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趣味盎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93695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教学“趣味盎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教学“趣味盎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教学“趣味盎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教学“趣味盎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教学“趣味盎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教学“趣味盎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教学“趣味盎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教学“趣味盎然”衡南县茶市镇中心学校:曹中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篇(段) ,年级学生背诵篇(段) ,合计篇(段)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

2、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 ;所谓“万家酒店” ,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 。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二、课中“持趣”1、创设情境,诵读感悟,感受古

3、诗声韵格律美味。对于写景的古诗文,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感悟,情境导学” ,充分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动情朗读。由于中国古诗十分讲究音律, “平上去入”四声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声韵变化体现出鲜明而丰富的音乐性。所以把音律引入诵读,在体会诗意后指导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朗读古诗,更好的再现古诗的音韵之美,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如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一位老师在指导朗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句,读到“家”的时候,老师提醒学生们:“你们想想,诗人离家有多远,你的声音就可以延长多久。 ”当读到“回”时,他又说:“离家有多远,回家就有多久。近乡情更切,终于回到故乡

4、,你又有了什么感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深切品味着“家” ,细嚼着“回” ,情不自禁地跟着他摇头晃脑,不仅读出了诗的韵味,更读出了诗的意境。学生摇头晃脑地诵读古诗的场景,在影视作品中经常见到,是古代私塾教学的主要方式,但这传统的诵读方法在今天看来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再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可抓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句,对风帆渐驶渐远,最后消逝过程的细腻描写,创设诗人昂首遥望,注视风帆直至不见帆影的意境,通过反复诵读,从而感受古诗声韵格律美,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2、仿写古诗,即兴创作,激发学好古诗的欲望。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既说明了诵读古诗

5、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即仿写古诗兴创作的可行性。今人也有不少活用古诗的例子。为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也可开展“即兴创作,一比高低”活动,指导学生创作,引导学生把自己创作的诗和诗人创作的诗作一比较,从而深刻感受古诗文的精练之美、意境之美。如在教学杨万里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可在学习本诗之后,让学生仿照“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诗句,来即兴创作,这也是诵读诗文的拓展和延伸,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好古诗的欲望。3、以诗译诗,扩展情景,彰显学生文化底蕴。以诗译诗就是把古诗词译成现代诗词(不是译成白话文) 。译成以后的现代诗要力求押韵,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把

6、有些字的意思解释一下,把有些字的意思扩展一下,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翻译, 要力求把诗人所要表达的那份情的感动、理的感悟和美的感触表达出来。将古人的格律诗今译,赢得一片喝彩的,莫过于台湾小说家琼瑶对蒹葭的翻译:绿 草 苍 苍 ,白 雾 茫 茫 , 有 位 佳 人 ,在 水 一 方 . 绿 草 萋 萋 ,白 雾 迷 离 , 有 位 佳 人 ,靠 水 而 居 . 我 愿 逆 流 而 上 , 依 偎 在 她 身 旁 . 无 奈 前 有 险 滩 , 道 路 又 远 又 长 . 我 愿 顺 流 而 下 , 找 寻 她 的 方 向 . 却 见 依 稀 仿 佛 , 她 在 水 的 中 央 . 我 愿 逆 流 而

7、 上 , 与 她 轻 言 细 语 . 无 奈 前 有 险 滩 , 道 路 曲 折 无 已 . 我 愿 顺 流 而 下 , 找 寻 她 的 足 迹 . 却 见 仿 佛 依 稀 , 她 在 水 中 伫 立 . 绿 草 苍 苍 ,白 雾 茫 茫 , 有 位 佳 人 ,在 水 一 方 .4、以点带面,横向比较,增加积累,体现诵读古诗的价值。对于同一主题的古诗,我们可以采用“以点带面,横向比较” “主题延伸,深入人心” ,先扶后放,增加学生古诗的内在积累,提高学生古诗鉴赏水平。如教教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后,可以进一步链接其他的送别诗,如送友人 、 送元二使安西 、 夜雨寄北 、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古往

8、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再如教学思乡诗静夜思之后,让学生诵读其他的思乡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游子吟 、 泊船瓜洲 回乡偶书(二首)等,从而感悟月是故乡明,思乡想家的浓浓的思乡情结。此外,还可以借助流行歌曲,尤其是借助根据古诗词改编的音乐作品作横向联系,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从网上下载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 ,和着优美的旋律,学生很快就把古诗背出了。可见流行歌曲的魅力非比寻常。古诗与流行歌曲对应的还有:李煜的虞美人邓丽

9、君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商隐的无题徐小凤的别亦难 ,李煜的相见欢邓丽君的独上西楼 ,范仲淹的苏幕遮邓丽君的芳草无情当然还有一些根据古诗意境改编而成的流行歌曲,如前一阶段满大街传唱的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则是根据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改编而来,听了流行歌曲之后,再让学生接触原诗,学生表现得兴趣昂然,学得也很轻松。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三、课末“增趣”“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初中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

10、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 、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 、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 、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 、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 ,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 。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春晓 ,教师可请同学做诗人上台表演。描述:在美丽的春天(指图) ,你(诗人)可看到许多美丽的花

11、儿 ,当夜晚来临诗人累了,就伏案而睡(此时学生伏案而睡状)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注意听,头稍抬起)外面刮风了,呼呼的,一会儿春雨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不知外面什么时候了,你听到了小鸟的叫声(放录音机鸟鸣) , (坐起)睁开眼睛一看,呵,天亮了,天晴了,小鸟欢快地叫起来了,你这位诗人心里高兴啦,哼出了两句诗:(学生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时,从昨夜的风雨声,又看到一场风雨后,花儿被打落的另一番景象。诗人又想到什么?又说出两句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课末“增趣”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不宜轻视。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