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钢筋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079926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工钢筋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工钢筋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工钢筋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工钢筋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工钢筋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工钢筋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钢筋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水工钢结构课程设计题目: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设计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姓名: 班级:学号:指导老师: 二年 月日2.2 设计资料闸门形式:溢洪道露顶式平面钢闸门;孔口净宽:0.00m;设计水头:4.40m;结构材料:Q244钢;焊条:E44;止水橡皮:侧止水用p形橡皮;行走支承:采用胶木滑道,压合胶木为MCS-2;混凝土强度等级:C20。2.2 闸门结构的形式及布置(2)闸门尺寸的确定(图2)2)闸门高度:考虑风浪所产生的水位超高为0.2m,故闸门高度=4.4+0.2=4.7m;2)闸门的荷载跨度为两侧止水的间距:;4)闸门计算跨度:;(2)主梁的形式。主梁的形式应根据水头的大小和跨度

2、大小而定,本闸门属于中等跨度,为了方便制造和维护,决定采用实腹式组合梁。(4)主梁的布置。根据闸门的高跨比,决定采用双主梁。为使两个主梁设计水位时所受的水压力相等,两个主梁的位置应对称于水压力合力的作用线(图2)并要求下悬臂a0.22H和a0.4m、上悬臂c0.44H且不大于4.6m,今取 主梁间距 则 (满足要求)(4)梁格的布置和形式。梁格采用复式布置和等高连接,水平次梁穿过横隔板上的预留孔并被横隔板所支撑。水平次梁为连续梁,其间距应上疏下密,使面板各区格需要的厚度大致相等,梁格布置具体尺寸如图2所示。 图2. 梁格布置尺寸图(4)连接系的布置和形式。2)横向连接系,根据主梁的跨度,决定布

3、置4道横隔板,其间距为2.44m,横隔板兼做竖直梁。2)纵向连接系,设在两个主梁下翼缘的竖直平面内,采用斜杠式桁架。(6)边梁与行走支承。边梁采用单腹式,行走支承采用胶木滑道。2.4 面板设计根据钢闸门设计规范(SL 74-04)及2006修订送审稿,关于面板的计算,先估算面板厚度,在主梁截面选择之后再验算面板的局部弯曲与主梁整体弯曲的折算应力。 (2)估算面板厚度。假定梁格布置尺寸如图2所示,面板厚度按下式计算 当4时,=2.4,则当4时,=2.4,则现列表2进行计算。表2 面板厚度的估算区格 a(mm)b(mm)b/a kp(N/t(mm) 244024402.420.4720.00660

4、.0626.44 02024402.440.4000.02040.0086.24 77024404.040.4000.02870.2206.46 60024404.400.4000.04670.2446.44 62024404.840.4000.04400.2486.44 48024404.880.7400.04020.2046.42 注 2 面板边长a、b都从面板与梁格的连接焊缝算起。 2 区格、中系数k由三边固定一边简支板查得。根据表2计算,选用面板厚度t=8mm。 (2)面板与梁格的连接计算。面板局部挠曲时产生的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拉力P按下式计算,已知t=8mm,并且近似地取板中最

5、大弯曲应力,则 面板与主梁连接焊缝方向单位长度内的剪力为 面板与主梁连接的焊缝厚度为 面板与梁格连接焊缝取其最小厚度。2.4 水平次梁、顶梁和底梁的设计 (2)荷载与内力计算。水平次梁和顶、底梁都是支承在横隔板上的连续梁,作用在它们上面的水平压力 ,且列表2计算后得 240.22KN/m+4.22KN/m=242.42KN/m表2 水平次梁、顶梁和底梁均布荷载的计算梁号梁轴线处水压力强度P(kN/mm2)梁间距(m)(m)q=p(kN/m)2(顶梁)2.60224.22.42428.822.044(上主梁)24.40.04424.400.864 42.00.82026.640.76440.40

6、.74440.200.746(下主梁)47.40.64040.400.447(底梁)42.00.47420.84根据上表计算,水平次梁计算荷载取40.20KN/m,水平次梁为4跨连续梁,跨度为2.44m(图4),水平次梁弯曲时的边跨弯距为: M次中0.077ql2=0.07740.22.442=22.8kNm支座B处的弯距:M次B0.207ql2=0.20740.22.442=27.8kNm(2)截面选择W=mm4 考虑利用面板作为次梁截面的一部分,初选24b,由附录6.4表查得:A=2242mm2 ; Wx=87200mm4 ; Ix=6000000mm4 ; b=60mm ; d=8mm

7、。面板参加次梁工作的有效宽度分别按式下式计算,然后取其中较小值。 B B=2b (对跨中正弯距段) B=2b (对支座负弯距段) 。 梁间距b= 。 对于第一跨中正弯距段l0=0.8l=0.82440=2880mm ;对于支座负弯距段l0=0.4l0.42440040mm 。根据l0/b查表62: 对于l0/b2880/7442.424 得20.78 ,得B=2b482mm , 对于l0/b040/7442.262 得20.464 ,得B=2b272mm ,对第一跨中选用B440mm,则水平次梁组合截面面积(图4):A=2242+4408=6442mm2 ;组合截面形心到槽钢中心线得距离:e=

8、40mm ;跨中组合截面的惯性距及截面模量为:I次中6000000+2242402+440824224004820mm4Wmin=对支座段选用B272mm,则组合截面面积:A=2242+2728=4200mm2 ;组合截面形心到槽钢中心线得距离:e=47mm支座初组合截面的惯性距及截面模量为:I次B6000000+2242472+272847222074442mm4Wmin= (4)水平次梁的强度验算 由于支座B处(图4)处弯距最大,而截面模量较小,故只需验算支座B处截面的抗弯强度,即次说明水平次梁选用24b满足要求。 轧成梁的剪应力一般很小,可不必验算。 (4)水平次梁的挠度验算 受均布荷载

9、的等跨连续梁,最大挠度发生在边跨,由于水平次梁在B支座处截面的弯距已经求得M次B=27.8kNm,则边跨挠度可近似地按下式计算: 0.00086 故水平次梁选用24b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4)顶梁和底梁。顶梁所受的荷载较小,但考虑水面漂浮物的撞击等影响,必须加强顶梁的刚度,所以也采用24b。2.4 主梁设计(2)设计资料 2)主梁跨度:净跨(孔口净宽)0m ;计算跨度L0.4m ;荷载跨度0m 。 2)主梁荷载: 4)横向隔板间距: 2.44m 。4)主梁容许挠度: U=L/600 。 (2)主梁设计。2)截面选择弯距和剪力 弯距与剪力计算如下:弯距: 剪力: 需要的截面模量 已知Q244钢

10、的容许应力=260N/mm2 ,考虑钢闸门自重引起附加应力的影响,取容许应力= 则需要的截面模量为;W= 腹板高度选择 按刚度要求的最小梁高(变截面梁)为:经济梁高: 由于钢闸门中的横向隔板重量将随主梁增高而增加,故主梁高度宜选得比hec为小,但不小于hmin。现选用腹板厚度h000cm 。腹板厚度选择选用tw2.0cm 。翼缘截面选择:每个翼缘需要截面为下翼缘选用t22.0cm(符合钢板规格),需要取b224cm,上翼缘的部分截面积可利用面板,故只需设置较小的翼缘板同面板相连,选用t22.0cm,b220cm,面板兼作主梁上翼缘的有效高度为Bb2+6020+600.848cm 。上翼缘截面面

11、积A2=202.0+480.8=66.4cm2 。 弯应力强度验算截面形心距:截面惯性距:截面模量:上翼缘顶边 下翼缘底边 弯应力:安全表4 主梁跨中截面的几何性质部位截面尺寸(cmcm)截面面积A(cm2)各型心离面板表面距离y(cm)Ay(cm4)各型心离中和轴距离y=y-y2(cm)Ay2(cm4)面板部分480.846.40.428.46-44.4874707.28上翼缘202.0202.846-4244280腹板002.000.047.8440242440下翼缘242.04004.8460040224000合计206.40046.46240227整体稳定性与挠度验算。因主梁上翼缘直接

12、同面板相连,可不必验算整体稳定性,因梁高大于按刚度度要求的最小梁高,故梁的挠度也不必验算。2)截面改变。因主梁跨度较大,为减小门槽宽度与支承边梁高度(节约钢材),有必要将主梁承端腹板高度减小为。(图6)梁高开始改变的位置取在邻近支承端的横向隔板下翼缘的外侧(图7),离开支承端的距离为244-20=224cm。剪切强度验算:考虑到主梁端部腹板及翼缘相焊接,故可按工字截面梁验算应力剪力强度。尺寸表4所示: 表4 主梁端部截面的几何性质部位截面尺寸(cmcm)截面面积A(cm2)各型心离面板表面距离y(cm)Ay(cm4)各型心离中和轴距离y=y-y2(cm)Ay2(cm4)面板部分480.846.40.428.46-26.442004.426上翼缘202.020.02.846-24.022400.2腹板442.044.020.8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