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25.《古代寓言两则》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2246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25.《古代寓言两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25.《古代寓言两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25.《古代寓言两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25.《古代寓言两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25.《古代寓言两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25.《古代寓言两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25.《古代寓言两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5.古代寓言两则 文章 来源课件 25.古代寓言两则一、教学目标本课用两教时完成,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学会七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情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对事物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应该遵守客观事实。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指导学生2朗读和背诵三、教学难点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放课件导入,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 )二、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先学矛与盾: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同样也适合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还要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因此,老师的范读是十分关键的。 )、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个性化朗读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生活中活泼的语言。教师创操性的编加插图,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人物的个性朗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活跃了文言文课堂!)三、读通语句, 对照

3、注释自悟句意文意、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小组讨论: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

4、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4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 (引导学生回忆、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让事实说话,既检验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又有效地引进生活的活水,加深寓意的体会。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 ,体会寓言的情境。 (教师没有纠缠于字意词性,支离破碎的让学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自始自终都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读去悟,有效品味语言,培养语感。 )、练习背诵课文。 (“熟读成诵”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读写生字。六、板书设

5、计矛与盾盾之坚:莫能陷誉?弗能应矛之利:无不陷事实求是前后一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简述学习矛与盾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 。 (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检查自学情况。指读短文。 (要读通句子)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

6、“郑人有且置履者” ,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 “已得履” , “已经拿到了鞋” 。 “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 “及反”是“等到返回来” , “人曰”即“有人说”。 “何”是“为什么” 。译成白话文。 (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6他拿到了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指导朗读。背诵短文。 (读出买鞋人的可笑。 )四、总结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五、作业准备一次古代寓言故事会。 (讲故事或用演故事的形式,明事理。 )六、板书设计郑人买履度 置忘郑人 不得履7反归取度市罢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遵守客观事实文章 来源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