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过桥》教学设计之一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99344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过桥》教学设计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教案]《过桥》教学设计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教案]《过桥》教学设计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教案]《过桥》教学设计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教案]《过桥》教学设计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过桥》教学设计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过桥》教学设计之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过桥教学设计之一详细介绍: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2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二、教学要求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三、教案(

2、一)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二)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老师提问( 以下“问”)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3是谁?学生回答( 以下“答”) :雷锋叔叔。老师板书( 以下“板书”) :“雷锋” ,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3、(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答:一句话。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板书: goyo过(走过)要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答:有五句话。( 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板书: qbinfngyubi起(一起)边(桥边) 放( 放学)又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问

4、学生,你们怎样记住这几4个生字呀?启发学生说出:“过”与“边”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是“走之旁” ,只是里面不同。这两个字,字形相近,可教给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再启发学生说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师告诉学生说:“起”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个“走”字,里面是个“己”字,(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起床先别走,叠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时告诉学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笔要拉长,要托住里边的“己”字。继续教学生认:“要” 、 “背” 、 “放” 、 “又”四个生字,从中教学生识记部首:“西字头”(要与西字区分) 、 “反文旁”( 攵)告诉学生是:的第五笔

5、是竖,不是竖弯。 “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笔是横不是提。最后可教学生说:“西女要” 、 “北月背” ,以帮助学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诉学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复,连续”的意思。让学生用“又”练习说几句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字的字义。带领同学齐读生字词:“过” 。过桥的过,过桥。 “要” ,要过桥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 “起” ,一起的起,一起。 “边”桥边的边,桥边。 “背” ,背过去,背过来的背,背上。 “放”放学的放,放学。 “又”又过来的又。(分行读、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按结构分析字形,指名同学说出:“过、边、起”是半包围结构5的字。“要、背

6、”是上下结构的字。“放 ”是左右结构的字。“又 ”是独体字。(五)巩固练习。1.认读字卡、词卡。(开火车认读)2.用七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3.猜字谜游戏。4.将卡片放在黑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七个生字。5.齐读一遍课文。6.指导书写生字,每个字只写三个,课上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分析讲解课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受到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复述本文,完成课后作业。教学过程:(一)指名分段读课文,齐读全文。(二)分析讲解全文。1.指名读第一段。 (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

7、事儿?)问:这段里只有一句话,这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儿?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6问:一座什么样的桥?答:是一座小桥。(学生答后,老师让学生讲讲小桥是什么样子,与大桥相比较。)齐读这一段,自由读这一段,说出这一段里只有一句话。2.指名读第二段。 (请五名同学每人只读一句话,读后回答问题。)问: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灯:雨天里,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去上学。)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问:他们走到桥边看见了什么?(出示幻灯片)水从桥下流过,还是从桥上流过?学生答后,教师说:“因为下大雨,河水涨得比桥高,河水漫过了桥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

8、插图,从图上看出,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重点讲“漫过”这个词语。)问:雷锋和小同学都遇到了困难,雷锋是怎么说的?(让同学读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话。)读:来,我背你们过桥。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回答后,再读一遍这句话。)答:雷锋。接着,齐读第四句话。读后提问:雷锋是怎么做的呢?出示: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同时打出投影幻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画面。)指名读这句话后,提问: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怎么做的呢?(让同7学们齐读第五句话。)问:雷锋背同学过桥的次数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答: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问: “一个一个”和“一个”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和“一个个”意思一样吗

9、?齐读第四、五两句话,读后回答问题。问:课文中的“背过去”与“背过来”各是指什么时间?答: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教师说:这两句话具体讲雷锋是怎样背小同学过桥的。这里的“背过去”又“背过来”是告诉我们雷锋不止一次地背同学过桥。在大雨中,雷锋背着小同学来回走在小桥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体会一下,在大雨中,他背着的打着伞的小同学在漫过河水的小桥上来回走很多次,你们说说,困难不困难,辛苦不辛苦。(讲这些话时,要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边看图边讲,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到雷锋在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的情况下,背同学过桥的困难和辛苦。)(三)总结全文。1.请两名

10、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读旁白的话,一个人读雷锋说的话。)2.齐读全文。3.问:这篇课文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儿?8答: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儿。教师说:对。这篇课文是叙述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篇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写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写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雷锋叔叔在困难面前,没有想到自己过桥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学过桥有困难,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又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两次, “过去” 、 “过来”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雷锋从这边往那边(叫过去) 又从那边往这边( 叫过来)一个一个地背送

11、小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学习。(四)师生进行讨论。教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大家要向雷锋学习什么?”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五)指导朗读。教师先范读,要注意几个长句子的读法。如:“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及后边两个重点句都比较长。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小同学”后边稍稍停顿一下,要重视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六)指导复述全文。教师分段分句指导读,每读完一句话都要求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理解掌握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再指导复述就容易多了。(七)课后作业。91.回答问题: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2.填空练习。下雨天,河水漫()小桥。()的时候,雷锋把 ()背()。()的时候,雷锋又把() 背()。3.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记忆所学的生字。方放西要己 起4.写出本课两个走之旁的字,并组成词。辶_() 辶 _()5.朗读、复述全文。板书设计:四、教学提示(一)两个重点句子是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的地方1.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2.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要让学生掌握过去:从这边到那边。过来:从那边到这边。“背过去”又“背过来”是指背了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一个一个: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的意思。2003 年 5 月 10 日过桥 教学设计之一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