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980994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拜城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现就拜城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如下:一、“十一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科教兴县、教育强县战略决策,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教育成效显著。全面

2、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7,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56,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76,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7.6%。中小学在校学生达到34700人,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达到1556人。办学条件大力改善。全面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学校实验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劳技、卫生等器材得到充实。城区5所中小学建立多媒体校园网,实验室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已全面覆盖。“双语”教育有序推进。“双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双语”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双语”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开设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学班485个,占全县班级

3、总数的59.9%,在校生11375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31.4%。56岁入园幼儿4483人,入园率达到64%。高中教育稳步推进。大力实施高中教育内涵建设,加快高中基础建设,扩大招生比例,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全面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减免政策,高中入学比例达到58%。全县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达64.6%以上。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积极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明显提升。“初三分流”职业班和“绿色证书”教育广泛开展,95%的职业班学生实行双证毕业,职业教育实现年创收100万元。教师素质逐步提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

4、断深化,师德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全部合格,教师待遇得到一定改善。教学常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教育教研逐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虽然“十一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偏低,农村教育比较薄弱;教育的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深层次的突破;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教育信息化水平偏低;教师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及专业结构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青年教学骨干、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短缺;教育总体水平不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影响着教

5、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二、“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紧紧把握国家加快新疆尤其是南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抓住关键,重点投入,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总体目标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到2015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初中毛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以上。基

6、本普及学前2年教育。到2012年,全县56岁幼儿普遍能接受规范的学前“双语”教育,入园率达到8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年,全县初中生升入高中比例达到80%以上,职业高中、普通高中招生大体相当。基本普及“双语”教育。到2015年,全县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基本实现教育标准化。到2015年,全县中小学基础设施、师资队伍、设备器材配备全面达标,城乡基本实现均衡发展。(三)发展任务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在幼儿数较多村和偏远村建设村级“双语”幼儿园。到2012年,城乡基本普及学前2年教育,入园率达到

7、80%以上,并积极探索推进03岁早期教育工作。2、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将部分农村中学向县城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或中心村集中,到2015年,学校数由2010年的111所整合到53所,教学点由2010年的16个增加到59个,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舍及其它设施达到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

8、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入学率达到80%。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建设较高水准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强地方需求专业建设,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面向企业培养人才,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12年建成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快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组织“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力争到2015年全县城乡新增劳动力普遍受到职业教育或培训,使人人有知识,个个有

9、技能,人人能就业。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抓住浙江省援助阿克苏地区这一历史机遇,加强教育对口支援,选派中小学校长、书记、双语教师、骨干教师、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等赴浙江省挂职、培训、进修。到2015年,全县小学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80,普通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具有硕士学历的比例不断提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0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型”的比例达50以上。6、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至2015年,全县80以上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备达自治区级一类标准。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工作。7、全面提高教育

10、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研,大力改进教育方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保障措施(一)建立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机制,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教育的意识超前、目标超前、规划超前、投入超前。强化教育的政府行为,实施发展教育的“一把手工程”,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或制定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依法治教的工作力度。坚决贯

11、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教育执法力度,逐步建立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教育行政申诉和复议制度,完善干部教育事业责任制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制和教育督导机构,充分发挥督政和督学的职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真正使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建立确保教育经费相应增长的投入和管理机制,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投入体制。依法保障教育财政拨款“三个增长”。财政每年超收部分和财政预算外收入,不低于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使用。完善教育经费监督管理制度,坚决反对和防止浪费。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与学校教育事业

12、发展、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和人员使用效益挂钩管理制度。(三)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与示范性学校建设工程。抓住党和国家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特别是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有利时机,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改造一批寄宿制中小学,扩大农村初中办学容量,改善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大力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继续促进农牧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实施农村初中教育改革,推行农村初中教育绿色证书制度,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继续巩固提高扫盲成果,加强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完善县、乡、村三级职业与成人教育网络,办好1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利用农牧民文化

13、技术学校、农广校等基地对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举办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四)实施新世纪园丁工程。在建设一支在数量上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的同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岗位培训、转岗培训的力度。建成教育培训中心,并以次为教师教育基地,多途径开展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实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改革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和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五)加强教育质量监督。加快探索建立教育评估和监

14、督制度,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的措施与办法,积极探索社会参与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的方式和方法。加强民族教育工作,通过“双语”教学,民汉合校、民汉教师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缩小民汉教育质量之间的差距。(六)实施教育技术现代化工程。全面推动各学校信息化建设,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升教育的现代化水平。统筹规划,推动校园网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重点抓好教育局信息中心、教育公共信息系统和优秀课件资源库建设;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为现代化远程教育提供条件保障。(七)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本着“精简、高效、科学、民主”的原则

15、,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学校管理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行以“校长竞争上岗、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实行评聘分离的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县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免费教育。建立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机制,积极推进教育贷款和教育储蓄、教育保险制度。(八)实施德育工程。切实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素质。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占领学校思想文化阵地,坚持把维护学校的安定、稳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社会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坚决抵制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文化对青少年的毒害。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科学规划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改进德育途径和方法,建立小、中、大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系的德育工作新格局。(九)建立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门奖项,以鼓励、表彰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激励全社会更好地关心、支持教育,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拜城县教育局 2010年12月10日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