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周周练试卷科学试题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2013739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20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周周练试卷科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教版2020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周周练试卷科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教版2020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周周练试卷科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教版2020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周周练试卷科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教版2020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周周练试卷科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20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周周练试卷科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2020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周周练试卷科学试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库独家】八年级下册科学周练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C-12 S-32 Cl-35.5 Na23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表达方式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2、化学实验操作时需要“胆大心细”,严格遵守实验规范,否则就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引发危险。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B、检查装置气密性C、量取液体D、滴加液体3、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发明了一款“发电足球”(如左下图所示),能将踢足球时足球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存储的电能可照明或给手机充电。球内安装的装置利用的工作原理图是( )4、如图所示,闭合电键S后,

2、发现电灯L不亮,且保险丝没有熔断。某同学用测电笔测试灯头的两根电线C、D,发现这两处都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再用测电笔测试火线A和零线B时,氖管在测火线A时能发光,在测零线B时不发光。那么可以判定故障是 ( ) A.火线和零线短路 B.电灯L短路C.电线AC段某处断路 D.电线BD段某处断路5、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的相同,试判断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AZrO2 BZr2O CZr2O3 DZrO6、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装有双氧水,集气瓶中装有二氧化锰,整个装置气密性

3、良好,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7活性炭能吸附多种气体,下表中列出了可被活泼炭吸附的四种气体的有关参数。依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氯气气体的沸点()-196-183-78.5-34被1cm3活性炭所吸附的气体体积113597494A气体分子所含的原子越多,沸点越高 B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沸点越高C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 D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8、“普通水”里常含有氮气和氧气,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

4、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加强。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普通水”中含有氮元素 B除去氧气后的“普通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C.“普通水”中含有水分子 D氮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能力9、“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D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B.木炭在集气瓶与氧气中燃烧,

5、加入澄清石灰水,看到浑浊现象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白雾是五氧化二磷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1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某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进行实验,结果发现进入广口瓶中的水有瓶子容积的3/5。出现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镁条与氧气反应放热太多 B装置漏气了C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 D瓶内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也与镁条反应12、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时与O2反应生成CO2。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四氧化三钴纳米棒COO2CO2B可

6、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a b c d e13、下列各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各步实验,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abcde Bacbde Cadbec Dabecd14、2013年12月,浙江地区多日出现雾霾天气,致使空气中PM2.5严重超标。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气管、肺泡、支气管B气管、支气管、肺泡C支气管、肺泡、气管 D肺泡、支气管、气管1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7、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30172反应后质量(g)M39010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16、当前正是枇杷等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使枇杷生长的物质主要来自(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B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17、浦江长丰果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也为种植户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收入。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果农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定时通风 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C适时松士、施肥 D保持棚内温度

8、恒定18、把一段带叶的木本植物幼茎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对其进行横切,观察到就红色的部分是( ) A树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19.在某CO与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8,则X可能是 ( )ACO2 BN2 CNO DSO220. 如图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是一铁块,B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衡,给B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端接电源正极,b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的吸引力大于铁块受到的重力,铁块A被吸起。当铁块A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仍保持平衡 B.电磁铁B

9、的上端为S极,天平右盘下降C.电磁铁B的下端为N极,天平左盘下降 D.电磁铁B的下端为N极,无法判断天平的平衡状态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21、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丹麦物理学家 _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小郭同学自制了一个用开关来控制电磁铁南北极的巧妙装置,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 (选填“a”或“b”)点时,电磁铁的A端是S极。22、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相应字母)23、明朝民族英雄于谦曾写下咏物言志的著名诗篇石灰呤: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

10、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趣的是,在这千古绝唱中后三句,包含着三个化学反应原理,请你写出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1): (2): (3 ) : 钙氧硅硫铝铁钠钾其它金属24、据报道:一颗陨石在俄罗斯中部乌拉尔山区的车里雅宾斯克市坠落,陨石进入大气层时速度达到了40倍音速,而落地前的飞行速度减小到了30公里/时。由此引发的“陨石雨”导致超过1200名当地居民受伤。右图为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此样品中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 A碳酸钙 B硫酸钾 C二氧化硅 D氧化铝25、如图是书本探究燃烧所需条件的实验,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

11、。(1)实验中观察到火柴头很快燃烧但火柴梗加热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能燃烧。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2)由于火柴头是红颜色的,小朱猜想火柴头所含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红磷,但查阅了书本的表格(如下)后很快否定了她的猜想,你认为原因是_(3)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得知,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KClO3、MnO2、硫磺(S)、玻璃粉;火柴盒的摩擦层是红磷与玻璃粉混合而成的。 着火过程为:1、火柴头与火柴盒的摩擦层摩擦产生的热量使磷燃烧。2、放出的热量使KClO3 分解3、KClO3 分解产生的氧气与硫磺(S)发生反应4、氧气与硫磺(S)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着火请写出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至少两个

12、:_、_。26、(1)如图甲是书本证明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种子为什么要消毒?_。(2)如图乙是书本证明植物其他器官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时须使用黑塑料袋及在黑暗处放置一晚上的目的是?_。甲乙27、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将会发生的现象有: (1)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 (2) (3) 来源:学科网ZXXK28、兴趣小组同学用绿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一系列实验。(1)先把绿豆种子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芽,在萌发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会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请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2)同学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步骤为: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室内“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内储藏的有机物,再转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在烧杯中水煮脱色,再将叶片漂洗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请指出该实验步骤中不合理的地方: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