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课件:8 兰亭集序 .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19545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课件:8 兰亭集序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课件:8 兰亭集序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课件:8 兰亭集序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课件:8 兰亭集序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课件:8 兰亭集序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课件:8 兰亭集序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课件:8 兰亭集序 .ppt(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8兰亭集序 引水流觞 群贤赏暮春之景 下笔有怀 右军感死生之恩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技法提炼 随堂检测 时文赏读 书香晨读开卷有益 兰亭集序 通篇气息淡和空灵 潇洒自然 用笔遒媚飘逸 手法既平和又奇崛 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 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 自然天成 其中 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 如 之 以 为 等字 各有变化 特别是 之 字 达到了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 兰亭集序 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兰亭集序 是世人公认的瑰宝 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 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 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

2、绍兴永欣寺为僧 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 智永临终前 将 兰亭集序 传给弟子辩才 辩才擅长书画 对 兰亭集序 极其珍爱 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 从不示人 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 唐太宗得到 兰亭集序 后 如获至宝 并命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等书家临写 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 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 分赐皇子近臣 唐太宗死后 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 兰亭集序 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文本助读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王羲之 303 361 书法家 字 琅玡临沂 今山东临沂 人 后居会稽山阴 今浙江绍兴 父王旷 历官淮南丹阳太守 会稽内史 伯父王导 历仕元帝 明帝 成帝三朝 出将入相 官

3、至太傅 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气 屡屡召其为官 他都辞谢 后为征西将军庾亮参军 累迁长史 进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 官至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 世称 后与太原王述不和 称病去职 归隐会稽 自适而终 兰亭集序 为历代书家所敬仰 被誉作 后人评曰 矫若惊龙 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 天质自然 丰神盖代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 答案 逸少王右军王会稽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游云书圣 1 走近作者 2 写作背景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晚春 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 孙绰等41人 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 各抒怀抱 他们聚会时列在溪水两旁 把羽觞 一种轻便的酒杯 放在水上 顺水而下 流到谁的面前 谁就取来饮酒赋诗

4、写不出诗的人 都要被罚酒 当天有二十多人赋诗 一共写了37首 编为一本诗集 即 兰亭集 王羲之为诗集作序 当场写就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兰亭集序 书法上也称 兰亭序 两晋政治黑暗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 普遍崇尚老庄 追求清静无为 自由放任的生活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 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但王羲之一反 清虚寡欲 尤善玄言 之风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文风 书写了这篇情真意笃 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 兰亭集序 3 备用知识 序序 又名 序言 前言 引言 属于实用文体 同 跋 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 序 附于卷末叫 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的著作或某一材料 说明写作过程

5、写作目的 主要内容或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 叫 自序 也有请他人写的 叫 他序 他序 除了介绍著作外 往往还有一些对内容进行的评价 古人宴集时 常常一同赋诗 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是为宴集序 如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 或虽无聚会 也作文相赠 以表惜别 祝愿 劝勉之意 就是赠序 如宋濂的 送东阳马生序 4 文化积累 1 文房四宝 文房 即书房 文房四宝 是对笔 墨 纸 砚的总称 2 天干地支 我国采用 干支 纪年 天干 是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3 阴阳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基础积

6、累 1 通假字 答案 悟 通 晤 面对面 答案 1 思想情趣到达 2 面对 引申为 阅读 迎将要 2 一词多义 答案 3 旁边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次序下一等 4 动词 引来动词 拉弓动词 拿动词 延长 伸长 答案 5 形容词 正确的 对的名词 大事 大政方针代词 这 此与 惟 搭配 使宾语提前 答案 1 名词用作动词 穷尽 2 都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贤 贤士 少 年轻的人 长 年长的人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年老之境 3 词类活用 答案 4 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游 使 纵展 骋 使 开畅 5 数词的意动用法 把 看作一样 6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把 看作相等 7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兴起 答案 1

7、文中是 以 之 为 把 作为 2 胸怀抱负 3 这篇文章 文中指这次集会的诗文 4 古今异义 答案 4 它的旁边 此处指曲水旁边 5 自然界的万物 答案 6 用来 7 一俯一仰之间 表示时间短暂 答案 1 判断句 语意判断 2 状语后置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即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3 状语后置句 喻之于怀 即 于怀喻之 4 状语后置句 有感于斯文 即 于斯文有感 5 状语后置句 欣于所遇 即 于所遇欣 5 特殊句式 1 死生亦大矣 2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 不能喻之于怀 4 亦将有感于斯文 5 当其欣于所遇 答案 6 定语后置句 管弦之盛 即 盛管弦 7 定语后置句 宇宙之大 即 大宇宙

8、8 省略句 引以为 即 引以 之 为 9 省略句 映带左右 即 映带 于 左右 10 省略句 悟言一室 即 悟言 于 一室 6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7 仰观宇宙之大 8 引以为流觞曲水 9 映带左右 10 悟言一室之内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 结构图解 重点突破 1 对应考点 筛选文中信息 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 第二段最后一句写到宴饮 信可乐也 从第一 二自然段看 作者为何而乐 参考答案 1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名士相聚之乐 贤人 2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环境幽美之乐 美景 3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聚会活动之乐 乐事 4 是日

9、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气候宜人之乐 良辰 5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视听享受之乐 赏心 2 对应考点 筛选文中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征 与作者的 情 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文章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其 淡雅 的特征 三月的江南 山涧水渚之间 绿树成荫 鲜花吐艳 但在作者笔下 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 唯山 水 林 竹 天 风而已 看山 言其 崇 峻 而舍其青翠 绘竹 言其 修 而舍其绿 写水 言其 清 而舍其碧 叙气候 亦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而已 一切尽显淡雅 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 东晋之时 玄学盛行

10、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 不仅 目遇 而且 神游 到自然中去 并认真观察思考 不只是怡情养性 还可以 明理 和 悟道 参考答案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快乐不长存 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生命不长存 宇宙无穷 个体渺小 3 对应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作者在第三 四段由 乐 转 悲 悲 的原因有哪些 高考小贴士 认识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 主要结构形式有下列几种 1 者 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 者 表示提顿 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谓语后用 也 结句 是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 陈涉者 阳城人也 司马迁 陈涉世家 2 也 判断句中 有时 者 和 也 不

11、一定同时出现 一般省略 者 只用 也 表判断 如 操虽托名汉相 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 3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 者也 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这时的 者 不表示提顿 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 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 齐策 4 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 既不用判断词 也不用语气词 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如 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 赤壁之战 5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 往往在名词前加副词 乃 必 亦 即 诚 皆 则 等表判断 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 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 岳阳楼记 6 用动词 为 是 表判断 如 如

12、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何辞为 司马迁 鸿门宴 是 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 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观点争鸣 有同学认为 王羲之的生死观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值得商榷 因为他只看表象的生与死 长寿与短寿 而没有看生命的质量 所以 他的观点不足取 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思路提示一 不赞同本题的观点 王羲之感伤生命的短暂 流露出对人生须臾 俯仰之间皆为乌有的感慨 他主张人应当趁有生之年 做些实事 不宜空谈虚度一生的观点 恰是他重生命质量 重人生意义的体现 而长寿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更能多做些实事 思路提示二 赞同本题的观点 有好多长寿之人 老于户牖之下 人皆得以隶使之 于历史 社会的发展

13、起不了什么作用 自身还生活得牛马不如 这样的人生 短寿是一种解脱 长寿反而令人嗟叹了 所以 人活着应注重质量 不应只看寿限的大小 思路提示三 赞同重长寿的观点 有好些英年早逝之人 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如果他们寿命再长一些 将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 如王勃 徐志摩等 有些人尽管本人的生活质量一般 却给了我们无限的精神财富 如张海迪 海伦 凯勒等 我们一样希望他们长寿 健康且长寿是创造价值的前提 也能使家庭快乐 祥和 点击进入古今对译文白互通 技法提炼写法借鉴 1 借题发挥 立意高远本文虽是书序 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 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 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

14、无的思想倾向 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 情缘事发 所以先叙事 首段叙事分两层 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 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 第三段开头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 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人生匆匆 此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死生亦大矣 作为书序 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 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之处 2 写景 叙事 抒情的有机统一写景 如以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写山 以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写水 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 渲染了清幽的气氛 使人心旷神怡 叙事 如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

15、形 所用皆普通词汇 极少形容词 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 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抒情 如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 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 在回忆往事时 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又如 临文嗟悼 就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 即在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 写景 叙事 抒情的有机统一 句句真切自然 极有情致 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 随堂检测巩固学习 基础知识 1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 未尝不临文嗟悼C 悟言一室之内D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解析 C 悟 通 晤 面对面 解析 B向 过去

16、以前 解析 DD项 感慨 古今皆指有所感触而慨叹 解析 CA B 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C项为省略句 4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不能喻之于怀B 亦将有感于斯文C 引以为流觞曲水D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解析 B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是指苏轼的诗 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是指他的词 5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 的作者是王羲之 善书法 有 书圣 之称 又因为他做过右军将军 世称 王右军 B 苏轼 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 书画家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他的诗诗风豪迈 与辛弃疾合称 苏辛 他的词 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C 王安石 字介甫 晚号半山 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被列宁称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D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分为 风 雅 颂 三大类 6 名句名篇默写 1 兰亭集序 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 乐 转为 痛 的过程的句子是 2 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 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解析 1 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