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2017小学语文最全面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2188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2017小学语文最全面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教案]2017小学语文最全面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教案]2017小学语文最全面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教案]2017小学语文最全面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教案]2017小学语文最全面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2017小学语文最全面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2017小学语文最全面知识点归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 小学语文最全面知识点归纳2017 小学语文最全面知识点归纳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四、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2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 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七、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九、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2、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十一、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十二、 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三、 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十四、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3十五、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十六、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十七、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八、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移步换景

3、十九、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二十、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二十一、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 、一般个别;2、现象本质;3、原因 结果; 4、概括具体;5、部分整体;6 主要次要二十二、 说明语言:平实、生动4二十三、 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十四、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二十五、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六、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七、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

4、论证)、对比 (或正反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二十八、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九、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十、 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三十一、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三十二、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三十三、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2、表讽刺或否定;3、表特定称谓;4、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5、特殊含义三十四、 破折号用法:1、表注释;2、表插说;3、表声音中断、延续;4、表话题转换; 5、表意思递进三十五、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1 、表内容省

5、略;2、表语言断续;3、表话未说完; 4、表心情矛盾;5、表思维跳跃;6、表思索正在进行扫描二维码,下载学费全免网 app,就有机会获取价值 800 元的现金红包,全部课程任意学,赶快行动吧!三十六、其他:(一)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 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6文中:承上启下(过渡) ;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深化主题 (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 结合句子语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

6、了+对象+特性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7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 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7、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五)段意的归纳8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 地点+人+ 事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 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并列:既又 ;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承接:便;就;于是递进:不但 而且 ;并且;甚至;更;何况等选择:不是 就是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 ;宁可 也不9转折:虽然 但是 ;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因果:因为 所以 ;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假设:如果 那么 ;即使(哪怕) 也条件:只有 才 ;只要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