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分析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93314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 选修课之于必修课,尽管有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的不同,但二者之间的不同首先应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上。必修课的教学内容是按照“模块一单元一文本”来确定的,是以一篇篇的文本为教学的着力点,而选修课则不同,它应该采用的是“模块专题”的教学模式。虽然每一模块的选修教材,都是由一篇篇文本组成,但我们却不必一篇篇地去教,也不能企图通过个体文本的教学向学生传输那些“例子”所承载的知识点。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选修课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由文本提供的知识,还要加强选修课的建设,帮助学生对选修教材进行新的意义建构,即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实际教情、学情,打破单元的界限,甚至突破教材选文的局限,建构适合于学生对涉猎广度与深度要求的选修课教学专题,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在专题学习中“各取所需”“学有所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以下简称“诗歌散文”)是人教版的一个选修模块,该模块分“诗歌之部”和“散文之部”。由于其内容较多,如果像必修课那样一篇篇地去学习、去传授知识,不仅难以在0.25个学年里完成教

3、学任务,而且也不符合课改要求。因此,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则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途径。教学时,师生共同梳理、调配、整合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专题,让学生在专题的学习中理解作品背后深刻的内容,掌握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性的东西,然后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地解读课内外的古代诗歌散文,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有层次地实现课改的三维目标。 一、以体裁为标准建构专题 祭文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是祭祀或祭奠时对神或死者朗读的文章。“诗歌散文”选人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这篇祭文在语言上放弃了传统祭文的整饬、华美,不沿袭传统祭文的固定格式,即不去铺排郡望,历数祖辈官阶,赞颂死者的品德、业绩,而是运用与亲人面对面交谈以叙家常、吐

4、心曲的方法,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可谓“衔哀致诚”,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明代茅坤语),它为后世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袁枚的祭妹文等开辟了新径。所以教学时,我们把这几篇祭文集于一处,形成一个“一往情深悼亡者”的教学专题。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几篇祭文各自的特点:欧阳修在泷冈阡表中采取了避实就虚、以虚求实、以虚衬实的写作方法,巧妙地穿插了其母太夫人郑氏的言语,以她口代己口,从侧面落笔,一方面,追念和表彰其父的仁心惠政;另一方面,在表父阡的同时,颂扬其母德妇节,使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形象,栩栩

5、如生地凸现在读者眼前。其舒徐有致、简易平实的文风,谦恭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使一切浮华失实的谀墓文字黯然失色。归有光项脊轩志则“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该文以项脊轩的前后变化为线索,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以平淡自然的笔调记叙日常生活小事,运用追叙、回忆、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等方式,写出一系列家庭琐事,表现了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似乎是信手而书,无拘无束,漫无章法,实则经过精心的提炼和严密的构思,读起来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炼和集中。袁枚祭妹文则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它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

6、感。文中作者对亡妹的哀痛之情不单单是因为对妹妹的挚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一念之贞”的痛恨,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具有摧人痛断肝肠的艺术感染力。文章构思精巧,别具匠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情节层层推进,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教学中,把这几篇祭文放到一起探究,让学生把握它们的异同,让他们对祭文有了一些更深更广的认识。 同样,我们在教学陶庵梦忆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时,则可以把在必修模块里学习的伶官传序、兰亭集序以及在初中学习的送东阳马升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集中到一起组成一个关于“序”的教学专题。 二、以题材为标准建构专题 “题材”是指作品

7、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古代诗歌散文中有许多作品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现象是相同或类似的,我们教学时可以将其归类进行同类探究或比较阅读。“诗歌散文”第三单元收入的李贺李凭箜篌引,是一篇描写音乐的佳作,它用瑰丽的词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写得惊天动地。这首诗与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一起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我们把这些描写音乐的诗歌和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一起构建成“且从名师听妙音”的教学专题。这个专题主要是探究几篇诗文摹声传情所用的技法。在探究中,让学生明白: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

8、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摹写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听颖师弹琴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声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描写。后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听琴的感受,是侧面烘托。刘鄂在他的小说中则以其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精巧厚实的铺垫对声音进行摹写。他首先介绍说书场之大,再说听书人之多之杂,听书人到场之早,为白妞出场蓄足了势,又以黑妞高超的说书技艺烘托。此一番描述不仅让老残心痒难耐,也让读者急盼白妞出场的同时不得不拜服于刘鄂的此一番绝好的铺垫。这个专题还要探究作家们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李贺纯为摹写音乐,没有

9、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白居易的则是一首叙事诗,在摹写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伤感;韩愈诗前十句写琴声,后八句写诗人听乐的感受,至于琴声引发了怎样的人生体验,并未直言,因而此诗的风格悲怆含蓄。刘鹗则用博喻写声音之美妙,写听众的感受,但却没有什么言外之意。 按照题材这一标准,我们还可以把周邦彦苏幕遮、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柳永甘草子、张先系裙腰、郑珍春尽日、姜夔念奴娇等这些描写荷花的诗词建构成“一花一世界”的教学专题;把屈原湘夫人、国殇,杜甫蜀相、旅夜书怀、阁夜,高适的燕歌行、陆游的书愤聚合在一起组成“天下兴亡,匹夫有

10、责”的爱国诗歌专题。 三、以时间(时期)为标准建构专题 “诗歌散文”中的作品,就诗歌来说,多集中于唐宋,散文则多集中于汉代、唐宋、明代。建构专题时,我们可以时间(时期)为标准,把某一时期的诗或文串连在一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高适燕歌行等诗歌均是盛唐时期的优秀作品,教学中我们可以打破单元的限制,重组成“盛唐气象”的诗歌专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一些问题: 1了解盛唐诗歌的美学特征。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盛唐之“盛”,主要在于诗歌的质量,具有可以称为“盛唐气象”的美学风貌,这个时候的诗歌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即使是恬静

11、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封建社会健康发展时期,那种盛大的精神力量,恢弘的气度,进取的精神。 2了解盛唐代表诗人,特别是本模块中出现的张若虚、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等人诗歌的艺术风格。如张若虚的细腻、李白的飘逸、王维的精致、孟浩然的清雅、高适的悲壮等,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他们的作品在题材、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3举一反三,课外阅读盛唐时期其他诗人如张说、张九龄、祖咏、储光羲、裴迪、常建、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岑参等作家的作品,把握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的盛唐气象。 当然我们也可以建构“中唐诗歌”、“晚唐诗歌”、“北宋诗词”、“

12、唐代边塞诗”、“宋代边塞诗”等专题。 四、以表达技巧为标准建构专题 以表达技巧为标准建构专题,是要引导学生在集束式学习中探究某种技巧的主要特征,以此提高鉴赏诗歌的水平。在学习杜甫蜀相时,自然可以“爱国诗歌”、“沉郁顿挫”等建构专题,但也可以“表达技巧”这样的形式呈现。杜甫作诗讲究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而蜀相在炼字上堪称典范。如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着一“空”字,在美好的景色中让人感到了“祠庙荒凉”(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像杜甫一样以“空”人诗者可谓众多,从这一炼字技巧的角度考虑,教学时我们把一些诗词集结成“空字不空谈古代诗词的炼字技巧”的教学专题,借此探究古

13、代诗词用“空”字表情达意的规律。 1营造幽寂、静谧、清新、祥和、空灵的意境,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王维的“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孟浩然的“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晚泊浔阳望庐山),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2表达人去楼空的空旷、荒凉。如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苏轼的“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永遇乐),李白的“凤凰台上风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韦应物的“落叶满空山

14、,何处寻行迹”(寄全椒山中道士),周邦彦的“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浪淘沙慢)等。 3通过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来传达凄清、冷落、无奈、孤独、惆怅、感伤的情绪。如李白的“孤灯欲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长相思)、“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菩萨蛮),刘禹锡的“山围故国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白居易的“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长恨歌),韦庄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李华的“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行即兴),温庭筠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姜夔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

15、州慢),李煜的“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等。 4寄寓个人感世伤怀的悲愤。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关山月),王维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杜甫的“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倦夜),韩愈的“?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湘中)等。 5表达对友人依恋不舍的情感。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盂浩然之广陵),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古代诗词中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因此,可以建构的专题也就各不相同。 五、以流派(风格)为标准建构专题 所谓流派,是指文学艺术等领域在一定时期里,在思想倾向、艺术倾向和创作风格上相近或相似的作家、艺术家们自觉不自觉地结合而形成的创作群体或创作集团。中国文学史上流派林立,仅诗歌就有豪放、婉约、花间、西昆、江西、江湖、永嘉四灵等众多派别,每个流派我们都可以建构一个甚至多个专题。“诗歌散文”入选了苏轼的作品,我们以此为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