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64511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实验班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考场、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空格或区域内。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

2、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 商品经济的不发达2.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封建生产方式比

3、井田制进步4.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B.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5.“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6.唐前期的户籍内容十分详细,不仅记载了人们的年龄、户等、是否课役,还记载了占有的土地数量和土地位

4、置,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唐代中后期,户籍内容趋于简化、松弛,人们可以自由流动于各地。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伦理对统治者影响增强 B土地兼并受到抑制C安史之乱后人口的大量减少 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7.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8.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 政府

5、强化了市场管理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9.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10.下图为明代中期工商业城镇分布图。这一状况A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 B标志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促成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剧变 D推动了区域贸易的迅速发展11.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個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

6、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A. 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B. 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C. 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 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12.下面是1840-1894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1840年1860年1894年土布消用棉纱量620.9万担628.6万担612.4万担洋布消用棉纱量2.5万担3.5万担143.4万担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A洋布丧失了竞争力 B土布生产仍占主导C传统经济解体缓慢 D自然经济优势明显13.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

7、快发展。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C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14.晚清时期“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说明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15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其至很多零售商都官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

8、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A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 B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救亡意识影响民族工业发展 D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16.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 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 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C. 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7.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扣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 已

9、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18.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历史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9.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

10、公有化程度20.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国共产党开始纠正“左”倾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2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建立 C.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2.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

11、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3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24.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

12、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农业文明转变到工业文明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文明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5.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当时中国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小车必于路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及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A该交通告示由上海市议会制定B交通规则制定符合三权分立原则C交通规则制定顺应了近代化的趋势D汽车在上海已经出现并广泛使用26.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

13、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27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世纪后期,欧亚大陆西端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彻底的变革。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就是西欧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29.在早期的殖民争霸战争中,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荷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