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十五)(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4991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十五)(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十五)(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十五)(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十五)(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十五)(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十五)(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十五)(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中,考查实验的题目新颖灵活,变化多端,其中表格评价型实验题出现频率较高。该类题目常常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并以拼盘形式出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命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1(2018全国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0.400 0 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

2、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解析:NaOH溶于水放热,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A项错误;Fe3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溶液发生颜色变化,B项正确;H2最后通过KMnO4溶液,H2中含有水蒸气,C项错误;NaHSO3与双氧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项错误。答案:B2(2017全国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 molL1 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

3、2 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Ksp(AgCl) 解析:向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Fe3完全转化为Fe2,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可证明还原性:FeFe2,A项正确;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Na2CO3和C,说明CO2具有氧化性,B项正

4、确;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NH4HCO3的酸碱性,C项错误;根据题中描述可知黄色沉淀为AgI,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AgCl析出,可证明Ksp(AgI)Ksp(AgCl),D项正确。答案:C(1)明确题干信息。明确关键要求,如“正确的是”等;把握关键字词,如“分离”“提纯”等。(2)逐项分析选项。“分离”“提纯”要明确原理,切记不能引入新杂质;“操作问题”要避免遗漏,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制备问题”要从教材类比迁移,明确是考查原理,还是考查操作或仪器。(3)对比验证。在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快速对比验证,确保答案正确

5、。1(2019广州模拟)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在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产生浅黄色沉淀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静置溴水层褪色溴和苯发生加成反应C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淀粉没有水解D向1.0 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甲基橙溶液呈黄色NaHCO3溶液呈碱性解析: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则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A正确;苯与溴水不反应,苯与液溴在催化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B错误;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如变蓝,只能说明淀粉没有水解完全,但不能说明是否水解,如检验水解,可加入新制氢

6、氧化铜悬浊液,C错误;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溶液变黄色,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D错误。答案:A2根据下表中实验操作、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Ksp(BaCO3)I2C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非金属性:ClCSiD将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解析:A项,在饱和Na2CO3溶液中c(CO)较大,加入少量BaSO4粉末,溶液中会有部分BaSO4转化为BaCO3,因此向洗净的沉淀

7、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但是Ksp(BaCO3)Ksp(BaSO4),错误。B项,有机层出现紫红色说明有I2生成,即发生反应:2Fe32I=2Fe2I2,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正确。C项,证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需要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所以用盐酸是错误的,错误。D项,碳与浓硫酸产生的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出还原性,错误。答案:B3(2019济南模拟)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相同条件下,用1 molL1的CH3COOH和1 molL1的HCl分别做导电性实验 CH3COOH溶液对应的灯泡较暗CH3COOH是弱电解质B向某溶液中

8、加铜和浓H2SO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原溶液可能含有NOC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该钠盐为Na2SO3或NaHSO3D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KspMg(OH)2KspCu(OH)2解析:同浓度的两种一元酸做导电性实验,CH3COOH溶液对应的灯泡较暗,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小,所以醋酸为弱酸,A正确;铜在酸性条件下,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铜离子,硝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一氧化氮,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因此原溶液可能含有NO,B正确;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为氯气或二氧化硫,则可能为NaClO与浓盐

9、酸反应生成氯气,也可能为Na2SO3或NaHSO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则盐可能为NaClO或Na2SO3或NaHSO3,C错误;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小,加入氨水时越容易生成沉淀,可以得出KspMg(OH)2 KspCu(OH)2结论,D正确。答案:C4(2019吉林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将大小相同的金属钠分别投入水和乙醇中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B在适量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5 min,加入NaOH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淀粉

10、完全水解C向Fe(NO3)2溶液中依次滴加少量稀H2SO4和KSCN溶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能氧化Fe2D向10 mL 0.1 molL1Na2S溶液中滴入2 mL 0.1 molL1ZnSO4溶液再加入0.1 molL1CuSO4溶液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Ksp(CuS)Ksp(ZnS)解析:A项,钠与水和乙醇反应都能置换出氢气,大小相同的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说明水中的氢原子比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正确;B项,淀粉若部分水解,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错误;C项,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H2SO4,使溶液呈酸性,形成的硝酸将Fe2氧化为Fe3,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而不是

11、稀硫酸能氧化Fe2,错误;D项,由于Na2S在与ZnSO4反应时过量,所以再加入CuSO4时,发生如下反应Na2SCuSO4=CuSNa2SO4,不能说明Ksp(CuS)H2CO3B向含有淀粉的FeI2溶液中加入足量溴水,溶液变蓝色还原性:IFe2C向饱和FeSO4溶液中加入CuS固体,测得溶液中c(Fe2)不变Ksp(CuS)HCO,错误;B项,向含有淀粉的FeI2溶液中加入足量溴水,反应方程式是2FeI23Br2=2FeBr32I2,所以溶液变蓝色不能证明还原性:IFe2,错误;C项,一种难溶物容易转化为比它更难溶的沉淀,向饱和FeSO4溶液中加入CuS固体,测得溶液中c(Fe2)不变,说明没有生成FeS沉淀,所以Ksp(CuS)Ksp(FeS),正确;D项,向氨水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生成Ag(NH3)2 ,D错误。答案:C7(2019衡水模拟)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Mg2和Cu2共存的溶液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常数: KspMg(OH)2KspCu(OH)2B直接给石蜡油加热,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逐渐褪色验证石蜡油裂解一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