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1947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教案]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教案]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教案]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教案]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 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备课:梁文潇教学内容 10、 杨氏之子 11、 晏子使楚 12 半截蜡烛 13 打电话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教学要求 1.通过不同体裁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2.积累优美的语言,以不断丰富语言的表达,并学习运用积累的2语言进行表达。3.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重点是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 4.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重难点重难点:在阅读中要能

2、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运用有特色语言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的重要意义,激发起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好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课时划分 10、 杨氏之子 (2 课时) 11、 晏子使楚( 2 课时) 12 半截蜡烛(1 课时) 13 打电话(1 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三(4 课时) 回顾、拓展三(2 课时)共计 12 课时单元复习要点及3时间复习要点: 1.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4.积累好词佳句复习时间:早读及随堂。10、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写 6 个生字,会认 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

3、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学习重点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2、指导学生把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学习难点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文的意思。教学准备 4准备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课前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知识。课时: 2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读通课文,然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能根据注

4、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文的意思。教学方法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1、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5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2、板书课题,解释课题。1、学生倾听谈话,引起学习兴趣。 2、请同学先来

5、讲一讲,同桌讨论,然后明确意思:一户姓杨的人的小孩。二、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2、.指名朗读课文。(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 杨氏之子 /九岁,甚/聪慧。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 呼儿出。为/ 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 禽。3、练习。1、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2、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通过教师的范读,纠正读破的句子。63、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交流感受。

6、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2、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3、 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点拨。结合课文的理解,说说课题怎样理解更为准确。 (学习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果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 “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4、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

7、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出示这样的思考提示: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3)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1. 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7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需要教师重点指导。如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3)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并且本句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

8、(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4.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5、学生回答问题,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四、质疑问难,背诵课文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说一说课文的意思。2、试背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8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

9、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难点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教学设计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句子,抓住重点句进行体会。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读出孩子的聪慧和机智。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通过想象表达,进一

10、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9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3、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2.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1、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问题。2、老师提问,明确大家的看法:(1) “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2)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

11、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3、进一步讨论杨氏之子回答得巧妙之处, 体会语言。4、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所见所感。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阅读 “综合性学习” ,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1、学生明确要求,做准备。102、进行实践。(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四、拓展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11、晏子使楚教学目标 1会写 14 个生字,会认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12、“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11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2、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2、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教学方法

13、综合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通过读、思、辩、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悟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护国格和个人尊严。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晏子的资料和其他关于他的故事。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3、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2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教学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教学方法小组

14、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一、揭示课题。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1、学生倾听谈话,激起学习兴趣。2、同桌讨论,理解课题。(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31、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4、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适当检查、交流。要

15、求:动口、动手,用心朗读。1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读准字音:淄、敝、枳、淮)2、检查读书情况。3、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4、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敝国:我国。敝,谦词,用于称有关自己的事物。5、学生讨论,明确是: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三、联系全文,进行质疑。1、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梳理问题。1、小组合作学习,理出以下问题:(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

16、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 )楚王三次14侮辱晏子,结果怎样?(4)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四、学习第一段。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教学重点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2、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教学方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