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319551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名词解释1 土断【答案】土断是指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人,从晋成帝时开始推行“土断”。即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因此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兴宁二年,由桓温主持庚戊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收效很大。义熙九年,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也很有成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随之上升。因此其结果使政府增加了收入和兵源,“财阜国丰”。 2 授时

2、历【答案】授时历是指元代王恂、郭守敬、杨恭懿和许衡等人创制的历法。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开始编订,十七年(1280年)冬完成,十八年(1281年)颁行,由郭守敬写成定稿。为创制此历,郭守敬等人制造了天文仪表,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测量,汲取汉以来四十多家历法之长并汇集实测成果,极富创新。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的现代理论值相比只差23秒,同现在世界上所用的公历(格雷高里历)一年周期相同,但比公历早了300年。 3 墨家,即无【答案】墨家是指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因创始人墨翟而得名。墨家提倡“兼爱”,同时主张“非攻”,谴责列国的兼并战争。政治上,差别的爱。

3、反对儒家有层次、差别的“仁爱”,希望上自天子、下到乡里的各级职务都能选贤任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主张其提出“尚贤”,“节用”反对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认为这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世界观则强调尊天、尊鬼,迷信色彩较重。墨家的信徒人数很多,拥有严密的内部组织,带宗教和苦行的色彩,战国时期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4 唐长安城【答案】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3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接近100万,显示出古代汉族居民建筑规划设计的高水平。唐朝末年迁都洛阳后长安城被拆毁,其遗址位

4、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区、东郊、南郊和西郊等大片地带。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5 昭宣中兴【答案】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宣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中兴局面。昭帝前期,霍光辅政,继续奉行武帝晚年的政策,多次减少徭役和赋税; 放弃酒榷政策,改归民营; 又在首都长安和各郡县,就是将国有土地出借给贫苦农民耕种,不收租税。宣帝广置常平仓,控制物价; 还“假民公田”刘询即位后,更着力整顿吏治,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些办法都促进了汉中社会的安定。史称“昭宣中兴”。 6 准噶尔部叛乱【答案】准噶

5、尔部叛乱是清代准格尔部贵族的叛乱。准噶尔部地处伊犁一带,是蒙古之一部。康熙年间,其领主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支持下,自称可汗,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率众归附,噶尔丹又进兵漠南蒙古,打到离北京700里的乌兰布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噶尔丹大败饮药自尽。雍正、乾隆年间,清政府又多次与准噶尔部交兵,直到1759年,清廷才最终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彻底消灭,实现了西北边疆局势的稳定。7 九章算术【答案】九章算术是指我国现存最早的算学著作,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约成书于东汉前期,全书共分九章,搜集了246个数学问题的解法。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

6、就。不仅最早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还有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同时记载各种面积、体积的算法和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问题,以及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8 一条鞭法【答案】一条鞭法是指明后期改革赋役制度的措施,即总括省府州县之赋役,并为一条,量地计丁,一条审编,一条科征,一条解运,一归于田。明朝中期,大量田地迅速向地主手中集中,商品经济在迅速发展。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改革,将一条鞭法推行全国。清初承明制,继续推行一条鞭法。

7、雍正年间在此基础上正式改行摊丁入亩。一条鞭法将力役部分推入田赋,加强了力役由户丁转向土地的趋势,同时,折银制度和雇役制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此外,由于赋税折银征收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起了促进作用,从而更加繁荣了城乡经济。一条鞭法改变了历代赋和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简化了赋役制度,标志着赋税由实物位主向货币为主、征收种类又繁杂向简单的转变。 二、简答题9 简要评述元、明、清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答案】(1)元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实行行省制度,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使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腹里”隶属中书省;宣政院管辖吐蕃,在

8、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的形成是地方制度的一大变革。元代比前代直接管理着更大的边疆地区,行省制利于保持东北、西北等地和中原的一体化。元是第一个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朝代,西藏自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2)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撤销了行省名称的机构,把全国分为12个布政使司和南京直隶区;后改北平布政使司为北京,增云南、贵州两布政使司,共两直隶13布政使司,俗称两京13省。明在省一级改置承宣布政使管地方民、财两政,提刑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军政,互不统属,各自直属皇帝。将原先实行全面管理的行省变成军、政、司法的三权分立,避免了地方官员的专权,使地方集权于中央。(3)清在内地实行以督抚制为核心的地方行

9、政体制。督抚在明朝是战时临时派出的虚衔,清将督抚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在一省或两三省设总督一人,每省设巡抚一人,兼治文武,职权远远大于明朝的布政使。督抚由皇帝派遣,直接对皇帝个人负责,可控制辖区内的绿营兵,但无权管理八旗兵。同时财政、司法等衙门继续存在,牵制督抚。对龙兴之地东三省,清朝以盛京留守为中心,实行军区体制,设置黑龙江、吉林、奉天三将军,完全由八旗兵驻扎;将军是最高行政、军事长官。(4)元的行省是中央权力的分寄,明、清两代是皇帝对地方进行削弱和分权,把地方行政、财政、司法、军事分给几个互不统属又各自直属中央的部门管理,彼此互相牵制,借以避免地方权力过大。 三、论述题10南朝“寒人掌机要

10、”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与影响。【答案】(1)南朝“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南朝时期,随着门阀土族的全面衰落,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现象。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寒人担任中书舍人。从刘宋开始,多用寒门庶族出身的人担任中书舍人,掌管奏章,传宣诏命。,以不过问军事为清高,致使军权逐渐落入寒人之手。寒人寒人执掌兵权。士族“不乐武位”出任地方典签。从刘宋开始,提高府州传递文书的小吏典签的地位,使其往来于朝廷与州府之间,以进一步控制地方,由此出现了“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的状况。(2)历史背景:自东晋末,门阀士族走向腐朽、江河日下,到南朝时全面衰落。由于士族能凭借门资而“平,所以越来越不思进取:a. 在政治上不求振作,享受高官厚禄而庸碌无能; b. 在流进取,坐致公卿”,士族军事上,他们逐渐抛弃了两晋以来以武功进取的传统。许多大族“不乐武位”“鄙薄武事”掌军权者越来越少; c. 在生活方式上,他们除了奢侈享受外,更转而形成了矫揉造作的“名士”之风; d. 在文化上,曾一贯保持的优势到南朝后也逐渐丧失,以至身为士族,却“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 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士族社会地位渐衰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兴起了世家大族修族谱,这实际上正是士族心理脆弱、社会地位渐衰的反映。此外,这一时期由于家族关系的变化,门阀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