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精致讲义:单元检测试卷(三) 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8623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精致讲义:单元检测试卷(三) 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精致讲义:单元检测试卷(三) 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精致讲义:单元检测试卷(三) Word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精致讲义:单元检测试卷(三) Word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精致讲义:单元检测试卷(三) Word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精致讲义:单元检测试卷(三) Word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精致讲义:单元检测试卷(三) Word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卷(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8湖南省益阳市高一期末)图1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图2为“某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B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D导致了黄河与长江水文特征的不同2表示塑造图2地貌的箭头是()A B C D答案1.D2.A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表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黑土退化主要是不当的耕作造成的,A错误;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而喀斯特地貌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C错误;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

2、蚀造成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B错误;是气候对水文的影响,黄河与长江所处的气候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D正确。第2题,据图2景观可知为沙丘地貌,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即对应图1中的。故选A。(2018广东省中山市期末)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在该岛800多种植物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据此完成34题。3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A平原面积广大 B长期与大陆隔绝C火山活动频繁 D居民细心培育4龙血树的奇特形态主要有利于()A为根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B抗击强台

3、风带来的狂风暴雨C进行光合作用D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答案3.B4.D解析第3题,读图可以看到,索科特拉岛四面临海,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绝,B对;岛屿面积小,平原面积小,A错;火山活动频繁、居民细心培育与物种具有独特性无关,C、D错。第4题,根据右图地表特征分析,该地气候干旱,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有利于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D对;树冠可为根部遮挡阳光,但对于减少水分蒸发作用不大,A错;伞形不利于抗击狂风暴雨,B错;伞状形态与进行光合作用无关,C错。(2018黑龙江省伊春中学期末)读图,完成56题。5图中从M到N反映的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4、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6形成上述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土壤 B地形 C水分 D热量答案5.A6.D解析读图可知,图中M为热带草原带,N为热带荒漠带,随着纬度升高,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018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末)下表中序号至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回答78题。序号1月均温()7月均温()年均温()0.327.314.24.729.317.213.328.421.82.926.612.72.128.315.715.828.822.97.城市1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5、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8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海陆位置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答案7.A8.C解析第7题,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城市1月均温的变化说明纬度升高,气温降低,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对。第8题,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错。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形差异影响小,A错。城市间人类活动差异小,D错。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C对。(2018长

6、春高一期末)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910题。9自然带和自然带的分布分别符合()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0图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9.A10.B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自然带从体现了南北方向上,因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从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A项

7、正确。第10题,绿洲位于沙漠之中,绿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冰雪融水或地下水,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选择B。(2018寿光市期末)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高(一般大于650 mm),土壤的脱钙作用明显,钙质含量较低。下图示意祁连山某山峰南北两坡土壤垂直带谱分布模式。据此完成1112题。11该山峰的林带主要分布在()A2 0002 600 m的南坡 B2 2002 600 m的北坡C2 6003 000 m的北坡 D2 6003 000 m的南坡12该山峰3 000米

8、以上,两坡带谱差异较小的原因是()上半部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影响弱两坡面积较小,植被多样性减少两坡距离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上半部空气稀薄,两坡光照充足A B C D答案11.C12.B解析第11题,结合材料可知,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高,而森林植被主要生长在降水量一般大于600 mm的半湿润地区。因此该山的林带主要分布在淋溶灰褐土分布区对应的海拔范围,也就是2 6003 000米的北坡地区,本题C选项正确。第12题,该山3 000米以上自然带谱差异减小,到3 500米以上时南北坡向自然带已经相同。人类活动不是影响自然带形成的主因,错误;光照不是影响自然带形成的主因,排除,形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

9、主因是热量和降水的组合变化,正确,本题选B。(2018河南省西华县期末)读图,完成1314题。13下列关于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B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C位于山地迎风坡,全年降水丰富D1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7月受西北风控制14三地自然环境()A主要受地形影响植被出现东西差异B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景观出现狭长分布C主要受热量影响自然景观出现南北差异D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自然景观出现东西差异答案13.D14.C解析第13题,读图分析可知,地气候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1月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7月为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湿润。因此D正确。第14题,图

10、示的自然景观呈南北方向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条件为基础。故答案选C项。(2018广东省中山市期末)2016年4月,我国江西九江市某街道非机动车道两侧行道树景观迥异,一侧树木枝繁叶茂,另一侧则枯枝败叶,毫无生机。两侧的行道树皆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注:2016年2月该市月均温最高值低于多年平均值3 ,月均温最低值低于多年平均值1 )。据此完成1516题。15从自然条件来看,当地地带性植被应该是()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混交林16造成非机动车道两侧树木景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A用地类型不同 B行政管辖不同C树种耐寒程度不同 D

11、交通污染程度不同答案15.A16.C解析第15题,根据材料,4月道路一侧树木枝繁叶茂,同时结合九江市的地理位置,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地带性植被应该是常绿阔叶林,选择A。第16题,同一街道两侧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A错;景观规划相同,同一城市行政管辖相同,B错;由材料可知,2016年2月该市月均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均低于多年平均值。可见该市2月份温度较往年低。在相同的低温影响下一侧树木到3、4月份枝繁叶茂,而另一侧则枯枝败叶,说明两树种的耐寒程度不同,C对。道路两侧交通污染程度相同,D错。(2018福建省龙岩市期末)植被对降雨的截留是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的拦截使降雨无法参与径流形成

12、和地面以下各种水分的运动过程。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变化。读下图,完成1718题。17图示范围内降水量大致()A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 B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C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 D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18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势和生物量 B生物量和降雨量C太阳辐射和地势 D流域面积和降雨量答案17.A18.B解析第17题,生物量越大,对降水截留能力越强。图示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反而增加,说明降水量大致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A对,B错。从曲线形态分析,反映的是截留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没有表示出降水量与生物量的关系,C、D错。第18题,在低海拔

13、区,截留量与生物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生物量。在高海拔区,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增大,说明是降雨量增大。截留量受降水量影响大,B对。(2018珠海质检)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920题。19若M地开发攀岩运动项目,运动员安全绳的长度至少为()A55米 B95米C155米 D205米20有关图中河流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A河段最易发生洪涝灾害B湖泊对B河段的影响最明显CC河段大致自东南向西北流DD河附近4月山歌阵阵采茶忙答案19.D20.D解析第19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可判断等高距为50米,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相对高度为100H200,

14、运动员安全绳长度应略长于陡崖相对高度的最大值,故D正确。第20题,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可以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落差较大,流速较快,且人口稀少,不易产生洪涝灾害,A错误;B河段位于湖泊上游,受其调节作用不明显,影响最明显的是位于湖泊下游的C河段,B错误;根据指向标,C河段大致自东向西流,C错误;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D河段河谷可以种植茶树,故D正确。二、综合题(共50分)21(2018广东省中山市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由海底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绿岛位于台湾台东县东面33千米的太平洋中,又名“火烧岛”。绿岛多山,由于冬春季节强烈的西北风将海面的波浪刮起,变成小雨点降落在岛上,使草木受盐分侵袭而干枯,故岛上多沙岩植物。绿岛位于日本暖流的通道上,附近又有涌升流存在,给绿岛带来极为丰富的热带海洋生物。(1)简述绿岛上河流的水文特征。(2)说明绿岛的形成原因。(3)分析绿岛享有“海中热带雨林”之称的原因。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