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学校食堂管理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平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2029109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范学校食堂管理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规范学校食堂管理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规范学校食堂管理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学校食堂管理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范学校食堂管理 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省*市*区教育局 师生食堂的建设和发展往往成为学校发展的窗口,学校的生活环境和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紧密相连。要建设和谐校园,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食堂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区教育局以完善后勤设施为基础,以强化后勤管理为重点,致力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现了“两个率先一个创新”:2007年率先实现县市区级所有学校基本生活设施建设配套,2009年率先实行全区学校食堂配餐制,创新了学校食堂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 一、拓展管理思路,强化后勤保障功能 *区确立了“稳定早餐,发展中餐,积极推广营养餐”的工作思路,指导中小学进行中餐配餐

2、制尝试,充分发挥学生食堂的服务、安全、营养、教育四大功能。一是发挥服务功能。学生在校就餐,可以更科学合理地支配学习、休息、锻炼的时间,同时让家长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各自的工作,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尤其是给留守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提供了方便。二是发挥安全功能。学校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强化了安全责任,学生在校就餐安全得到更有力更有效的保障,还可以减少和避免往返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通安全事故。三是发挥营养功能。学校配餐制,兼顾学生身体与心理发育等要素,均衡营养配置,能够积极引导学生纠正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四是发挥教育功能。学生进餐按6至8人为一桌,在指定的位置按席位顺序集中列队

3、进餐厅就餐。配餐制不仅培养了学生讲卫生、讲秩序、讲礼仪的文明行为,而且渗透了平等观念、劳动观念、理财意识、集体主义的教育,还使学生从生活中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艰苦创业,感恩社会。 二、规范管理程序,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区学校食堂服务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三个一”,即精心做好每一餐、热心服务每一天、诚心温暖每一人。管理上规范程序,严把“四关”,提高服务质量。一是严把原料采购关。食堂所有粮油鱼肉一律从大型超市集中采购,蔬菜由养植基地定点定时供应,专人负责清点检测,确保绿色安全原料进食堂。二是严把食品卫生关。经检验后安全合格

4、原料进入储藏室,分类存放,抽样留存,专人保管。所有餐具经过洗涤、消毒后专柜存放。餐厅里做到“四无”,即无蚊虫、无苍蝇、无蚂蚁、无蟑螂,食堂外围无污水,无剩余食物堆积。三是严把财务审查关。食堂支出和收入建立专门账册,一天一小计,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公开,保持收支平衡不赢利,不把食堂职工的工资待遇附加到就餐学生身上,严格兑现服务师生的承诺。四是严把职工体检关。食堂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实行竞聘上岗,持证上岗,挂牌上岗,每年必须接受一次全面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体检不合格者,不得从事食堂工作。工作期间,必须统一着装。2009年,我们开展了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人员培训,80多名食堂管理员接受了食堂管理意识和食堂管

5、理技能培训,食堂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使学校食堂管理做到了让教师舒心、让学生称心、让家长放心。 三、创新管理机制,构建群众满意食堂 *区中小学在实行食堂配餐制实践中,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组织“五员”进食堂,督查、考评食堂管理和生活质量。一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督察员,定期到学校进食堂体验生活,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二是聘请卫生、物价人员当监督员,定期检查食堂资质、操作流程、食堂卫生和收费标准,查找和消除各种安全卫生隐患,查处不合理收费行为。三是要求校长和班主任当试餐员,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无论何种情况,每周必须至少进餐一次,与学生同桌就餐,不炒小灶,不搞特殊化。四是聘请教职工代表当民主管理员,食堂财物管理秉承“公益性,服务至上,保本微利”原则,不准将食堂承包给个体经营者进行盈利性经营,食堂财务设立专项账目,计入学校总账,每月组织教职工代表对食堂财务进行清理,并公布清理结果。五是聘请学生家长当评议员,学校设立“校园开放日”,家长、学生和教师一同进餐,一起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氛围,并开展家长评食堂、评学校活动,促进学校食堂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