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岳麓全国通用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ppt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6156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岳麓全国通用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岳麓全国通用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岳麓全国通用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岳麓全国通用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岳麓全国通用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岳麓全国通用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岳麓全国通用实用课件: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pptx(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概述五四运动 的史实 认识 其对中国社会 变革的影响 1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 经过和意义来掌握五四 运动的基本史实 重点 2 掌握五四运动的精神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从旧民 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作用 难点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 二十一条 与巴黎和会 1 1915年1月 日本利用一战爆发 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 向袁世凯政 府递交 密约 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 1919年 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 欧美列强不顾中国的强烈要求

2、 将德 国在 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 想 二十一条 山东 易错提醒 易错提醒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 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不是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1 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 爆发 1919年5月4日 北京各校3 000余学生汇集天安门广场 高呼 外 争国权 废除二十一条 打倒卖国贼曹汝霖 章宗祥 陆 宗舆 等口号 揭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 3 高潮 的 三罢 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4 初步胜利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 罢免了 章宗祥 陆 宗舆的职务 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内

3、惩国贼 曹汝霖 上海 三 五四精神 1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 始终 是 五四 精神的主旋律 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 的转折点 2 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体现了鲜明的 和 精神 3 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体现了追求真理 勇于解放的 精神 新民主主义 深化提升 民主 革命 科学 深化提升 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运动 1 反帝 从斗争起因看 由山东问题引起 是巴黎和会分赃所导致的 从斗争口号看 外争国权 不承认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决 议 2 反封建 从斗争目标看 开始时提出罢免卖国贼职务 工人参加后 斗争

4、矛头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从斗争口号看 内惩国贼 3 彻底性 与帝国主义 封建军阀坚决斗争 决不妥协的精神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 五四运动 史料 1919年6月12日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学生罢课半月 政府 不唯不理 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 而北京被逮之学生 释 工界罢工不及五日 而曹 章 陆去 答案 思考 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 成果 罢免了卖国贼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 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 关键 前期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后期发展成为以工 人阶级为主力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 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5、命运动 并迫使北洋军阀作出让步 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内涵 1 新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 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 新的思想潮流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成为先进中国人改 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 新的精神面貌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 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n 史论总结 4 新的觉醒 民族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中 各阶层广泛参加 相互支 援 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5 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但就其本质而言 仍然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

6、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 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异同 1 不同点 n 拓展提升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知识分子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 主力军资产阶级革命派工人阶级 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群众基础 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 单靠 资产阶级孤军奋战 有学生 市民 工人 有 广泛的群众基础 结果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 遭遇 取得了斗争的初步胜利 2 相同点 社会性质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革命任务 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作用 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

7、发展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1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B 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北京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 答案解析 12345 解析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完全拒绝中国的正 当要求 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A项是阶级基础 B项是阶级矛盾尖锐的重要因素 长期存在 D项学生是发起者 不是原因 2 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 五四运动由最初的学生爱国运动发展为 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 这充分说明 A 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 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五四运动具有

8、广泛的群众基础 12345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 全国性 群众爱国运动 等信息 可知五四运动具有广 泛的群众基础 故选D项 A项中的 最早 与材料不符 排除 B项说法错误 排除 C项 反帝反封建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排除 12345 3 五四运动中 北京爱国学生喊出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的口号 引 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 袁世凯接受 二十一条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 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 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12345 解析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故选B A错误 袁世凯在1915年接受了 二十一条 而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 C错误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

9、年 D是在1946年 因此A C D均错误 解析答案 4 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主要是因为 A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答案解析 12345 解析 A最具有干扰性 无产阶级参与斗争只是广泛性的一个方面 而资产阶级和广大市民的参与则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5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 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 平时教授学生亦 本此旨 此次罢学风潮 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 而其远因 未始不由此 种学说有以致之 1919年 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 一般

10、爱国青年 无不以革新 思想 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 于是蓬蓬勃勃 抒发言论 国内各界舆论 一致同倡 各种新出版物 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 纷纷应时而出 扬葩 吐艳 各极其致 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 虽以顽劣之伪政府 犹且不敢撄 其锋 推其原始 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 遂致舆论大 放异彩 学潮弥漫全国 人皆激发天良 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1920年1月29日 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 12345 1 材料一中的 罢学风潮 指什么 近因 指什么 答案 五四运动 近因 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解析 罢学风潮 指五四运动 近因 可联系教材回答 2 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 答案 材料一诬蔑学生运动 材料二支持和赞扬学生运动 解析 材料一是教育部对学生运动的诬蔑 而材料二则赞扬 学生运动 12345 解析答案 3 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完全正 确 为什么 答案 不完全正确 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展到全国 是由于中国工人阶 级加入斗争行列 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解析 孙中山由于受阶级和时代局限 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故 其分析并非完全正确 12345 解析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