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加强子公司监管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120358054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加强子公司监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加强子公司监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加强子公司监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加强子公司监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加强子公司监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加强子公司监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加强子公司监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中加强子公司监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以下简称:意见)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国企改革目标和举措,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执行两年以来,对各级政府、企业深化改革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指导意义。意见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该管的要科学管理、绝不缺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事项归位于一

2、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当前而言,部分企业因产业发展迅速带来的子公司层级较多、管理链条长、总公司管控力度薄弱、法人治理不清晰、子公司依赖总公司决策等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企业自身功能定位,一级企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中,就如何加强下级子公司监管、同时促进其发展活力将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一、加强总(母)公司顶层设计,重塑总部职能当前,各监管企业所属子公司产业繁多,虽基本建立了子公司管理制度,但仍然存在着决策审批集中在总公司、子公司依赖总公司决策把关、子公司自主研究决策魄力不足等问题,该问题的泛化,可能导致子公司不能发挥自主创造力,法人主体责任不能有效凸显。从总公司

3、管理层级出发,需进一步加强总公司总部职能的重塑,将总公司管控重心转移至战略管控、产业布局、培育、资本、资源整合方面。一是明晰总部管理职责定位,理清责权。首先明确总公司作为子公司股东,履行股东责、权、利;其次作为国有企业履行对下级公司的监管职责。通过总公司明确定位,明晰总公司与子公司的权责边界,属于经营管理职能的、属于独立法人应履行的职责的,管理不越位,坚决督促子公司进行落实,坚决杜绝子公司决策依赖。二是提升总公司各职能部门效能及管控能力。从管理职能上,对总公司管理部门职能进行优化,明确管理职责与服务保障职责,总公司各职能部门要在总公司战略管控、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作用;从人员配置上,总公司中层管

4、理人员与子公司经营班子配备要求、标准要一致,甚至提升总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配置标准,从人才支撑上能有效发挥管控作用。二、着力推进子公司分类监管,激发子公司发展活力与动力在推进国企分类改革中对应的是根据不同国有企业类型功能进行分类监管,深化分类监管,将有利于提升企业产业布局,推进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规范公司治理,建立良性有序的市场机制,有效增进子公司发展活力与动力。一是分类授权,落实责任。在国资委目前分类监管的基础上,总公司对子公司分类监管,目的在于推动决策责任落实、管理责任到位以及充分发挥子公司自主发展创新主观能动性。对子公司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力、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充分分析,梳理出

5、各子公司监管风险点,建立监管权限清单,结合各子公司实际采取授权管理,充分放权。二是统筹集团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子公司发展管理提升。通过分类监管,建立子公司管理权限清单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通过总部职能统筹公司资源,本着发挥资源优势,支持子公司协同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至子公司,对市场竞争力强、综合实力强的子公司优先配置优质资源,支持其发挥先锋作用及开展创新发展,针对发展能力较弱,又承担社会功能性质的子公司,配置易盘活资源,有效平衡集团公司发展。三、推进监督机制完善(一)推行子公司监事会工作机制国资委通过对各一级监管企业派驻监事会开展监督工作机制,采取考核等多种方式加强企业配合监事会开展工作,监事会

6、除日常监督检查,还采取每年专项检查、深入下属子公司开展调研、专项检查等形式,极大的促进了企业运行、管理的规范。国资委派驻监事会日常监管的一级企业一般为4-5家,需列席相关会议、开展检查,人员配置工作均在饱和状态。各监管企业下属企业业务板块众多,子公司数量均在逐年增多,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下属子公司委派监事人员基本为兼职,在发挥监事监督工作职责方面意识不强。基于国资委派驻监事会的良好运行模式,在一级企业可尝试建立针对子公司管理的监事会工作机制,采取内设监事会委派监事的方式相结合,对内设及委派子公司担任监事、监事会主席人员从专业能力、监督能力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并执行相对固定任职机制,制定公司委派监

7、事工作制度,明确监事职责、工作形式、工作要求等,并分板块业务实行定期轮岗监督,通过该措施,在充分授权子公司履行职责、提升发展活力的同时,有效履行监管职责。(二)建立完善内审工作机制在推进子公司授权管理上,授权、放权须与监督同步,设置内部审计监督、风控部门,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风险把关、防控,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进一步建立完善总部内审工作机制,发挥监事会过程监督与审计事后监督的合力,实现授权经营和监督体系的协同管理。(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建工作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子公司管理中强化监督,须同步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进一步明确公司在组织决策中涉及三重一大事项要执行党组织前置审议。当前,一部分子公司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薄弱,支部委员会或总支委员会人员配置不够,部分委员受限于专业水平、管理经验等,对三重一大事项难以充分发挥前置审议作用。在监督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不断加强班子建设,转变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将党建工作从班子带头、党员学习教育提升抓起,做好抓原则、管方向,树立大局意识,促进公司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