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2032795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基础知识与运用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涟漪(y) 家醅(bi) 挑衅(xn) 强聒不舍(gu)B. 孱弱(chn) 诀别(ju) 讪笑(shn) 啸聚山林(xio)C. 滑稽(j) 阻遏() 追溯(sh) 气息奄奄(yn )D. 媲美(b) 凛冽(ln) 抽噎(y) 龙吟凤哕(su)【答案】B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2、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D.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答案】D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3. 下列句子

3、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C. 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D. 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中成分残缺,应是”读出韵味“;B中不合逻辑,应是”了解研究“;C中语义重复,“非常”与“深”重复。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 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4、)A. 风筝鲁迅朝花夕拾B.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曲C. 变色龙契诃夫俄国D. 童年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答案】A【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A项搭配错误,风筝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

5、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语句衔接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6、此题注意 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B。6.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笨(zhu)(_)(x)戏(_) 义愤填(yng)(_)【答案】 (1). 拙 (2). 嬉 (3). 膺【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拙”不要写成“绌”,“膺”不要写成“鹰”。7. 综合性学习学校联手社区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在学校与社区联办的“传统文化知多少”游艺活动中,一副对联难住了大家,请你帮忙填写完整。 上联:端午_祭屈原下

7、联:中秋赏月_(2)清明节期间,社区里不少人采用传统的扫墓祭奠方式,在先人墓前燃香烛、放鞭炮。可这容易引发火灾,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对此,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醒大家呢?(至少写出两条措施)_。【答案】 (1). (1)赛舟(吃粽)等 ; (2). 念亲人,思家乡,思家人等。 (3). (2)制作宣传画、标语等,张贴在社区公示栏等显眼位置,提醒大家小心烛火,保护森林,文明祭扫。利用网络、广播,推荐新式的文明祭扫方式,如网上祭奠、鲜花祭奠等。【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仔细阅读题目。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对联知识的考查。首先了解上下联的内容,根据下联“中秋赏

8、月”句式来写上联,应该是“赛舟或吃粽”,根据上联“祭屈原”来补充下联应该是“思亲人祸念家人”。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仔细阅读题目内容,根据题目中说明的情况,提出自己的主张,然后阐明理由,理由要充分。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8. 名著导读题。(1)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荒诞手法想象了一个人兽颠倒的国度,讽刺了人性的丑陋与人类社会的弊端,这个国度叫(_)A小人国 B大人国 C慧骃国 (2)小说格列佛游记好几次提到中国,请简要列举两项相关内容。_。【答案】 (1). (1)C (2). (2)中国

9、人的书写自上而下;中国服装庄重大方;中国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中国语言拼写困难。【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本题是对格列佛游记的考查。小说中“人兽颠倒的国度”指的是“慧骃国”。其中好几次提到中国,如:中国服装庄重大方,中国人的书写自上而下,中国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中国语言拼写困难。只要熟读作品,此题难度不大。9. 古诗文默写。(1)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2) _,山岳潜行。(范仲

10、淹岳阳楼记)(3) 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但愿人长久,_ 。(苏轼水调歌头)(5)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 _。”以“蓬”“雁”自比,写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6)约客一诗中从时令和听觉角度烘托周遭清净的句是_ ,_。【答案】 (1). (1)山岛竦峙 (2). (2)日星隐曜 (3). (3)感时花溅泪 (4). (4)千里共婵娟 (5). (5)征蓬出汉塞, (6). 归雁落胡天 (7). (6)黄梅时节家家雨, (8). 青草池塘处处蛙【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

11、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竦”“曜”“婵”“蓬”“雁”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10. 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_、_ 。11. 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答案】10. (1). 白云堆 (2). 深林 11. 【示例l】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竞”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涛人的雅趣。【示例2】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

12、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解析】试题分析:10. 阅读前两句诗,抓住题目中的“环境清静”进行理解作答。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 赏析句子,要从内容、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评析,要点析其中生动的字词,说明其精妙的作用。本题首先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的角度来赏析。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文言文选段晏子谏景公,完成后面小题。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13、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注释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堂侧陛:朝堂的台阶。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12. 给下面句子用划出两处停顿。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1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公被狐白之裘(_)(2)晏子对曰(_)14.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晏子入见,立有间(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15. 晏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答案】12.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 13. (1). (1)通“披”,穿着。 (2). (2)回

14、答 14. (1)晏子进去朝见(景公),站立了好一会儿。(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15. 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解析】选自晏子春秋 作者:晏婴 年代:春秋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