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0201540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湾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卷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20 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 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

2、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

3、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中国新

4、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5日)材料二: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

5、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 (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材料三: 今年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

6、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摘自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2017年4月26日)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B.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C.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D.

7、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及时的特点。B.在一则新闻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相对于叙述事件本身,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更加生动,更加细腻。D.三段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表达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3.古诗词是传统文

8、化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5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9分)一池荷花半生梦胡忠勤夏日的清晨总是来得格外的早,又格外的准,好像和人有心灵之约一般,只要你睁开眼睛,不管何时天都已经是光亮如昼了。在这个季节,与清晨一起到来的还有一声声鸟啼和蛙鸣,让周围愈发显得幽静深远,再入睡是不可能的了,索性起身四处走走,沿着小区长着毛茸茸绿草的精致小道向东信步而行,拐过两个弯,一潭荷花就毫无遮挡地呈现在眼前了。荷花池位于小区之南形如月牙的小山坳里,三面是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洋房高楼,正南毗邻的是碧波万顷的南湖,因与活水相通,波浪相接,涛声相闻,

9、荷花池显得更加生机盎然。这荷花池可是当初开发商的卖点之一,据说是聘请苏州的园林大师和工匠花费千万之巨,耗时一年多建造而成的山水园林景观。或许是沿袭古制,蓄水植荷之地谓之池,如春秋吴王夫差的浣花池,唐朝大明宫的太液池,三国魏宫的芙蓉园池等,故此处也称作荷花池。适逢昨夜下了一场暴雨,此时整个荷塘还笼罩在层层薄雾交织弥漫的氤氲之中,在一缕缕晨曦的投射下,初开的荷花亭亭玉立,一顶顶碧绿的擎雨盖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水珠,让人眼前一亮,精神陡振,残存的最后一丝睡意也瞬间即逝,消失得无影无踪。荷花池面积不大,小巧精致,奇丽淡雅,从石板铺就的小径拾级而上,一抬脚就融入景致之中。荷花池依形傍势,筑山叠石而建,池内

10、亭台楼阁遥相呼应,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布局匠心独运,处处藏奇斗秀,就是一道道石缝也被填上了土,恰到好处地插上一两株植物,或枝或蔓,草木葳蕤,风韵非凡,活脱脱一个翻版的苏州园林。沿池塘用鹅卵石拼花而成的小道边杨柳依依,间或栽种有其他的名木,绿树成荫,游玩至此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且行、且驻、且赏,亦歌亦咏,流连忘返。还没等进入荷花池,远远就已经看到池塘中仙子的身姿,走得近了愈发欣喜,荷花的绰约风姿让人怦然心动,仿佛为你守候了一夜,终于见到了早起的探访人,也格外精神抖擞起来。前些日子听友人说,团湖的荷花已经盛开,相约几次未能成行,深以不能亲睹其胜状为憾。不过今日竟得以窥见池塘新荷,倒也算是意外的惊喜和

11、补偿。荷花,古人誉之为花之君子,除了莲、莲花、芙蕖等熟悉的称谓外,别名有十余种之多,更有甚者为之庆生,足见人们喜爱之至。荷花超凡脱俗,聚而不喧,品格可敬,清人李渔曾在芙蕖中赞赏道:“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即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这番评价仿佛正是说的眼前这池荷花,恰如其分。团湖的荷花素以壮观取胜,早已闻名遐迩,每到荷花盛开之际,临湖远眺,满眼翠绿粉红明黄望不到边,风过后,数千亩荷花莲叶如千军万马,气势磅礴,蔚为大观,呈现的是“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情景。不过,在我看来这场面未免有些喧哗,不如这

12、一池荷花一簇簇地点缀其间,静静地伫立,含情脉脉,显得典雅别致,富有韵味。彦周诗话云:“世间花卉无逾莲花者,盖诸花皆藉暄风暖日,独莲花得意于水月,其清凉虽荷叶无花时亦自香也。”世间的事物就是这样奇妙,清凉之物必生于酷暑盛夏,而温热之物必产于严寒隆冬。荷花就是这样的,不仅为人提供消暑之食,而且还为人营造了消暑之观,在夏日只要看到塘中的荷花,哪怕内心再躁动不安也会顿时清凉无汗,清爽无比。少有如荷花这样把自身全部,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都奉献给了他人。荷花,不愧是花之君子也!于是,我开始羡慕起居住在此的人了,守着这么一方如诗如画的风水宝地,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荷塘秀色,亲眼见证从夏之初点点荷钱浮现到深秋最

13、后一枝残荷凋零,历经采莲掘藕,伴随的不仅是一年中大半的光景,也度过生命中最有分量的难忘时光,更得以有缘去细心体会颗颗莲子的良苦用心,这是何等的诗意,何等的惬意!一池荷花半生梦,不辞长作巴丘客。梦是美梦,梦是要想的,如果不是周敦颐这样的爱莲之人,哪怕靠得再近也是难以入梦的!(选自青海湖)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先写荷花池的修建,再写荷花池的环境,如是反复,把人的胃口吊得足足的,才引出荷花,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B在写这一池荷花之前,作者又从李渔笔下的荷花以及团湖的荷花谈起,最后才将眼前这一池荷花呈现于读者眼前,层层铺垫,峰回路转,曲折多

14、致。C第六段写团湖荷花壮观、磅礴,与眼前的一池荷花形成对比,同时运用象征手法,这一池荷花的典雅别致富有韵味,为赞美荷的“君子”品性张本。D由眼前之荷想到李渔笔下的芙蕖,由荷的品格想到彦周诗话,由眼前的伴荷之人想到爱莲的周敦颐,引经据典,使文章意蕴丰富。5题目是“一池荷花半生梦”,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但本文并没有花太多篇幅写这一池荷花,而是花许多笔墨交代荷花池的由来及荷花池的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15、。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