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董大潮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960881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董大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董大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董大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董大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董大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董大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董大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争一流、进位争先创佳绩”献一策活动征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科学发展便仓镇党委董大潮“科学发展争一流,进位争先创佳绩”活动正如火如荼展开,科学发展、进位争先成为全区各级干部面临的新课题。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要好字当头,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都要更好;而进位争先,就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发展速度要更快。科学发展,进位争先就是要又好又快,但无论是更好,还是更快,都离不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离不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我们要将加快转型升级摆在“科学发展争一流,进位争先创佳绩”活动的突出位置,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求发展。近年来,我们便仓镇围绕“拉长

2、主体经济短腿,叫响高效农业品牌,做大注册经济蛋糕,激发旅游产业活力”发展思路,排难求进,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但我们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便仓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经济特色还不够明显,发展后劲还有待增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比较明显等等,在“争创”活动中,我们要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为便仓“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早转型、早主动、早转型、早得益,我们要痛下决心抓调整,促转型,努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体地讲,就是要主攻一大战略,推进两大工程,加快三个建设:一、主攻一大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一是培植工业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四大工业园”,即:建材

3、工业东园、西园、富民民营工业园、金陈民营工业园,以四大工业园为载体,着力打造两大销售超10亿元工业基础产业,即:以联鑫、金联为依托的新型建材业,以昌源、华泰、超悦为依托的高精塑化产业;着力打造三大销售超5亿元产业,即:以昌达、悦群风机为依托的机械制造产业;以川一、枫怡为依托的服装纺织产业;以河杰冷冻加工、康利达食品、剑春麦芽为依托的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加粗产业链条,延伸配套开发,增强区域优势,力争“十二五”期末“四大工业园”和“五大基础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80%以上。二是打造规模骨干企业。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资产重组和科技投入,在培大培优培强上下功夫,使其起到支撑我镇

4、工业经济全局的作用,鼓励联鑫、金联、昌源、昌达等重点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和纵向、横向开发,发展成为拥有核心技术、带动力强、综合实力雄厚、能够参与大市场综合竞争的企业集团,通过“十二五”努力,力争2-3个企业纳税超2000万元,3-5个企业纳税超过1000万元。三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塑创品牌的重要抓手,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渠道,积极推进集成创新,努力实施原始创新,走符合便仓实际、符合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之路,通过技术创新达到管理升级和创优夺牌,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把建设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作

5、为重要载体,大力扶持骨干企业设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横向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制订鼓励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企业主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社会联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四是整合资源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把抓项目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把项目推进成效作为加快主体经济发展的第一途径,不断拓展招商引资范围,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瞄准对便仓经济社会发展有全局影响、起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做到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十二五”期间,全镇每年新上投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3个,通过

6、招商引资、对外合作、资产重组等途径,加速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实现企业的裂变式发展,造就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到2015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数实现翻两番。 二、实施两大工程,以大调整实现大跨跃1、强农惠农工程。一是壮大规模建基地。走农业产业化和产业密集化路子,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加快培植特色专业村,村村培植起优势支柱产业,村村有规模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十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地,即:204国道精品农业示范带,设施茄果、大棚西瓜、大禹生态农业、高效渔业4个无公害农业示范园,金陈、思源、明亮、新桥4个高效农业示范区,各村居百亩设施农业示范匡。二是培育特色创品牌。组织农业标

7、准化生产,将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向特色型主导产业集中,构筑产业比较优势,争创国家、省、市级农副产品品牌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加大对名牌产品、无公害、绿色产品的宣传力度,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增收优势。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优质农产品批量,改进营销方式,实施品牌化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使更多的农产品为市场消费者所喜爱和接受,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大城市,打入大超市,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我镇优质农产品产值率达80%以上。三是加大投入强基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着力构建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信息、通讯、现代流通、

8、文化生活、城乡交通、平安乡村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网络。加快改水步伐,提高供水质量,保障生活用水。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服务站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做到大病统筹、“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农民有最低保障,新农保全覆盖,加快实现农民生活小康化、居住集中化、村庄和谐化,让农民群众过上全面小康新生活。2、活镇兴镇工程。一是合理规划镇区布局。科学合理确定镇区用地布局结构,使镇区用地功能分区趋于合理;新规划居住区主要布置于镇区西部和中北部,使镇区建设逐步向西、向北发展,新规划枯枝牡丹旅游经济区主要布置于镇区北部,不断向北延伸至与伍佑街道办事处黄港村接壤;建设高标准新型商住楼,全面建成2

9、60亩牡丹雅苑,引民入镇向商住小区集中; “十二五”期内集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5公顷,“十二五”期末集镇人口达到2万人。二是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坚持“三产活镇”思路,通过繁荣三产,发展个私经济,不断聚集集镇人气和商气;加强集镇生产、科技、金融、邮政、贸易、网络服务等功能,加快医院、学校、车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园区和专业特色街,加快发展各类批发市场、商场、连锁店、超市、服务代理机构等,繁荣集镇商贸流通;大力发展物流、仓储、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建成较具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增强集镇的辐射带动功能,提高集镇对全镇经济的影响和带动力,努力形成呼应市区辐射、拉动镇村繁荣的集镇建设新格局。三是

10、积极培育房地产业。抓住市中心区南移大好机遇,科学谋划,超前思维,加快开发进度,提升开发品位。把房地产开发与老街改造结合起来,两年实现老街两侧无平房;把房地产开发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努力体现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和古色古香的文化品味;把房地产开发与仓南路一条街建设结合起来,提升仓南路一条街的整体建筑水平,形成仓南路一条街的整体建筑特色;把房地产开发与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结合起来,“十二五”期内,集镇开发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用房5万平方米,联体别墅3万平方米,住宅楼17万平方米,老街改造率100%,在集镇建成区内建成5-6个小康别墅区,规模都要达到500户以上。四是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积极实施

11、镇村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集镇,以科学规划引导集镇发展;加快集镇绿化、亮化工程建设,不断提升集镇形象;加大集镇建设投入,积极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管网和信息网络条件,提高集镇承载能力;大力改造交通设施,环镇砼化公路连接全镇所有村居和绝大部分村庄;强化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闸站建设和改造,全面建成串场河西大圩区,疏浚骨干河道,排涝模数达到规定要求,增强防洪抗灾能力;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建立高标准农田水利体系,环镇公路两侧,沟、渠、田、林布局合理,桥、闸、涵、站配套齐全。“十二五”期内,集镇建成区新建改建道路8条4公里,分别是:西井路拓宽(宽7米)、仓中西路拓宽(宽10米)、圩北路东西延伸、粮

12、库路、富民小区主干道、向阳路北延、仓北路东延和仓南路东延;“十二五”期内,集镇建成区内新建排水管道12公里,河驳岸3公里,集镇绿化50亩,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池20个,桥梁10座,路灯300盏,公厕4座。三、推进三大建设,以大和谐凝聚大合力1、旅游经济区建设。一是构建旅游业基本框架。加强对旅游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建扩建枯枝牡丹园,配套建设旅游区入口,加快建成八大旅游功能区,迅速提升旅游区接待能力;积极推动观光农业园、农家乐园开发,创造条件建设牡丹西苑度假村和斗龙港沿线绿色生态旅游带,丰富旅游区内容,同时做好旅游区主要道路、绿化、市政工程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初步建成苏北旅游名镇。二是争取多

13、渠道资金投入。充分挖掘枯枝牡丹七百多年的文化底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区的旅游投入资金;制定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枯枝牡丹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十二五”期内努力形成枯枝牡丹观赏游、卞氏花园民俗体验游、极乐禅寺礼佛游等独居特色的旅游产品,建立起花卉观光、民俗采风与礼佛朝拜并举的旅游格局;采取多种炒作形式,不断提高枯枝牡丹节档次和品位,迅速引起市场关注,形成一定知名度,树立枯枝牡丹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使枯枝牡丹旅游区成功与丹顶鹤、麋鹿自然保护区对接,融入苏北旅游热线。三是健全旅游业管理机制。设立枯枝牡丹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和管委会办公室,负责旅游规划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经营

14、管理牡丹园旅游核心区,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积极培养和引进旅游区建设与旅游业服务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区管理队伍,提高旅游区服务管理水平;强化全民旅游服务意识,提倡热情好客、文明待人、讲究礼仪、礼貌的新风尚,努力建立良好的旅游大环境。2、社会事业建设。一是提高计生管理水平。继续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教育和管理,强化优生优育,做好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倾向,提高对老龄人口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巩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成果,努力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二是提高教育教学水

15、平。按照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不断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主攻农村基础教育和普及高中教育;加大投入、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推广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全镇所有中小学都达到教育规范化水平,把便仓初中建成全市一流的初中校;在实现教育教学集中化的同时,合理布局教育网点,满足中、西片群众需要。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与伪科学,提高群众的科学素养。三是提高卫生体育水平。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健康教育体系、妇幼卫生保健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村居卫生服务管理、监督和运行机制。配套完善提升村居卫生服务站服务层次,

16、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达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村居”目标。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面提高全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四是提高文化广电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科学文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提升文化发展层次、重抓农村文化建设和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三个方面下功夫。注重现有文化设施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发挥重点文化设施的作用,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着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确保文化宣传环境健康有序。加大对广电事业投入,不断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十二五”期内有线电视入户率要达到90%以上,拓宽广电宣传空间,全面提升镇有线电视节目质量,探索广电产业发展新路子。3、和谐便仓建设。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和新农保覆盖面,拓宽筹资渠道,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大力提倡“全面覆盖、应保尽保”,促进各阶层人员参加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