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含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2265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含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用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含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用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含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通用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含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通用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含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含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含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选择题海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为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风速与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据此完成13题。1该日,湖口站的湖陆风转换及对应的时刻是()A陆风转湖风07:00左右B湖风转陆风12:00左右C陆风转湖风18:00左右D湖风转陆风20:30左右2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A陆风转湖风提前B湖风转陆风提前C湖陆风转换均推迟 D湖陆风转换均提前3湖口站风速比进贤站稍大,其主要原因是()A湖口站纬度较高

2、 B湖口站距湖岸线较近C湖口站海拔较高 D湖口站地表裸露严重解析:第1题,8月份受湖水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鄱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形成呈现日变化的湖陆热力环流。白天,鄱阳湖气温低、气压高,周围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吹湖风。湖口站07:0018:00风速为正距平的风为湖风,18:00次日7:00风速为负距平的风为陆风。由此可见,07:00左右由陆风向湖风转换,18:00左右由湖风向陆风转换。第2题,进贤站陆风在12:00左右转换为湖风,湖风在20:30左右转换为陆风,即进贤站湖陆风转换的时间均比湖口站推迟。第3题,读图可知,湖口站和进贤站与主湖体距离相当,但湖口站距离湖岸线更近些,热力性质差

3、异更加显著,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因此风速更大。答案:1.A2.C3.B(2019昆明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局部区域某日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完成46题。4图示区域()AA地比B地云量少 BA地比B地风速小CA地比B地气压低 DA地比B地气温低5有关图示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地阴雨连绵 BA地气温日较差较大CB地天气晴朗 DB地吹偏南风6该日图示区域内沿海地区发生概率最小的现象为()A雾霾 B台风C寒潮 D风暴潮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B地位于低压槽,有锋面天气存在,多阴雨天气,而A地位于高压脊附近,所以A地比B地云量少;A地等压线比B地密集,所以A地比B地风速大;A地比B地气压高;

4、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A、B两地的气温高低。第5题,读图可知,A地等压线平直,且位于高压脊附近,不可能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A地天气以晴朗为主,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B地位于低压槽,以阴雨天气为主;B地吹偏北风。第6题,读图可知,该日图示区域内沿海地区受锋面影响,常产生降水天气,所以发生雾霾现象的概率最小。答案:4.A5.B6.A下图示意某地某时刻天气系统,a、b、c为等温面,为海平面等压线,等压距为5 hPa。读图完成78题。7关于甲、乙两地的气压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气压差为10 hPaB甲乙,气压差为15 hPaC甲乙,气压差为15 hPaD甲乙,气压差为20

5、hPa8下列能表示此刻甲、乙之间气象要素空间变化的是()解析:第7题,甲处上空等温面上凸,说明比同海拔地区气温高,那么近地面的甲处应为低气压,故气压甲乙;根据等压距为5 hPa,可算出甲、乙之间的气压差为15 hPa,选C。第8题,等压线密集程度从甲处向乙处越来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来越小,风力由强变弱,D对;结合上题分析,等压线图中从甲至乙气压值应递增,A错;根据等温面可判断,甲处气温高于乙处,且从甲向乙气温逐渐下降,B错;甲在低压中心附近,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乙在高压中心附近,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C错。答案:7.C8.D (2019北京第八十中学检测)读等值线示意图,

6、回答910题。9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且数值abc,则()AP区域盛行下沉气流,多阴雨天气B两地风向相反、风速相同CPN、PM沿线附近易形成降水天气D夏季出现时,被称为台风或飓风10若等值线为山地等温线,且数值abc,则()A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BP区域海拔高,获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C两地气温相同、降水量相同DPN、PM沿线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解析:第9题,读图,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且数值abc,说明此时海洋受低压中心控制,P区域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A错。两地风向可能相反,但等压线疏密不同,风速不同,B错。PN、PM沿线附近是低压槽,易形成降

7、水天气,C对。台风是热带地区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而该地位于中纬度,不会形成台风,D错。第10题,若等值线为山地等温线,且数值abc,则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差异,A错。P区域海拔高,获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B对。两地气温相同、降水量不相同,C错。PN、PM沿线是山脊线,不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D错。答案:9.C10.B(2019太原模拟)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读

8、图,完成1113题。11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A削弱城市热岛效应B加强城郊热力环流C降低风沙天气频率D完善城市功能分区12规划城市通风廊道,首先应()A确定补偿空间位置B调查城市人口密度C明确城市盛行风向D统计污染源分布区13城市通风廊道应()A远离主要道路 B严控建筑密度C限制车辆通行 D靠近下风地带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城市通风廊道主要由绿色植被组成,城市中绿色植被具有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的作用,可削弱城市热岛效应。第12题,由材料可知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故要规划城市通风廊道,首先就得明确城市盛行风向,通风廊道应沿盛行风向伸展,在可行的情

9、况下,应保持或引导其他天然气流如海洋风、陆地风、山谷风吹向作用空间。第13题,由材料可知,城市通风廊道建设的主要目的为改善城市风环境,通风廊道应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美化市容地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贯穿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结构。而城市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建筑密度增加导致的空气流动困难,故其建设要严格控制建筑密度。答案:11.A12.C13.B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图1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图2为天津市简图。据此完成1416题。14图1中符合天津冬季热岛强度

10、的是()A BC D15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显著增强的地点是()A BC D16夏季,天津海风会使热岛效应强度()A增强 B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解析:第14题,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主要与城市的尘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排放的废热多,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关,使得城市比周围地区温度高。研究表明冬季城市中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热远高于太阳辐射,热岛效应最强,而夏季热岛效应较弱,故选项A正确。第15题,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低,近地面陆地形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使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夜晚热岛效应形成

11、的城市风是由郊区吹向城市。两地的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基本相反,起到削弱作用;地城市风风向与陆风斜交,地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同,对陆风势力起到增强作用,故选项D正确。第16题,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所以夏季来自于海洋的海风,性质比较凉爽,对市区起到降温作用,从而降低与郊区之间的温差,会使热岛效应强度减弱,故选项B正确。答案:14.A15.D16.B(2019太原诊断)在地球低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在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与风速都会发生变化。读图回答1718题。17若某地不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A图 B图C图 D图18在图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A东方 B南方C西方 D北方解析:第17题,随着高度上升,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风向右偏。因此图符合题意。第18题,高空大气的摩擦力较小,风向基本与等压线平行,该地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因此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南方。答案:17.A18.B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