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20358629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 知识网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体验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过程的方法匀变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特点: 加速度为g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的科学思想方法,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运动特点a恒定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运动规律 范例精析例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 BC=9.17cm.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BC分析:物体从AC是匀变速运动,B

2、点对应时刻正好是AC段时间中间时刻,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这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可得:。因此只要求出AC段的平均速度即可。T=(s)(m/s)实验测出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公认值偏小的原因:空气阻力或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等。 拓展:本题中AB、BC的长度单位是cm,物体从AC的运动时间时为0.08s,审题及计算过程要仔细。例2、一小物体以加速度a从静止出发做直线运动,在时刻t,加速度变为2a;在时刻2t,加速度变为3a,在时刻nt,加速度变为(n1)a,求在nt时刻该物体的速度。解析: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由速度公式vtv0at可得:v1at,v2v12at,

3、v3v23atvnvn1nat将以上方程左、右两边相加可得:vnat(123n)n(n1)at/2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一段直路AB长s,分成n等份,一质点由A从静止开始向B做分段的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段加速度为a,当它依次到达每一等份的末端时,它的加速度就增加a/n。求质点运动到B时的速度。(参考答案:)例3:高速公路上随处可见一些路牌提醒司机注意保持合理的车距,以保证行车的安全。试按以下数据来估算这个合理的车距应为多大:轿车以120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前方汽车因事故突然停在路中,轿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经0.7s的时间才做出反应,马上刹车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

4、时间;假如轿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10.0m/s2,轿车刹车的过程可以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试求:轿车离前方汽车至少多远才不至发生追尾相撞事故。解析:首先应认真审题,弄清停车距离是指轿车在哪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再分析这段时间内汽车做了哪些运动;本题中司机从发现危险到采取措施有两个阶段,轿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解法一:用位移公式求解120km/h=33.33m/s汽车在0.7s内做匀速运动的位移:m汽车刹车过程的时间:由得 汽车刹车过程的位移:m汽车的停车距离:(m)解法二: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式求解汽车在0.7s内做匀速运动的位移:m汽车刹车过程的位移:由公式得:m汽车的停车距离

5、:(m)拓展:本题是运动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在解题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把轿车的运动当成单一的匀减速运动;事实上,司机从发现危险到采取措施有两个阶段,轿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例4:一矿井深为125米,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小球刚好到达井底,则相邻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_s,这时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相距_m (g取10m/s2)解析:设相邻的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t,则当第11个小球刚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已经运动了10t,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得知t。 t=0.5(s)由题意知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已运动的时间分别为8t和

6、6t,即运动了4s和3s,再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得:第3个小球下落距离(m)第5个小球下落距离(m)所以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相距:s3-s5=35m拓展:部分同学错误地认为第11个小球刚好下落时,第1个小球运动了11个t,实际上,这时第11个小球与第1个小球之间只有10个时间间隔,即只运动了10个t。同理可推知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的运动时间。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是6 ms,16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6 ms 6.25 ms 6.75 ms 7.5 ms2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不变的加速度a作

7、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经过的位移是() A B C D3一滑块冲上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在下列表示滑块运动的vt图象和st图象中,正确的是()丙tsO乙tvOtv甲O丁tsO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图2-6-1tsO甲乙甲t1s1/2s14如图2-6-1表示甲、乙两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原点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C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 D乙运动的速率小于甲运动的速率v/(ms-1)t/s048246图2-6-25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6-2所示,由图可知:A4s末至

8、6s末速度方向为负B6s内运动方向始终不变C前2s内静止D质点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比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小6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开出一段时间后,司机突然发现一乘客未上车,就紧急制动,使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汽车从开始起动到停止共用t=10s时间,前进了s=15m,在此过程中,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A1.5m/s B3m/s C4m/s D无法确定7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 s内、2 s内、3 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B在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 C在第1 s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149 D在相邻两个1s内

9、的位移之差都是9.8m二填空题8光滑斜面长为L,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的速度为v,运动时间为t,当物体的速度为时,它下滑的距离为_,下滑的时间为_,物体到达斜面中点位置的速度为_,运动时间为_.图2-6-3t/sv/(ms1)O481224A乙162B乙C乙D9如图2-6-3表示某物体的vt图象,从图象可知OA段的加速度是 m/s2,AB段的加速度是 m/s2,BC段的加速度是 m/s2,CD段的加速度是 m/s2,物体在这14s内里运动的总路程是 m,位移是 m10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内位移是6m,则其加速度 m/s2,第5s内位移是 m,它运动最初18m

10、的时间是 s,速度从6m/s增大到10m/s,所发生的位移是 m11 单位: cmA2B3CDE60.801.001.201.40图2-6-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一系列的点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2-6-4所示,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 s,则打C点的瞬间,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纸带的加速度为 m/s2;三计算题12一物体从高处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C点,已知经B点时的速度是经C点时速度的3/4,B、C间的距离是7m,求A、C间的距离13一物体以20m/s的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5m/s2。如果斜面

11、足够长,那么当速度大小变为10m/s时物体所通过的路程可能是多少?14由于火车扳道控制系统的失误,有两列同样的客车各以72km/h的速度在同一条铁路线上面对面地向对方驶去;已知这种列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0.4m/s2,为了避免车祸的发生,双方司机至少要在两列车相距多远时同时刹车? 15如图2-6-5所示为某电梯上升的运动图象,求电梯上升的总高度为多少m?v/(ms-1)t/s05101520253024图2-6-5 素质提高16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6-6所示,通过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在AB、BC阶段各做什么运动?加速度是多大?453v/(ms-1)t/s0126246-4-2ABC图2-6-6(2)物体的最大位移是多少?(3)物体在05s内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多少?17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以4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2s后,一辆摩托车从同一车站开出匀加速追赶,加速度为3 m/s2。试问:(1)摩托车出发后,经多少时间追上汽车?(2)摩托车追上汽车时,离出发处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