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03(含答案)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20265254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03(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03(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03(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03(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03(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03(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03(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拉拽(y)吞噬(sh)踉跄(ling qing)海市蜃楼(shn)B.炽热(zh)无垠(yn)寂寞(j m)毛骨悚然(sng)C.俯瞰(gn)战栗(l)蹒跚(pn shn) 心有灵犀(x)D.告罄(qng)羸弱(li)朦胧(mng lng)风餐露宿(l)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尉蓝昔日天涯海角屏息凝视B.严谨稠密五脏六腑快快乐乐C.红晕辜负忧心忡忡跚跚来迟D.漫步疲惫风餐露宿千均重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2、。B.老师给我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成语故事,让我深受启发。C.友谊是穿越人海,互视对方双眼的默契,是不期而遇的缘分。D.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球的归途是惊心动魄的。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B.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C.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D.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伟大的悲剧传记茨威格B.太空一日记叙文杨利伟C.带上她的眼睛一科

3、幻小说刘慈欣D.河中石兽文言文郑燮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就在于构思精巧、情节惊险及将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B.凡尔纳是法国科幻小说家,他是当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C.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D.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船长康塞尔带着仆人尼摩和一个捕鲸手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二、阅读理解。(36分)(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

4、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7.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山门圮于河圮:倒塌B.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究C

5、.不亦颠乎颠:跌倒D.转转不已不已:不停止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渐沉渐深耳B.僧募金重修乃石性坚重C.求二石兽于水中当求之于上流D.一老河兵闻之沿河求之,不亦颠乎9.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石兽。)D.竟不可得。(最后没有找到。)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寺僧凭借经验,忽而在原地打捞,忽而去下游寻找,代表

6、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B.讲学家脱离实际,空谈物理,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C.老河兵却从石性、沙性和水流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判断应该到上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

7、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

8、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11.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

9、把“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4分)_12.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给英国公众写了一封绝命书(课文后有摘录)。试根据选段和书信分析这位英雄所表达出的内心情感。(4分)_13.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南极具有哪些“威力”?(分条列出)(4分)_(三)(济南)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呦呦之蒿,中国神药杨先碧“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10、学奖。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柒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

11、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文章有删改)1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4分)_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的作用。(3分)_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