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第4课时 精品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2240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80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  第4课时  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琵琶行  第4课时  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琵琶行  第4课时  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琵琶行  第4课时  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琵琶行  第4课时  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 第4课时 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 第4课时 精品(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白居易,(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找出琵琶女出场描写的句子,探讨下列问题:,1、从这几句 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答:急切、欣喜。一系列动词:寻、问、移、邀、填、回,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答: 矛盾、含羞。也表现了琵琶女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诗人有何感受?,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略写),诗人深

2、深被吸引,侧面烘托琴技。,同情琵琶女,顿感迁谪意,正面描写琴技之高,点明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感伤而“青衫湿”。侧面烘托琴技高超,琴声悲凄感人。,共三次,琵琶女的演奏(三次),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互 文),一闻琵琶邀相见,第一次演奏:,“惨”!(离愁、沦落),侧面烘托:音乐的美,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朗读第二自然段,阅读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曲部分,探讨品味:

3、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曲调旋律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变化的(旋律特点)?能从这种变化过程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吗?,曲调旋律是怎样变化的(旋律特点)?请你 试着用曲线画出旋律变化,同时加以解释,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生活变化过程,动动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水浆迸 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旋律,春风得意少年时,命运抗争诉悲愤,年长色衰守空船,梦啼妆泪红阑干,四弦一声如裂帛,凝绝不通声暂歇,音乐旋律,乐曲旋律及情感的变化,倾诉悲情,急切愉悦,幽愁暗恨,激愤难言,郁结胸中,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的旋律都有所不同。 第一

4、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缓。 。,第

5、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

6、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琵琶声 -诉尽心中悲愤情,倾诉悲情。低沉抑郁。,回忆欢快事。清脆圆润、轻快舒缓。,生活变故,想到不幸,幽愁暗恨,冷涩凝绝。,命运不平,身世之飘零。激越雄壮,高亢急促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第二曲,序曲(初弹):,转、拨、掩抑、思、诉

7、,开始:,大弦嘈嘈急雨,小弦切切私语,错杂弹、落玉盘,间关滑,幽咽难,冷涩凝绝,不通暂歇,银瓶-乍破-迸,铁骑-突出-鸣,收拨、划,一声、裂帛,秋月白,过渡:,发展:,高潮:,尾声:,霓裳六幺,(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过程,场景,特点,方法,浊杂粗重,轻细凄切,清脆圆润,婉转凝咽,声弦暂歇,雄浑激昂,清脆尖利,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以议评声,以喻摹声,以形绘声,以人衬声,以景托声,直写,间写,雄浑、激昂、大气,悄无言,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三闻琵琶青衫湿,第三次演奏:,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满

8、座皆泣,诗 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第三曲,凄凉、悲伤,却坐、促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皆掩泣,无尽的感伤,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点评:,鉴赏诗文 掌握技巧 拓展延伸,阅读诗文,探讨问题: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1、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9、。(凄厉悲愤)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好处:更好地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和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3、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琵琶女以情演曲/

10、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4、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 如:苏联歌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 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

11、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 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拓展延伸,1、刘鹗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写白妞唱歌:,“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名家描写音乐盒声音片段欣赏,2、金庸笑傲江湖对任盈盈箫声的描写:,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

12、,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一只鸟自地平线涌起,缓缓地,盘旋在西方的天际。它悠悠地飞下,又舒舒地飞上,如片帆飄浮於微波的海洋。那一片辽阔而溫暖的洋水,荡得它懶懶地,有些微醉。不久,海上吹起了巨风;一波接一波向前洶涌。忽然它振翅向天顶

13、疾升,疾升,疾升,要直叩天堂的大门!那么远,那么高,那么渺小!昂起头几乎都追眺不著。转瞬在太空它息下了翅膀,翻一个筋斗向下界飞降。但是还不曾触到平地,拍一拍双翼,又緩緩地飞起。哦,緩緩地,緩緩地,飞向西方,渐沒於黃昏那无边的苍茫。,女高音 余光中,李凭箜篌引,作者: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听颖师弹琴,作者:韩愈原文: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