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4)(word版含答案)(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999727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4)(word版含答案)(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4)(word版含答案)(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4)(word版含答案)(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4)(word版含答案)(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4)(word版含答案)(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4)(word版含答案)(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4)(word版含答案)(解析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历史模拟试题(4)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1. 学习了“百家争鸣”的知识后,某班学生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适当的是语文老师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风范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特色物理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典型的墨家风格化学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 B. C. D. 【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以德治国,说法恰当;道家学派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说法不恰当;墨家创始人墨子主

2、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说法不恰当,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说法恰当,由此可知,说法不恰当,排除;符合题意;故选B。2.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

3、隋朝3.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A. 戊戌变法B. 新文化运动C. 辛亥革命D. 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辛亥革命4. 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中美关系不断的深化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

4、结盟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A. B. C. D. 【答案】C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5. 下列历史事件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中英鸦片战争日本明治维新苏联解体A. B. C. D. 【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改变了社会性质,符合题意;中英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社会性质,符合题意;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变了社会性质,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社会主义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符合题意;

5、由此可知,的事件社会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都符合题意;故选D。6. 保罗肯尼迪在谈到国家的发展时说过这样一种观点:“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它付出的巨大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不能佐证其观点的是A. 1799-1814年的法国B. 1933-1945年的德国C. 1936-1945年的日本D. 1941-1945年的苏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过分扩张”、“付出的巨大代价”,结合所学,拿破仑上台后,积极展开对外战争,虽然一方面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是也

6、侵犯了他国的利益,遭到其他国家的反抗,最终滑铁卢战败,退出历史舞台。17991814 年的法国符合题文观点。受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德国和日本侵略扩张,发动二战,最后战败。19331945 年的德国和19361945 年的日本符合题文观点。19411945 年的苏联没有侵略扩张,不能佐证材料的观点,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7. 拿破仑对俄国的入侵曾让俄国诗人普希金非常憎恨,拿破仑去世后,普希金却将他视为对抗专制的救世主。普希金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他认识到拿破仑的对外战争A. 稳定了法国政局B. 在客观上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C.

7、 促进商业发展D. 扩大了法国疆域【答案】B【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8.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中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A. 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B.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欧共体成立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D. 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

8、想到过的那种挑战。”的内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各国家经济衰退,美国为了控制西欧实行了马歇尔计划,在这一计划的援助下,西欧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科技,使得经济恢复甚至超过战前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想要摆脱美国的控制,于20世纪60年代走向了联合,成立了欧共体,提高了欧洲各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对美国形成了一定的威胁,C项符合题意;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描述的是西欧与美国的关系,不是苏联与美国的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同样的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但与题干的内容不符合,B项不符合题意;欧盟是1

9、993年成立的经济联合体,不是1971年,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点睛:正确理解“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他们要求更高的国际地位,想要摆脱美国的控制,走向联合是最好的方式,20世纪70年代,联合起来的西欧国家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阻碍,挑战了美国的霸权主义。9. 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A. 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B. 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C. 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D. 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

10、限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认识,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故A不是相同点;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华盛顿会议不是。故B不是共同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故C是共同点;巴黎和会没有限制英国和日本,故D不是共同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0. 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

11、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A. 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B. 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C.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D. 冷战目的是为了称霸世界【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了称霸世界,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走向对抗,C项符合题意;联合国是二战后成立的,没有解体,A项说法错误;冷战是除战争外的一切敌对手段,不仅仅是军事方面,B项说法不正确;美

12、国进行冷战的目的是称霸世界,但与题干材料描述的内容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制度”是指什么?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使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材料二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

13、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等(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唐宋时期海外贸易更为繁荣,又是为何?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3)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明清统治者又是如何做的呢?【答案】(1)封建制度奖励耕战(具体内容)(2)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宋朝指南针的发明,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3)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八股取士,清;文字狱。【解析】(1)依据材料一“通过这次变法

14、,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新兴的地主阶级确立了自己的封建统治,所以,材料中的新制度指的是封建制度;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2)依据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的信息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外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促使汉代的丝织品大量远销外国;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注重与外国的友好往来,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

15、策,加上宋朝时期的指南针的发明,为航海准备了条件,国家政府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这些措施促使唐宋时期海外贸易更为繁荣。(3)依据课本所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给中华文化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汉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的正统思想,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明朝时期;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这种考试方式被称为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格控制知识分子,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被处死,被称为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活动一:看图说史(1)请将上述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