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关旅游推介汇报材料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343674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虎关旅游推介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龙虎关旅游推介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龙虎关旅游推介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龙虎关旅游推介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龙虎关旅游推介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虎关旅游推介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虎关旅游推介汇报材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龙虎关旅游推介材料一、龙虎关简介及传说 1、龙虎关简介 龙虎关,位于湘桂边界的江永县西南端,是五岭山脉中的一处隘口。清一统志平乐府:“龙虎关,旧志:今龙虎关即荆峡镇也。关南属恭城,北属湖南永明县”。自西汉以来龙虎关名称多有变更,民国以后方定名为“龙虎关”,见下表。 龙虎关关南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龙头岭,关北是湖南江永县粗石江乡虎头岭,龙虎二岭南北对峙, 形容“龙”、“虎”分立两旁,共同守卫着通往桂湘的大门,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龙虎关关口两侧山高林密,形成峡谷,峡长四里许,中仅一路,盘曲而过,此关依山傍水,极为险要。一道垭口分开湘桂,两边是一大片平坦的开阔地,便

2、于行兵布阵,因此,龙虎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年间,龙头岭、虎头玲、宝塔玲三处以及龙虎关还有其关南十余里的麻溪垒和关北十里的新关坳三处各筑有炮台一座,使其远近左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同时,还于古岭、狮子岭一带以及各个炮台上下增开战壕,使其与各座炮台之间形成唇齿相依之势,如此一来则可“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布防妙局。于是乎龙虎关重兵难攻,固若金汤。 龙虎关不仅仅以古战场著名,它还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传播交汇的重要通道。巍巍五岭逶迤南来,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隔阻了中原和岭南。此关隘成了连接楚越沟通南北的通道,中原的道德观念、文明思想、文化艺术、建筑技术、农耕知识从这些通

3、道传入岭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铁马金戈刀光剑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的龙虎关,过去那仅一米余宽的通道已变成宽敞的坦途,一条平整的公路连通南北对接湘桂,车马人流往来频繁。 2、龙虎关传说 (1)关名传说: 据永明县志(江永旧称永明)记载:“龙虎关,古名镇峡关。西汉地理志云:谢沐有关,即此地。”(江永古称谢沐)。可见,在西汉时期,这里就已驻兵设防。镇峡关为何又叫龙虎关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本是万顷良田,后来,桃水河里出了一条青龙,常常兴风作浪,危害百姓。有个名叫石虎的瑶族青年立志为民除害,他找到青龙,与之搏斗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同归于尽。石虎化作都庞岭,青龙变成萌渚岭

4、,二者隔隘对峙,呈龙争虎斗之势,故名龙虎关。另有一段历史故事,据永明县志记载,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以前,此处一直叫镇峡关。1644年清军入关后,明朝危在旦夕,崇祯皇帝朱由俭的三个子侄即桂王朱常瀛、吉王朱浚、惠王朱常涧南逃广西经过这里,守关副总兵曹志建奉承他们为“三龙过境”,桂王朱常瀛则夸奖曹志建为“一虎镇关”,因此,这里就被称为龙虎关。 古时龙虎关关门刻有诗联:“龙蟠八桂山河壮;虎视三湘日月辉。” (2)龙脉传说: 据龙虎关乡民讲,龙虎关一侧之龙头岭之上,有一片开阔之地,名之为天子坪,其名之由来已久,概因有望气者称之为风水绝佳之地,为龙脉可出天子,故名之。 据传明朝初立之时,朱元璋派堪舆

5、师四处考察风水绝佳之地,以破坏其他地方风水而独存老家安徽凤阳之龙脉,以免大明江山再次易主。一堪舆先生到龙虎关,听其传说再观其地形,果然有出定王之势,于是言于朱元璋,并说若将此处龙脉斩断,当帝王不复出。朱元璋听从其建议,乃派兵于龙头岭之天子坪上掘多出深沟,其中一处长约50米,宽约10米,深约6米,使得龙头与龙身分离,再无腾飞之可能。是以龙脉断,天子坪仅留其名,而天子不复出。至今自龙虎关过,抬头仍可看到昔日所挖断之处,于绵延山势中有明显缺口。 再者,从地势上看,龙虎关附近山脉彼起此伏,为龙脉交汇之处,山脉犹如沉睡之卧龙静静守卫着这方神奇土地,山龙围绕形成“环山格”;另外,龙虎关又有弯弯曲曲、浩浩荡

6、荡的龙虎河,象玉带一样轻飘流过,呈现环抱形状,成为“水抱格”(见下图)。这种地域,土肥水美,宜于民生,利于接纳大场气,乃是风水绝佳之地,所以龙虎关真正是一块“山坏水抱”的风水地理宝地。古人云:“山环水抱必有气”(即气聚),又云:“山主贵、水主富”,龙虎关符合“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的风水定律,是富贵双全的风水地理格局,自古以来此地人才辈出,正是所谓地杰而人灵。龙虎关风水形势图二、龙虎关近代战争及红色旅游开发分析 1、龙虎关近代战争 龙虎关为历代兵家所必争之地,自古以来战事频繁,现撷取几例近代著名战事摘录于下: (1)红军佯攻龙虎关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自江西始,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经两月之

7、浴血奋战,连破三道封锁线,来至湘桂边界。广西之李宗仁、白崇禧早接蒋介石之电令,命于桂北与湖南交界处部署封锁,以图扼杀红军于此。桂系名将“小诸葛”白崇禧既怕红军进入广西在其地盘建立根据地,又怕与红军拼得鱼死网破两败俱伤,蒋介石乘机侵入桂系势力范围。是以亲自到桂北视察地形,决定实施“关门拒客”战略,对采取红军“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之战术。为落实这一总方针,白崇禧偕刚从日本陆军大学留学毕业回来的高参刘斐秘密赴龙虎关视察地形布置军事。决定以龙虎关作为“关门拒客”的惟一作战要点,以龙虎关作为广西北、东、南三面作战的枢轴,将主力总预备队安置在这里,机动策应三方面的作战,以有限的兵力,达到确保红军和

8、蒋介石都不致进入广西腹地的目的。 李、白二人表面上大张旗鼓作全力狙击、坚壁清野之模样,实际上则虚张声势,西北方向网开一面,好让红军西行川滇。白崇禧虽然足智多谋,但此举却瞒不过蒋介石。蒋介石得悉白崇禧暗将桂军主力置于龙虎关一线,有“开放”湘桂边境对红军“送客”之意,即愤怒严电责问白:“势蹇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通黔川要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祸害,甚至遗毒子孙;千秋万世,公论谓何?中正之外,其谁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在蒋介石的一再严令之下,白崇禧只得从龙虎关一线抽调兵力驰援全州、兴安。红军似乎已洞悉蒋介石和白崇禧的心计,决定佯攻龙虎关,吸引桂军主力

9、于龙虎关一线,以利大军突破湘江天险。 1934年11月25日,红九军团占领与恭城县一关之隔的永明县(今江永县),并大造舆论说红军将以万之众进攻龙虎关进入广西平乐、贺县,与守关的桂军第十九师和平乐民团在关下展开激战。同时,红八军团则由永明南下,威逼广西富川。白崇禧一看慌了手脚,再也顾不得蒋介石的严令,即令已北上驰援全州、兴安的桂军星夜回防龙虎关。这样从全州至兴安、灌阳之间的百里湘江,已无桂军的正规军防守。红军主力部队抓住这一良机,迅速挺进永安关、雷口关要隘,在灌阳文市和水车两地架起浮桥渡过灌江,控制了湘江两岸,占据了渡河点。而佯攻龙虎关的红九军团和南下威胁富川的红八军团,调开敌人主力的目的已经达

10、到,随即掉头转向道县,由永安关、雷口关进入灌阳,与主力部队一起渡过湘江 (2)龙虎关大捷: 抗战老兵马祝忠在忆龙虎关战斗一文中记载: 1925 年间,当时主政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派人到广州黄埔军校参观学习,然后参照黄埔军校的办学模式和训练内容,于1926 年5 月在南宁东郊(今星湖路大板二区一带)开办南宁军校。1937 年日军入侵南宁,南宁军校只得搬迁到桂林郊外的李家村,并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即黄埔军校六分校,开办了第十四期到二十期。1944 年衡阳会战的炮声打响后,迫于形势的需要,第六分校十九期的全体官兵、学员奉军训部命令,开赴龙虎关对日作战。当时龙虎关是第九战区与第四战区的交界线,

11、形成两不管的狭长地带,如果无驻军防守,日军即可乘虚直入,与湘桂北线的敌军形成钳形攻势,直取桂林,占领柳州。 1944年5月24日,第六分校十九期的全体官兵、学员抵达龙虎关后开始构筑指挥所、掩体、交通壕(注:当时所挖战壕等掩体遗址现今仍清晰可辨),形成虎踞龙盘之势。6 月18 日,指挥部接到侦察人员情报:“集结在江华、江永、夏层铺一带之敌,约一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我龙虎关方向搜索前进。”情况异常紧急,指挥部立即下达命令:第八、十两个中队进入龙山,第七、九两个中队进入虎山阵地,练习营进入关口正面两侧的主峰阵地,待敌深入时居高临下一举歼灭之。 经过激烈的战斗,第六分校的学员抵制住了日军的强烈攻势,敌

12、我双方形成对峙局面。6月22日凌晨,我前敌指挥所接到总指挥部命令,星夜转移,并将剩余的枪支弹药和部分军需补给运抵龙围山区,留下练习营部分官兵配合当地民兵组建游击队,建立敌后根据地。学员途经恭城、莲花、二塘,向平乐进发,将该地区的防务移交第四战区张发奎部。当时的广西日报、扫荡报、云南日报等,均以头版头条大字标题报道“龙虎关大捷”的消息称:侵犯龙虎关的日寇遭到我军校师生英勇阻击,3 天共歼灭敌人300 余人。 (3)美军炸毁龙虎关军粮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湖南衡阳,重兵南侵广西。时国民党第九战区在龙虎关处囤集存放有军粮300万公斤。为免军粮落入敌手,1944年8月26日,美军轰炸龙虎关,将所囤军

13、粮全部炸毁,一时关隘炮声隆隆,火光冲天。不久,日军第十一军第三和第三十七师团由道县进击龙虎关,意图突破关隘南下,与由南部入侵的日军夹击桂林。10月31日,日军三十七师团二二七联队与黄浦军校六分校学生军激战龙虎关龙头岭。由于汉奸带路迂回攻击,学生军不支而被迫撤退。11月2日,恭城沦陷。10日,桂林失守 2、龙虎关红色旅游开发优势及意义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开展的旅游形式。对于龙虎关来说,开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及意义如下: 前文已经列举了几个在龙虎关发生的战役,如红军佯攻龙虎关、龙虎关大捷等,1921年后中共方面在龙虎关进行的战斗还

14、有很多,今后可以组织专门力量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借助于这些革命事迹对龙虎关进行红色旅游胜地打造。 龙虎关附近自然景观优美,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地势险峻雄奇,山岭错盘间,由北往南的茶江河依势蜿蜒,气流飞湍、烟波浩渺、啸鸣幽谷。此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定的地理环境而闻名于世,与友谊关、昆仑关、山海关等齐名,属中国八大关之一。龙虎关不但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更有良田千顷、阡陌纵横、商贾繁荣、鱼米成行,曾有“小梧州”之称。这里的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新,犹如一副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所以,龙虎关的红色旅游完全可以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

15、开发有机结合,开展广泛、多层次的旅游活动,最终形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这样的旅游开发方式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中的精神是一致的(纲要指出:要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化发展。) 此外,在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央政府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地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陈列布展和革命文物保护,以及为红色旅游配套的干线公路建设。龙虎关的红色旅游开发不仅可以弘扬当年中共的革命精神、让更多的群众了解革命事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龙虎关的知名度甚至整个恭城县的知名度,还可以带动附近区域其他旅游活动的开展,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当地人民受益。最终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推进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龙虎关红色旅游开发举措 (1)查阅史料,整理汇总出所有近代龙虎关战争事件;同时,深入走访当地群众搜集中共抗战时期的在龙虎关的历史遗留物以及散落、流传于民间的相关事迹; (2)对龙虎关附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