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3904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全(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可编辑目录第一章 导论2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2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职能和地位3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4第四节 商业银行制度5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6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7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8第一节 银行资本的含义和构成8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10第三节 银行资本管理11第四节 银行并购*12第三章 负债业务经营13第一节 负债业务经营管理概述13第二节 存款业务经营15第三节 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17第四节 长期借款的经营管理18第五节 负债业务的创新*19第四章 现金资产业务19第一节 现金资产概述19第二节 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21第三节 现金资产的管理22第五章

2、贷款业务经营23第一节 贷款种类和政策23第二节 贷款定价25第三节 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27第四节 贷款信用风险管理30第五节 贷款管理制度31第七章 租赁业务经营31第一节 租赁业务概述31第二节 租赁业务的种类34第三节 租赁业务经营管理35第四节 信托业务*37第八章 中间业务经营37第一节 中间业务概述37第二节 主要中间业务及其管理要点40第三节 中间业务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45第十一章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46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46第二节 融资缺口模型49第三节 存续期间缺口模型51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一、商业银行的定义 1、表述商业银行是以

3、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经营短期存贷款为基本业务、综合性和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资金最有效的形式。商业银行的基本作用是融通短期资金。2、理解这一定义突出了商业银行的以下内涵:业务特点经营短期存贷款业务范围综合性和多功能经营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性质金融企业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的最基本的性质是企业,具体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商业银行具有一般工商企业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具有同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对象相同的商品属性。2、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有一个特殊的经营活动范围货币信用领域

4、,经营的是一种特殊商品资金。至少在两个方面显示了其特殊:经营内容经营的是货币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交易形式以货币形式的资本购买货币形式的资金。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相比客户不同,创造货币的性质不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能否吸收活期存款,能否提供综合服务。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三、商业银行的产生1、银行的产生1)现代银行和早期银行早期银行是指由铸币兑换业和金匠业(goldsmith)发展而来的、为消费服务的、带有高利贷性质的银行;现代银行是指由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而按股份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为生产服务的、利率较低的银行。2)早期银行的形成过程货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银行业2、商业银行的形成现代银行

5、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企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现代银行形成的三条途径:早期银行演变、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或由国家组建四、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两种传统,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两种模式。1、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2、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职能和地位一、信用中介通过负债和资产业务,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1、理解既是“借者的集中”,又是“贷者的集中”;经营的是“货币的使用权”;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2、作用使闲散货币转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金的需要。二、支付中介利用活期存款

6、账户,充当客户之间各种货币清算和转移的中介人。1、理解客户的货币保管者、出纳人和支付代理人;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历史上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要早于信用中介职能;与信用中介职能的关系。2、作用使商业银行能够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金的投入。转账结算是商业银行发挥信用创造职能的必要条件之一。三、信用创造利用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1、理解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形成的。信用创造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需求的制约。因直接对社会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故商业银行就成为货币当局监管的重点。是商业

7、银行的特殊职能。2、作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支付手段的需要。四、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在资金、设备、管理、信息上的优势,向客户提供除资金以外的各种服务。1、理解围绕着充当信用中介这一最基本职能展开。一方面表现为信用中介职能的延伸,另一方面表现为因履行信用中介职能而拥有的优势的充分发挥。虽然许多金融服务在信用中介职能形成之前已经存在,但一旦银行具有了信用中介职能后,金融服务就变成围绕着信用中介这一职能开展。2、作用满足了社会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有力地保证了信用中介这一基本职能的更充分的发挥。五、调节经济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对国民经济施加影响。1、理解具体内容包括:微观上调节结构,宏

8、观上调节总量,对外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2、作用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六、风险管理通过承担和重新配置风险,降低了金融市场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不确定性。1、理解许多风险是不可彻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来降低总的风险成本。银行拥有更高管理风险的水平、更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以及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2、作用降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成本。获取风险收益。七、商业银行的地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一、商业

9、银行的创立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负债,其负债率相当高,这使得商业银行成为一种高风险行业。同时,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又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1、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1)经济条件人口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商企业状况;地理位置。2)金融条件信用意识;货币化程度;市场;竞争;监管法规。2、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1)申请登记2)招募股份3)验资经营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是按公司法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因此它们的组织体系基本相仿。其组织体系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组成。1、决策系统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董事

10、会下设的各委员会。2、执行系统执行机构包括行长及其领导的各部门和各委员会。3、监督机构监督机构包括监事会、稽核委员会和稽核部门。1)监事会监事会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督机构, 其职责是代表股东大会对本行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2)稽核委员会和稽核部门稽核委员会和稽核部门的设置及隶属关系有许多不同的做法。常见的一种方式是稽核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稽核部门隶属于行长,各自在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和网点1、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是指总行在某一区域设立的、代表总行对该区域的业务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2、商业银行的业务网点业务网点是指商业银行直接接触客户、受理业务(

11、通常指零售业务)的营业机构。3、附属机构4、其他机构第四节 商业银行制度一、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一系列原则的总和。这些原则可以归纳为:竞争、安全、适度规模二、商业银行体系及主要类型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私人的,合股的,国有的。2、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国际性银行。3、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德国式全能银行,英国式全能银行,美国式职能银行。4、按组织形式划分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三、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1、建立以超大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趋势动机:在扩

12、大银行业务的同时更有效地防范风险。“大则不倒(too big to fail)”观点两大依据:抗风险能力强;对社会影响大。两大途径:自身积累;并购。2、简要评价优势:有利于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拓展业务范围;有利于采用最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进行金融创新;有利于银行提高盈利能力;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弊端:管理的难度增大;可能干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经营目标和经营原则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通常把“三性”看作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经营目标而必须坚持的经营原则。二、安全性原则1、含义安全性,是指银

13、行在经营活动中使资产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2、理解1)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2)证券资产的安全性3)安全性必须包括收回资产的本金和利息两个方面3、途径1)控制:控制资产质量资产的安全是通过对资产风险的控制来实现的。简单地说,就是要尽量减少银行的各种不良资产。2)补偿:提高补偿损失的能力三条途径:一是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增加拨备;三是提高盈利水平。三、流动性原则1、含义流动性,通常是指银行随时满足各种支付(流动性需求)的能力。2、理解1)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2)流动性的存量和流量3)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3、途径1)资产流动性方面:安排好支付准备金(备付金),包括第一准备金、第二准备金和第三准备金;安

14、排好资产的流动性结构(主要是期限结构)。2)负债流动性方面:开辟各种低成本资金来源,即各种主动负债手段。四、盈利性原则1、含义盈利性,是指银行在业务经营中获得利润(收益)的能力。2、理解1)利息收益和非利息收益2)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潜在收益3)个别效益和综合效益3、途径银行利润是“收益成本”,因此收益的增加和成本的减少都可以提高盈利性。1)降低成本2)调整结构3)创新产品和服务五、“三性”的协调1、“三性”与最终目标的关系2、“三性”之间的关系3、“三性”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一、宏观经济二、金融市场三、银行监管四、金融意识第一章重点节知识点内容重点第一节 起源与发展一、定义表述,理解最主要特征二、性质企业,特殊的企业特殊性,与其他机构区别三、产生表述,三个途径背景四、发展两种方向对经营和监管的影响第二节 职能和地位一、职能含义,被发现的背景对经营管理意义二、地位关键是国民经济的中枢第三节 组织结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