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2014279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1. 河南是文物大省,既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源于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殷墟龙门石窟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端午节豫剧少林功夫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殷墟和龙门石窟,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不符合题意,端午节不是源于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D2. 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在梓里述闻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后,一直开到南京。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

2、登陆,纷纷下乡避难。该记载反映的侵略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史料讲述了1842年,英国舰队开到南京,来往于南通江面,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该记载反映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3.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突出成就是( )A. 用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 B.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 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 触及了封建土土地所有制【答案】B【解析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因为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辛亥革命4.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一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新文化运动

4、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可知,其中蕴含着明显的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意思;B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辛亥革命反清;C项反对日本帝国主义;D项反对的是国民党;A项既反帝又反封建。故选A。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5.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5、B. 黄埔军校的创办C. 南昌起义的发动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根据地开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项注重了军人的力量;C项注重城市在革命中的地位;D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共充分认识到农民力量的重要并付诸实践,使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李大钊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巨大力量,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依靠农民。故选D。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 2016年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九年级学生编

6、排历史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挥师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武昌城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答案】C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点睛: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一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7. 下

7、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 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D.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

8、利条件。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8. 学习小组讨论问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丁同学:制订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根据所学知识,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

9、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丙同学认识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他的看法正确。甲同学所述是一五计划的主要影响;乙同学所述是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丁同学所述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9. 下列对“尼克松访华”和“习近平访美”的解读中,错误的是( )A. 尼克松访华事件发生在1971年B. 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自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总体稳定D. 习近平访美对于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具有重要

10、意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美关系发展的相关知识点。尼克松访华发生在1972年2月,不是1971年。B、C、D项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的说法均正确,故选A。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尼克松访华10. 下列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排除“左”倾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期间是1966-1976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不符合题意,中

11、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1973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1966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所以答案选择A11. “(人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饰,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上,而是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法国大革命 D. 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题文“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是人文

12、主义的体现,BCD和人文主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A。点睛: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读懂题干材料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2. 1774年,英军统帅盖奇在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A. 维护国家的统一 B. 摧毁封建专制统治C.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774年,根据“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的信息可知,这是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民联合起来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13、ABC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D点睛: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13. 下图是某位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图示内容判断,他这一笔记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A. 拿破仑 B. 罗伯斯庇尔 C. 克伦威尔 D. 华盛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拿破仑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掌权,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拿破仑第一帝国,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拿破仑颁布法典。拿破仑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最后兵败滑铁卢,被迫下台。BCD和图

14、片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14. 共产党宜言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 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 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 D.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客观规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理解。做这道题,一定要看清题干要求。要想弄懂共产党宣言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那首先要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根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二子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5、只有能够比较全面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在这四个选项中,A项符合我们的分析;B、C、D三项只是共产党宣言中的内容之一,不能全面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理,不应成为入选项。故选A。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偏上,主要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理解。对于这一内容,学生一定要认真分析,方可做出正确回答。15. 晚清学者诗人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写道:“玉墙旧国纪维新,万法随风倏转轮。杼轴虽空衣服粲,东人赢得似西人。”诗中描述的引起日本社会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 大化改新 B. 明治维新 C. 维新变法 D. 农奴制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东人赢得似西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改革,全面向西方学习,改变落后的制度和经济,促进了日本国家的转变,A是想中国的唐朝学习,CD都不是日本的内容,所以答案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