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办事处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分配生”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2014375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办事处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分配生”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办事处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分配生”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办事处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分配生”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办事处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分配生”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办事处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分配生”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办事处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分配生”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办事处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分配生”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黄陂一中2017年“分配生”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无风的情况下,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能传递信息将真空罩里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闹钟的闹铃声在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错误。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没有了介质,此时听不到罩内的声音,所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正确; 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并不

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错误; 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正确;综上所述正确,故选D2.a、b、c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其中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b车以速度v出发,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v;c车也以速度v出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加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v,三辆汽车运动时间分别为ta、tb和tc,其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ta=tb=tcB. tatbtcC. tctatbD. tbta tc【答案】C【解析】【详解】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由于b先加速后减速,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

3、还是v,所以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比v大,经过相同的路程,它的时间肯定比匀速运动的a小; c先减速后加速,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比a小,经过相同的路程,它的时间肯定比匀速运动的a大;由此可知,三辆汽车运动时间的大小关系为:。故选:C。3.两块完全相同的平面镜上、下挂在竖直的墙壁上,两平面镜间有一定的距离,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如图甲所示,则经过两块平面镜成像后,物体的像可能是选项中的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分析可知,D图符合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故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是某教师自制的教具。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立即飞出。关于此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酒精不完全燃烧时热值不变B. 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C. 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D. 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答案】C【解析】【详解】A.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A

5、叙述正确;B. 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酒精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叙述正确;C. 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C叙述错误;D. 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D叙述正确。故选:C.5.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中心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A. 这位同学的像中身体某部位出现黑斑B. 只能看到这位同学头和脚的像C. 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身体某部位的像比其他部位要暗些D. 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答案】D【解析】【详解】照相机成的像,是被照景物发出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形成的实像,如

6、果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相当于挡住了一部分光,没挡住的部分还可以成像,只是亮度略暗一些;故还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故选D。6.如图所示,物块A的重力为20N,物块B的重力为10N,水平压力F作用在A上,A与竖直墙面接触,此时A和B匀速下滑,若压力F保持不变,在A的下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1,使物体A和B一起恰好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的大小为 A. 60NB. 30NC. 10ND. 20N【答案】A【解析】【详解】物体A.B组成的整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GA+GB20N+10N30N,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A受到的摩擦力:fG30N,

7、方向竖直向上;滑动摩擦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在A的下方施加一个力F1,使物体A恰好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受到竖直身上的推力F1,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摩擦力平衡,所以F1G+f30N+30N60N.故选A.7.研究表明,当空气中颗粒的直径越接近可见光的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颗粒对光的“消光”能力就越强。空气中PM2.5颗粒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若可见光的频率约为51014Hz,则可以推算出PM2.5中对能见度造成较大影响的颗粒直径与下列哪一个值最接近A. 2.5mB. 0.4mC. 0.6nmD. 6m【答案】B【解析】【详解】cf,空气中P

8、M2.5颗粒的直径:d 6107m0.6m,0.4m最接近0.6m,故选B.8.如图所示为一种握力计和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握力显示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2的阻值为5,弹簧一端的滑片P在电阻R1的最上端时手没有施力,移动到最下端时手施加的力最大(弹簧的电阻不计)。该握力计测量的范围是0300N,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是0.30.6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握力为300N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6AB. 此电路的电源电压为1.5VC. R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范围是010D.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8W【答案】D【解析】【详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9、。滑片P在电阻R1的最上端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题知I大0.6A,则握力计工作电路的电源电压:UI大R20.6A53V,故B错误;滑片P移动到最下端时施加的力最大时,R1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握力300N时电路中电流I小0.3A,故A错误;则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P2I大U0.6A3V1.8W,故D正确;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5,R1连入电路阻值0,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R1的最小阻值R大-R2-510-55,则R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05,故C错误。故选:D。9.定值电阻R与灯泡L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现将它

10、们串联接在电源电压为6V的电路中,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灯泡的电阻大小与它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有关,随电压、电流的增大而增大B. 定值电阻与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为2:1C. 灯泡通过的电流为0.2AD. 通电2min,电路消耗的电能是144J【答案】C【解析】【详解】A. 灯泡的电阻大小与它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有关,随电压、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说法正确;定值电阻R与灯泡L串联接在电压恒为6V的电源两端时,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灯两端的电压为2V,即UL2V,所以由图象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I0.2A,UR4V,时符合,故C正确;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电压比等于电阻比

11、可得,定值电阻的阻值与灯泡阻值的比值:,即定值电阻的阻值是灯泡阻值的2倍,由PUI可得,定值电阻与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故B正确;通电2min灯泡消耗的电能: WLULIt2V0.2A260s48J,故D错误。故选C.10.对于家庭电路中的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发生如图甲所示的触电时,漏电保护器不起作用B. 发生如图乙所示的触电时,空气开关不起作用C. 发生如图所示的两种触电时,漏电保护器都能自动断开电路D. 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空气开关能够自动切断电路【答案】BC【解析】【详解】A. 这种现象电流会从人的右手边到左手边回到零线。相当于人是一个负载。不存在漏电,

12、所以漏电保护器不会起作用,故A正确;B. 图乙电流直接由人体流入大地,造成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平衡,漏电保护器会自动断开,起到保护作用,故B错误;C. 甲、乙两种触电发生时,都会造成人体触电,但不一定会是电流过大,漏电保护器不一定会自动断开,故C错误;D. 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空气开关会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故D正确。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B. 乙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C. 丙实验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线圈匝数有关D. 丁实验说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答案】B【解析】【详解】A. 甲实验中没有电源,其演示的是

13、导体棒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极电磁感应现象,故A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B. 乙实验通电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它是研究电流的磁效应的,是奥斯特实验,解释正确,符合题意;C. 两图中线圈匝数相同,丙实验右边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则电流比左边电路中的电流大,电磁铁的磁性强,则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故C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D. 丁实验中通电后,导体棒在磁场中发生运动,是研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即电动机的原理图,故D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R0=60,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60 2A

14、”,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小灯泡上标有“6V 3W”字样。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并保证电路安全。则: A. 当S闭合,S1 、S2断开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12-60B. 当S闭合,S1 、S2断开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化范围是0.5A-0.6AC. 当S、S1 、S2闭合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值为7.2D. 当S、S1 、S2闭合时,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0【答案】A【解析】【详解】A.当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与L串联由P可得小灯泡电阻RL12,由PUI可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0.5A,当电路中电流最大时,电阻最小,则滑动变

15、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R小;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602A”,则最大阻值R大60,故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1260,故A正确;B.当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与L串联,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其最小电流:I最小A0.16A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化范围是0.16A-0.6A,故B错误;C、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与R0并联,通过R0的电流:I10.2A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此支路上的电流最小,则I20.24A则干路上的电流I最小I1+I20.2A+0.24A0.44A,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值P最小UI最小12V0.44A5.28W,故C错误;D、由电流表的量程可知,干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6A,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20,滑动变阻器与R0并联,则,即:,解得R滑30故D错误故选A.二、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