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十章第31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课后作业(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066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十章第31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课后作业(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十章第31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课后作业(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十章第31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课后作业(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十章第31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课后作业(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十章第31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课后作业(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十章第31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课后作业(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十章第31讲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课后作业(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1讲 乙醇 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乙醇沸点低乙醇密度比水小乙醇有还原性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乙醇有刺激性气味A B C D答案C解析乙醇沸点低,易挥发,若驾驶员饮酒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与测定原理有关;乙醇密度与测定原理无关;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具有还原性,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乙醇迅速氧化为乙酸,自身被还原为蓝绿色的Cr3,与测定原理有关;乙醇可

2、看成是乙烷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与测定原理无关;乙醇有刺激性气味,与测定原理无关。2下列有关叙述,主要利用了醋酸酸性的是()A醋酸不小心滴到大理石桌面上,桌面失去光泽B熏醋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流行性感冒C醉酒后,饮用适量的食醋可解酒D烹饪鱼时加醋和料酒,可增加鱼的香味答案A解析醋酸可与CaCO3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显酸性,A正确;熏醋防止感冒利用了乙酸的杀菌作用,B错误;一定条件下,食醋中的乙酸与乙醇可发生酯化反应,起到解酒作用,C错误;做鱼的时候放料酒,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特殊香味的酯,不是利用的酸性,D错误。3下列关于

3、乙醇和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快C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D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CH3COOH答案B解析乙醇俗名酒精,可用在料酒等调味品中,乙酸俗名醋酸,食醋中含一定量的乙酸,A正确;比起乙醇,乙酸与金属钠反应更快,B错误;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C正确;乙醇可被酸性KMnO4溶液、K2Cr2O7溶液等直接氧化为乙酸,D正确。4黄酒在存放过程中,有部分乙醇转化为乙酸,导致黄酒变酸。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C氧化反应 D酯化反应答案C解析乙醇转化为乙酸,即OH转化

4、为COOH,发生氧化反应,与取代、加成、酯化反应无关。5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答案C解析该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为115125 ,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 ,A项正确;长导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酸和醇的作用,B项正确;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C项错误;在可逆反应中,增加一种反应物的用量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项正确。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物混合:

5、把乙醇、乙酸的混合物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加热: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外焰对准试管底部直接加热,使温度迅速上升C产物提取:取试管2混合物,用分液漏斗分液;然后留取上层有机层D产物提取:取试管1混合物,用分液漏斗分液;然后对有机层进行分馏答案C解析为防止混合液体时浓硫酸迸溅,应将浓硫酸加入到其他液体中,A项错误;试管加热要有预热过程,B项错误;产物主要在试管2中,液体分层,用分液漏斗分液取上层,C项正确,D项错误。7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制乙醛、乙酸制乙酸乙酯均为取代反应B蛋白质盐析、糖类水解均为化学变化C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D

6、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答案C解析乙醇制乙醛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蛋白质盐析是物理变化,B错误;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和果糖不能发生水解,D错误。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棉花、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淀粉、油脂、蛋白质、塑料、橡胶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A BC D答案A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淀粉、油脂、蛋白

7、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正确;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例如溴单质等,错误;Na2CO3与乙酸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钠,同时饱和Na2CO3溶液可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错误。9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氯化氢、溴水、纯碱溶液、2丁醇、酸化的KMnO4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A BC D答案D解析巴豆酸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羧基,故它具有烯烃和羧酸的共同性质。由于巴豆酸含有碳碳双键,与HCl、Br2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与酸化的K

8、MnO4溶液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含有COOH,与纯碱溶液反应表现出酸性,与2丁醇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因此巴豆酸与上述五种物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10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断裂B和浓硫酸共热至170 时,键和断裂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断裂D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和断裂答案C解析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或发生酯化反应时,断键,A正确、C错误;和浓硫酸共热至170 时,断和键生成乙烯,B正确;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断和键,发生脱氢氧化反应生成乙醛,D正确。11.芳樟醇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9、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芳樟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芳樟醇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碳碳双键C芳樟醇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D1 mol芳樟醇完全燃烧消耗313.6 L O2答案D解析A项,由结构简式可知芳樟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正确;B项,芳樟醇所含的官能团为羟基、碳碳双键,正确;C项,芳樟醇含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正确;由于不知温度和压强,故无法计算O2的体积,D错误。12.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

10、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答案C解析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10O5,A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B项错误;在水溶液中,羟基不能电离出H,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8分)13(2018江西抚州期中)(14分)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图中:A处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 );B处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处为无水CuSO4粉末;D处为碱石灰;F处为新制Cu(OH)2悬浊液。(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填序号)_。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为使A中乙醇平稳汽化成

11、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_。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_。(3)能证明乙醇反应后所生成的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4)图中G处导管倾斜的作用是_。(5)本实验中若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1)E、A、B、F2KMnO4K2MnO4MnO2O2(2)水浴加热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影响实验(3)C处由白色变为蓝色,F处出现砖红色沉淀(4)让混合气体的气流顺利流入B中(5)CH3CH2OHCH3CHOH2解析(1)固体加热制氧气需要加热,乙醇变为蒸气需加热,乙醇的催化氧化需要加热,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也需要加热,实

12、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E、A、B、F;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2)为使A中乙醇平稳汽化成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水浴加热;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影响实验。(3)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和水,水能使C处无水硫酸铜变蓝;在加热条件下,乙醛和F处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如果C处由白色变为蓝色,F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乙醇被氧化后的产物是水和乙醛。(4)G处导管倾斜的作用是让混合气体的气流顺利流入B中。(5)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则B处发

13、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CH3CHOH2。14(14分)某校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为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情况,甲、乙同学分别使用图1、图2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已知: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相关有机物的沸点:(1)甲同学在制得乙酸乙酯后,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操作是_。(2)试管中装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填序号)。A吸收乙醇B除去乙酸C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3)甲同学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再加入_(填序号);然后进行蒸

14、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4)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乙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B,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mL和_molL1。分析实验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答案(1)分液 (2)ABC(3)乙醇C(4)6 6AC解析(1)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互不相溶,故要采用分液的方法。(2)Na2CO3溶液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