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026909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课题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课型 新授课授课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时长 45 分钟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九章第二节 19.2.2 菱形教材及参考书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菱形的定义和菱形的特殊性质,并熟练运用其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实践、观察、猜想、探究得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经历“几何画板”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而她有着自己的定义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性

2、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即是平行四边形定义与性质的延续,又是以后学习正方形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1、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与性质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综合应用. 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关键在于把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引伸到菱形定义,再研究菱形的性质。教学方法 由于八年级学生思维的不成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考虑不够深入。并根据本节内容,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和学生动手实践、观察、猜想、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PPT 演示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创设情境(1 分钟)在前面同学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种新的图

3、形。引入新课(8 分钟)用“几何画板” 画出等腰ABC,并作出关于底边中点 O 对称的图形。如图,在ABC 中,AB=AC,O 为 BC 边上的中点,DBC 为ABC 关于点 O 的对称图形。观察猜想:四边形 ABCD 为什么图形?并且具有什么特点?师生探究: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老师提问和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的方式,最后得出四边形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归纳总结:四边形 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启发导入:为四边形 ABCD 是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

4、天来共同来探讨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简单的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指明了课型的性质。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自然地从平行四边形过渡到菱形,为引入菱形的概念做铺垫。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探究四边形 ABCD 的性质和特点,学生观察思考过程中学会了动眼、动口、动脑三维一体,多种刺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归纳总结,得出菱形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对称性,为用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菱形性质做铺垫。二、探索活动,讲授新课讲授新课:(2 分钟)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思考讨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菱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还具有哪些特殊性质?

5、探究活动:(8 分钟)请同学们拿出矩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沿一个角剪开打开,看一看得到了什么图形?教师活动:教师使用投影仪,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剪下来的图形是怎样的图形。实际上,学生很容易发现,剪下的一个图形是菱形。探究思考: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它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从中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和: AB=BC=CD=DA、BD AC BAC= DAC、 BCA= DCA、 ABD= CBD ADB= CDB。结论用文字如何表述?(2 分钟)性质:菱形的四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平分一组对角。启发引入,让学生理解,既然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

6、它就应该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通过动手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合情推理去探究,发现结论。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理(分别从菱形的定义与中心对称性两个方面) ,最后得出菱形的性质。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述性质内容,发展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问题一:菱形的性质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题设:四边形 ABCD 是菱形。结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平分一组对角。问题二:菱形的性质是我们通过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到的,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数学方法呢?利用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证明(2 分钟?)强调菱形定义和性质的本质,让学生理解记忆菱形的几何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三、例题讲

7、解、指导应用例题讲解:(8 分钟)例 1、四边形 ABCD 是菱形,点 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B=5cm,AO=4cm,求两条对角线 AC 和BD 的长度。解:应用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例 2、如图,菱形花坛 ABCD 的边长为20m, 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 AC 和 BD,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2 位)和花坛的面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1 位)解:花坛 ABCD 为菱形AC BD, ABO= ABC= 60=3012在 RtOAB 中,AO= AB= 20=10(m)BO= = = (m)2ABO20130通过例题讲解,指导应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

8、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熟悉、应用菱形的有关性质;由于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菱形的二条对角线就将菱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结合图形思考求出菱形的面积,培养学生数型结合的思想。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解题途径,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花坛的两条小路长AC=2AO=20mBD=2BO34.64m花坛的面积S=4 = ACBD346.4BCS122m导析应用:菱形的辅助线的做法通常是做对角线。利用菱形的性质。和表达并规范书写。突破辅助线难关,让学生熟悉解题的一般方法。四、课堂练习,动手实践课堂练习:(8 分钟)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 16cm,12cm,那么这个菱形的高是_2. 已知菱形两邻角

9、的比是 1:2,周长是 40cm,则较短对角线长是_3如图,在菱形 ABCD 中,E、F 为 BC、BD 重点,求证:AE=AF。(用两种做法)思路: 证法 1:利用菱形性质再运用ABEADF证法 2:连线 AC,证AECAFC(SAS)同步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回授,强化知识点的应用。五、归纳小结,反馈回授归纳小结:(3 分钟)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有利于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深化对菱形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宏观掌

10、握知识的能力。知识延伸:(2 分钟)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利用其其性质可以很快求出菱形的面积六、知识延伸,分层作业菱形的对角线将菱形切成 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即菱形的面积 S=4RtBOA= BDAC,即菱形面12积也可以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思考:应用以上性质求巩固练习的第 2 题分层作业:必做题:课本 98 页 2、选做题:课本 120 页 5、2、知识延伸,有利于学生更高思维能力的发展。必做题与选做题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反思以上案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菱形定义和菱形特殊性质的掌握;另一方面,对于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