,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清朝国力远胜于日本,未提及是洋务运动之功,故C项错误;申报轻视日本国力,体现了社会舆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项正确。6(2019百校联盟摸底)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A改变了中国

7、的社会性质 B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C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B辛亥革命后,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理念,这是辛亥革命所带来的,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后,民众心理的变化,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不是因为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故D项错误。7“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

8、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B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8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指出: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正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这一路线的确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致力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将工

9、作与实际情况相切合C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D独立自主逐步的走向成熟B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国民大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和所学知识可知,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符合中国的国情,团结工农,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故B项正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说明中共的工作中心在农村展开,与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不符,故C项错误;中共六大是在莫斯科召开,受苏联影响,无法体现独立自主,故D项错误。9(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人谈到政权性质时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但是现在的情况,使得我们要把这个口号改变一下,改

10、变为人民共和国,促使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国民党的国内政策转变C根据所学,西安事变爆发于1936年12月,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明显不相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得知,中共真正实现长征战略转移是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师甘肃会宁,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取代国内的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侵略者取代国民党反动派成为我党最主要的斗争对象,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国民党的国内政策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前始终没有发生质的转变,始终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故D项错误。10(2019

11、湖南永州一模)电视剧长沙保卫战(1939.91942.1)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该电视剧的播出说明()A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B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C抗日战争转入了战略反攻D对国民党抗战的认识更客观D依所学,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积极抗战,而不是强调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故B项错误;依所学,战略反攻在1944年以后,故C项错误;据材料“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次和第

12、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结合所学可知肯定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故D项正确。11(2019山东滨州模拟)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主要基于()A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B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C美国在两极对峙局面中处于劣势D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A材料中时间是1943年,可知英美等国废除治外法权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后期中国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英美等国为了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和共同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于是废除了治外法权,故A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1943年英美等国废除治外法权,并未体现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的

13、作为,故B项错误;根据“1943年”可知,当时并非两极对峙时期,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的中国遭受日本侵略,综合国力比较衰弱,故D项错误。12(2019山东济南模拟)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B1949年4月渡江战役的胜利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故A项错误;这次会议中出席代表

14、及选出的委员中民主人士和其他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联合政府的倾向,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故B项正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大会,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山西晋中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

15、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