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选修4 3.4离子反应 第2课时 课件(37张).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5746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选修4 3.4离子反应 第2课时 课件(3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选修4 3.4离子反应 第2课时 课件(3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选修4 3.4离子反应 第2课时 课件(3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选修4 3.4离子反应 第2课时 课件(3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选修4 3.4离子反应 第2课时 课件(3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选修4 3.4离子反应 第2课时 课件(3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选修4 3.4离子反应 第2课时 课件(37张).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酸碱中和滴定 一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H OH H2O n H n 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 n 酸 n 碱 C酸 V酸 C碱 V碱 酸电离产生的H 与碱电离产生的OH 结合成水 C HCl C NaOH V NaOH V HCl 已知 0 1000mol L 需确定 量取 25 00ml 待测 现在我们用0 1000mol L的盐酸标准溶液测 定25 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现在我们用0 1000mol L的盐酸标准溶液测 定25 00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2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量取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碱 或酸 溶液 然后滴入已知浓度的酸 或碱 溶液

2、至恰好完全中 和 测出消耗酸 或碱 溶液体积 即可计算出未 知碱 或酸 的浓度 3 定义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 或碱 来测 定未知浓度的碱 或酸 的方法 即标准液 即待测液 生成正盐盐 且两者均被耗尽 没有剩余 酸所能提 供的H 数和碱所能提供的OH 数必然相等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n H n OH 例题 用0 1100mol L的HCl溶液滴定 22 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滴定 完成时 用去HCl溶液29 00mL 通过 中和滴定测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是多少 4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1 准确判断中和反应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应 2 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需要能在滴

3、加溶液时时准确表示所加溶液 体积积的仪仪器 思维维探究 要想测测定的浓浓度结结果更准确 你 认为实验认为实验的关键键是什么 需要能指示酸碱反应应完全的物质质 酸碱指示剂 讨论结果 选用滴定管 因为它比较精确 可读至 小数点后第二位 从下列仪器中选出能 够准确量取酸 或碱 体积的仪器 滴定管的构造 1 滴定管是内径均匀 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 下端有控制液体流量的玻 璃活塞 或由橡胶管和玻 璃球组成的阀 2 有 0 刻度 且小刻度 在上 3 精确度 0 01mL 滴定管的用途 滴定管主要用来 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 的液体 思考 有一 支25ml酸式滴定 管内盛有溶液 液面在10 00ml刻 度处 当

4、管内溶 液全部排出时 所得溶液的体积 是 15 00ml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a 检查仪器 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b 润洗仪器 在加入反应液之前 洁净的滴定管要用 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 3遍 c 加入反应液 分别将反应 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 使液 面位于滴定管刻度 0 以上2 3ml处 d 调节起始读数 在滴定管下 放一烧杯 调节活塞 使滴定 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 然后 调节滴定管液面 使其处于某 一刻度 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滴定操作 排气泡 读数的方法 你能读得准吗 25 60 思考1 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盛放溶液时有何要求 酸式滴定管 酸性溶液 强氧化性

5、溶液 碱式滴定管 碱性溶液 思考2 如果滴定管下端尖嘴中有气泡存在 对实验结 果有什么影响 如何除去气泡 酸式滴定管 快速的打开 玻璃塞 放出一小股液体 碱式滴定管 用右手手指 挤压玻璃球 快速放出一 小股液体 5 实验仪器 仪器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锥形瓶 铁架 台 滴定管夹 烧杯 白纸 6 所需试剂 1 标准液 2 待测液 3 指示剂 1 酸碱指示剂 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溶液 定性 测定 二 指示剂的选择 种类类对应对应 溶液的颜颜色 变变色范围围 甲基橙溶液橙色红红3 1橙4 4黄 酚酞酞溶液无色无色8浅红红10红红 石蕊溶液紫色红红5紫8蓝蓝 a 甲基橙和酚酞的变色范围较小 4

6、 4 3 1 1 3 10 8 2对溶 液的酸碱性变化较灵敏 b 溶液使指示剂改变颜色 发生化学变化 指示剂滴加太多必 将消耗一部分酸碱溶液 一般为1 2滴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尽可能与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值 接近 2 原则 终点时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须明显 颜色变 化最好由浅到深 易观察 一般不用石蕊 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较灵敏 用0 1000mol L的NaOH溶液 滴定20 00ml 0 1000mol L的HCl 溶液 求随VHCl的增大 pH VNaOH mL 0 005 0010 0015 0018 0019 0019 5019 98 pH VNaOH mL 20 002

7、0 0220 0820 1021 0025 0030 0035 00 pH VNaOH mL 0 005 0010 0015 0018 0019 0019 5019 98 pH1 001 221 481 843 123 603 90 VNaOH mL 20 0020 0220 0820 1021 0025 0030 0035 00 pH7 0010 3010 4011 3812 0512 3012 44 思考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 4 30 9 70 PH 12 10 8 6 4 2 10203040 突变范围 反应终点 绘制中和滴定曲线曲线 0 pH 强碱滴定强酸 颜色突变范围 7 酚

8、酞 指示剂选择 PH 12 10 8 6 4 2 10203040 0 8 10 颜色突变范围 7 指示剂选择 PH 12 10 8 6 4 2 10203040 0 甲基橙 3 1 4 4 一滴溶液约 0 00 19 9820 0020 02 30 00 溶液PH值 7 0 探究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 用0 100mol L盐酸溶液滴定20 00mL0 100mol LNaOH 13 0 9 7 4 31 7 PH 12 10 8 6 4 2 10203040 突变范围 反应终点 绘制中和滴定曲线曲线 0 pH 强酸滴定强碱 a 强酸强碱间的滴定 b 强酸滴定弱碱 两者正好完全反应 生成

9、强酸弱碱盐 反应后 溶液呈酸性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c 强碱滴定弱酸 3 酸碱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两者正好完全反应 生成强碱弱酸盐 反应后 溶液呈碱性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酚酞溶液 甲基橙 三 实验步骤 1 查漏 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 堵塞和活塞转动是 否灵活 2 洗涤 用水洗净后 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 3次 3 装液 用倾倒法将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 碱 滴定管中 使液面高于 0 刻度2 3cm 4 赶气泡 酸式滴定管 快速放液 碱式滴定管 橡皮管向上翘起 5 调液面 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 使液面等于或低于 0 刻度 并记下读数 记做 6 取液 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0 00ml氢氧化钠

10、溶液于锥形瓶中 滴入2滴酚酞试液 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 并 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7 滴定 左手 右手 眼睛 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 拿住锥形瓶瓶颈 边滴入盐酸 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 要始终注视锥形瓶溶液的颜色变化 9 计算 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8 记录 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 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 变无色时 停止滴定 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准确记下盐 酸读数 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酸碱中和滴定 误差分析 误差判断依据 C测 C标 V标 V测 或 n测 C标 V标 v例题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 化钠放于锥形瓶中 下列操作 其它操作均正确 对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 一 酸式

11、滴定管 1 未用标准液 HCl 润洗酸式滴定管 2 滴定管内壁不干净 滴定后 酸式滴定管内壁挂水珠 3 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 滴定后气泡消失 4 滴定操作时 有少量盐酸滴于锥形瓶外 5 滴定前仰视刻度 滴定后俯视刻度 偏高 偏高 偏高 偏高 偏低 滴定前仰视 滴定后俯视 分析 V标偏小 导致C测偏 小 滴定前 滴定后 读 出 值 实 际 值 滴定前俯视 滴定后仰视 分析 V标偏大 导致C测偏大 滴定前 滴定后 实际 值 读出 值 二 锥形瓶 6 锥形瓶内用蒸馏水洗涤后 再用待测氢氧化钠润 洗 2 3次 将润洗液倒掉 再装NaOH溶液 7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倒尽即装NaOH溶液 8 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 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 一部分 9 指示剂滴加过多 偏高 无影响 偏低 偏高 三 碱式滴定管 10 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后 未用待测液润洗 11 取待测液时 未将盛待测液的碱式滴定管尖嘴的 气泡排除 取液后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偏低 偏低 四 含杂质 12 在配制待测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 称取一定质量 的氢氧化钠时 内含少量的氢氧化钾 用标准盐酸 溶液进行滴定 13 同上情况 若氢氧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 结 果如何 偏低 偏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