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5962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Word版含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习目标 1理解商鞅变法的进步性、局限性。2掌握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3探究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一、商鞅之死1原因(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遭到其对新法的强烈抵制与抗拒。(2)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支持。2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总体评价(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2)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3)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具体作用(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

2、,并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3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思考战国策载: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材料中的“人”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其对变法的态度如何?提示:代表:没落贵族。

3、态度:反对变法。点拨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说明改革充满了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点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行秦法政。”点拨法家推行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值得我们反省。一是改革手段以严峻著称,不尊重他人生命,动辄采用过激的流血手段,用血腥手段镇压改革的人,人为地激化了改革的矛盾与斗争。二是为改革不择手段的做法和牺牲式的改革精

4、神不值得提倡。改革者不仅要长于推进改革,而且还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性命,珍爱上天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改革需要义无反顾,但也不需要献身。主题一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核心必记1顺应变法的潮流,合乎秦国国情;加上秦地处西陲,避开外力干扰;秦固有文化发展水平低,易吸收发展水平较高的文化。2. 秦孝公全力支持,信任商鞅;厉行法治、赏罚分明。3. 法家提倡变革,商鞅与旧贵族的论战,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4商鞅变法的措施符合秦国的实际,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且商鞅采取果断措施狠狠打击守旧势力,都是变法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原因。5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史料印证材料一商

5、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毛泽东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徙木立信,以此取得了人民对变法的支持。 材料二商鞅提出了“壹刑”思想,奉行刑无等级的原则。“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赏厚而信,刑重而必,不失疏远,不违亲近”。换言之,奖赏和刑罚的实行,不分尊卑贵贱,不分亲近疏远,一视同仁。商鞅的这种刑无等级的理论,打破了奴隶制

6、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法制原则,无疑是一个卓越的创造。在执行中,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而且官吏犯罪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老百姓犯罪,故各级官吏都不应该徇私枉法,应该立法为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于是他极力贯彻这一原则,即使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因教唆太子驷犯法,也被分别判处劓刑、黥刑。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示思考: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壹刑”思想的含义。简述材料中商鞅“壹刑”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提示:含义:“壹刑”即刑无等级,就是说不分尊卑贵贱,不分亲近疏远,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进步性:商鞅的“壹刑”思想,主张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力量

7、的崛起,推动社会的转型。对点巩固1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家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表述不符合史实;客栈主人不是守旧贵族,因此C错误;由题干关键信息“商君定有法律”,客栈主人不敢收留商鞅,这体现了商鞅变法深入贯彻,故选A。主题二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核心必记1积极影响(1)对秦国而言:使秦国富国强兵,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强国,为后来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2)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

8、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模式。2消极影响(1)对秦国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对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持。(2)对后世而言商鞅注重刑罚、用法过重的做法,片面扩大了暴力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所遵循,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焚烧诗书造成了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恶劣的影响。史料印证材料一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材料一体现了秦国士兵作战的勇气

9、和军队的战斗力,表现了商鞅变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的效用。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在变法过程中执法过于严酷,轻罪重罚,导致矛盾激化,也使得商鞅众叛亲离。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

10、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思考: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提示: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对点巩固2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倾邻国而雄诸侯”B“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亡可翘足而待”C“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D“秦行商君而富强”解析:选BA项反映了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表述正确。B项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趋于灭亡,与史实不符。C项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措施的影响,表述正确。D

11、项反映了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表述正确。一、选择题1“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个人品行B社会贡献C仁政思想 D保守观念解析:选A 依据材料中“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出司马迁的评价是立足于商鞅的个人品行,故选A项。2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A改

12、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B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C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D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解析:选C商鞅被处死后,秦国仍然实行商鞅的变法措施,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确立这一历史潮流。3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B优越的地理位置C承继了西周疆土D首创了郡县制度解析:选A 材料强调的是秦国比其他六国更胜一筹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在体制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因此比其他诸侯国发展更快,故A正确;其他选项不合题意。4商君书划策载:“国之乱也,

13、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实施D重视赏罚并重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重者”得出C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5商鞅变法与图中秦国疆域的扩大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A变法直接导致秦统一全国B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统一全国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统一全国的步伐解析:选B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

14、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解析:选C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诸侯国态度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7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C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解析:选D本题考查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A、B、C都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D是进步性,而不是局限性。二、非选择题8商鞅法律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保证变法得以全面贯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知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废俗而为之法。商君书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战国策秦策材料三商鞅进步的法律观还表现在充分发挥的广泛社会功能,不断扩充法律内容,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