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一)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0255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1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案1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案1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案1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案1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1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1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高考第13题,9分,必 考 内 容,所谓论述类文章,是指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主张的文章,包括国学、哲学、美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论文。它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高考所选的论述类文本,往往是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其中不仅有着作者的独到见解,而且文化内涵丰富,信息量大,语言规范,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综观近年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一直是全国课标卷中13题所考查的内容,应引起复习备考的足够重视。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其具体要

2、求有6点:,学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一),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论述类文章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 章,其基本特点是以形象感人。( )2.一个完整的论述,必须由论点、论据和论证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也是构 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 )3.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 括和集中。( )4.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证 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5.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它担负着回答“证明什么”的任务。 ( ),考点1理解文中重

3、要概念的含义,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所谓“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涵文本主要思想、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所谓“文中”,是指考查重要概念的语境内涵,而不是字典意义。从词性上看,这些词语以名词和动词为主,也包括名词性和动词性短语。文中重要概念主要包括以下6种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基本方法是:1.抓住阐释概念的文字,把握本质特征,明确概念内涵。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择取揭示概念本质特征的信息。一般地说,要理解的概念在原文中一定会用一定的文字进行说明。阅读时要紧扣被解释概念的字面意义,区分

4、出哪些文字是解释概念的必要信息,哪些文字是解释概念的多余信息,哪些文字关涉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哪些文字是隐含概念本质特征的具体表象。把握了概念内涵的要点,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2.抓住分类解说的文字,把握分类标准和相关阐释,明确概念的外延。有一些文本为了使读者更加明确文中的关键概念,在指出内涵后,还辅之以分类的方法,使读者明确概念所包含事物的适用范围。3.借用概念的语言表述形式,作出直观判断。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是下定义。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检查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是否一致,关系是否同一。检查时可把主宾互换位置,如果成立,则为正确的表述。二是概念的表述不能“同语反复”,如“生命

5、就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一种生理现象”;三是概念的语言表述形式不能用否定或比喻的形式,如“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生命是大自然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美丽的花朵”等。4.联系具体语境理解。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做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

6、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做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

7、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步骤:首先,找出重要概念所处位置,认真研读上下文语境,理解概念的含义。其次,研读题干,审准题干的“潜台词”,明确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第三,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语意范围,仔细比对,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B表达的是原本形成的传统的内涵。C把原本的属性搞错了,该句表述可简化为“原本是过程”,根据原文“传统逐步形成的

8、过程已消失而成为过去”可知,“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的过程”是传统的形成过程,而非原本是过程。D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原文是“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是原本的丰富、更新和壮大。,答案:A,巧做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题3法前后勾联法。即根据文章的整体性原则,将上下文勾联在一起,把文章的主旨与相关内容、表达目的和表达技巧等联系起来,全面审视作者遣词用语的匠心,正确领会概念的含义。表里参验法。即根据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从概念的语表含义进而抽象出文中所表现的内在含义。以文解文法。即概念间进行同义互解、连义互解、主宾互解、以实证虚、以虚证实乃至以虚代实地处理。,1. 阅读下面的文

9、字,然后回答问题。,生态伦理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伦理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

10、大受教育者以道德观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教育范式。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解析: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引导人们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将“伦理道德观念”范畴扩大为“道德观念”。,答案:C,C.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

11、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D.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考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句子,是就其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句子,那也肯定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重要句子”通常是指以下4种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句子;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子;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重要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理解重要句子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2、:第一,重要句子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有的句子与文章中心是直接关系,有的是间接关系,由此可以窥视主旨,或者有反映中心、提示中心的作用。第二,根据语序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根据句子的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等正确理解关键语句。,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30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而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而佳作荟萃。书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当年毕加索在博物馆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沉

13、浸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而日本书法艺术界把中国书法称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日本早在我国汉代时,即派遣使者学习汉字书法和儒学。日本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圣德太子所书的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我国隋朝书法。及至唐代,来中国学习书法的遣唐使更是众多,日本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师空海即是其中的代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派遣过来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摘自文汇报,有改动),下列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4、A.这是针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而言的,不是针 对中国书法艺术本身而言的。B.中国书法在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方面,拥有走向国际的物 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这是中国书法国际化的重要基础。C.中国书法“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和“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 具有符合国际审美的物化形态、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D.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历史上派遣使者专门学习中国的书法,从侧面 证明了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国际的物化形态、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步骤:首先,找出重要句子在文段中的位置,研读上下文语境。其次,

15、研读题干,明确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第三,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语意范围,仔细比对,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B。“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本身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组成元素。,答案:A,巧做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客观题3法从句子本身入手,正确把握句子的主干,并同时注意其修饰限制成分。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之相邻的上下句及与之相应的解说句。充分结合段意乃至全文的内容来理解语句。,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