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的教案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20115275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认识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圆的认识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圆的认识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圆的认识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圆的认识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的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圆的认识教案第二篇:圆的认识教案第三篇:圆的认识教案第四篇:圆的认识教案第五篇:圆的认识教案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 教者:苏绍贵连丰小学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

2、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小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投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投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 3、想办法画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 d=2r或r=1/2d 3、用圆规画圆。 三、拓展延伸:生活中的车轮为何是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板书

3、:圆的认识 1、各部分名称:or (无数条)d 2、d=2r或r=1/2d(同圆或等圆) 3、画法: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圈 第二篇:圆的认识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 )复习所学过的平面图形。 (2) 画图工具、自制圆片、硬币等。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生人人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1.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二者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2.学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其它画圆工具的使用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圆的认识”是一节几何内容的课,是平面几何从直线平面图形到曲线平面图形的突破,无论从内容的本身或是研究方法,都与以前有所不同,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

5、件。 2、圆规,圆形纸片。 四、教学方法: 整堂课的设计,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操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最后,引用借鉴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既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又使学生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今天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以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圆,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说到圆

6、,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你能说出你平时见到的物品中,哪些是圆形的吗?(生举例 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 师:看来大家平时非常注意观察。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圆的图片。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看来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刚才说过的这些物品为什么是圆形的呢?例如车轮做成方的行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圆的世界,领略其中的奥秘。 (二)、展开 1、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说了这么多的圆。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 用什么工具画?生:用圆规。 师:下面同学们试着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画圆的时候,要边画边想你是怎么画

7、的? 学生操作画圆。 师:画好了吗?让一个画得好的同学说一说用圆规画圆时应注意什么? (生:圆规的尖不能移动; 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旋转一周;拿的姿势) 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画圆时,要用手捏住圆规顶端的手柄,稍用力将针尖的一脚按下,使针尖固定,再旋转圆规的另一只脚。 总结:定距离定针尖旋转一周 大家都学会了吗?现在是不是很想再试一试?好,下面就再画一个圆。不过在画之前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我发现刚才同学们画的圆中,有的同学画的大,有的同学画的小。这是为什么呢?(圆的大小由笔尖和针尖的距离决定) 这次画圆,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我们全班同学画的圆能不能一样大?应该怎么办?(笔尖和针尖的距离一样

8、就行)下面我们就把笔尖和针尖距离统一定为3厘米。试着画一下。 学生再次操作画圆。画完小组检查。看是否差不多大,如果不一样大想一想是什么原因。 2认识圆的特征(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师:我们现在学会了画圆。看着孤零零的一个图形,有没有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对,没有标注上名称。每个图形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比如长方形有长和宽,三角形有底和高。圆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想不想知道?下面自学课本94页的有关知识。 学生自学课本概念。学生小组交流。 谁能说一下,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交流,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圆的半径?什么是圆的直径?【板书名称】 指名上黑板画,其他画在自己的圆上。并用字母表

9、示。 画完后小组同学互相检查。 我们现在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刚才你画的圆可以怎样描述?半径3厘米的圆 现在量一量你画的圆半径是不是3厘米?测量完后小组互相检查并交流。 (2)认识圆的特征 这么快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圆,并且知道了圆的很多知识,可是,圆中还有更多的奥秘在等着大家去探索。大家想不想知道圆的更多的奥秘?下面我们继续探究。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形纸片。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把你手中的圆纸片,借助尺子圆规等工具。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相信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有信心吗? 要求: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有了精彩的发现要和大家一块交流。出示学生发现结论: 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折

10、、量、画)有道理吗?说明理由。 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观察、量、折、画的过程。补充:同圆) 一个小组的发现可能不完善,发挥我们集体的智慧使我们的发现更加完美。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折、观察、量)如果用字母怎么表示?【板书公式】。 刚才画的圆还可以怎样描述?直径6厘米的圆。随机举例直径半径 小组说一条自己认为最特别的在全班交流。 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没有长和宽; 我们的同学表现非常棒,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短短的时间就发现了这么多有关圆的奥秘。其实呀,早在我国古代名著墨经中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是指圆(上任意一点到

11、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也是揭示了同一圆中半径都相等的道理。 还记得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吗? 出示: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有困难吗?小组讨论一下。 小结: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人们认识了圆,然后利用圆为人们服务,如果没有了圆我们的生活会失去许许多多的精彩。 (三)、应用 师:同学们对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还是要考考大家。 最早画圆就是利用正方形内最大的圆和正方形的关系画圆的。出示:“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所谓方出于距,是说方的图形是用距(直尺)画出来的。 这时我记起

12、了一句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圆规你真的就不能画一个圆吗?有难度可以讨论交流一下。 同学们不但会用圆规画圆,而且想了这么多画圆的方法。其实这些办法和圆规画圆的方法是一个道理的。 (四)、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其实圆中真是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古希腊一位数学家也曾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我国人们对圆也情有独钟,“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如意,饱满丰腴的意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例如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出色,就说圆满;祝福新人用花好月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圆圆的,就把这天定为中秋节,一家人团聚,就叫做团圆,吃着圆圆的月饼。这一节课,通过对圆的学习,感受到了圆的无穷魅力,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看,这个句号也是圆的呢!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参与式教学,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